《又于韦处乞大邑白瓷碗》这首诗的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大邑所烧的瓷器重量轻并且质地坚韧,敲击后声响如玉碎以至于名传锦城。你家白瓷碗比霜雪还要洁白,倘若送到我的茅屋也显得落魄可怜。

唐代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原文: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 急送茅斋也可怜。

扩展资料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寓居成都时,曾于韦班处索求大邑瓷碗。当诗人收到友人送来瓷碗时,不禁为大邑瓷器的自胜霜雪、声如哀玉,赞叹不已,并为此写下题为《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一诗。

从杜甫这首诗里,可知在唐代大邑是烧过白瓷的。白瓷的质量很高,釉色晶莹,自来胜过霜雪;瓷胎极薄,重量很轻;烧成温度高,质地坚硬;扣起来象哀玉之声一样,十分悦耳。这种名贵瓷器,当时在成都还很不容易见到,所以杜甫赞尝不已。

《半岛晨报》曾载文《“大邑白瓷”被推断为杜甫笔误》,认为“四川大邑并非产白瓷的地方,”其遗址没有相关发现。“大邑烧瓷轻且坚”“君家白碗胜霜雪”,不能用来作为考证“大邑白瓷”的依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历代学者对杜甫咏唱的大邑白瓷都深信不疑,持肯定态度。杜甫759年岁末到成都并居住数年,大邑置县于唐咸亨二年(671年),杜甫760年在成都写《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是大邑置县90年后所作。杜甫与大邑县令会晤,造访瓷窑,与“邛州崔录事”交往的时间,都在他寓居成都之间。

那篇文章还认为,大邑瓷窑没发现遗址,这也不符合事实。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物考古专家杨啸谷先生在《华西文物》创刊号上讲到“大邑窑”:

“最近在大邑东关场土中掘出窑王像,有原来的白釉挂在上面,始知大邑的瓷窑,唐时有名永昌窑者,在今东关场(今崇州王场镇东关场)。又于怀远镇(今崇州怀远镇)土中掘出乳白色而带印花的中盘残片,于灌县蒲村土中掘出粉白色的素陶残片。”

唐代大邑置县之初名“晋原县”,大邑县城名“晋原镇”因此而来。“大唐天宝三载”(744年)是“安史之乱”前一年,尚属盛唐时期,大邑窑就有了用白釉装饰的窑王像,这是很重要的历史信息。窑王像是古代烧瓷从业者供奉的神像,可见大邑先民烧窑造瓷者信仰窑王由来已久。

杨啸谷描述:“白釉内加牛骨灰便呈乳白色,白胎骨挂上最白的土,便叫它是‘化妆土’。如果再加上白釉,愈显得白到了不得。”

80年代以来,大邑县城附近发掘的隋唐窑址比比皆是。大邑古瓷窑已在晋原镇发现多处。1983年1月,大邑县城大南街发现不少瓷器和瓷片,并拾到一个非常精致的荷口碟。经专家考证为唐宋时期的瓷器遗迹,和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瓷器及精美的白瓷残片。这种白瓷残片瓷胎细白坚硬,其薄如纸,釉色莹润,旋削极工,酷似杜甫的描绘。

大邑烧瓷目前已见的有碗、盘、炉等,瓷胎之白,几乎与现代白瓷瓷胎无甚区别,瓷质细腻、坚致,硬度强,比重轻;将瓷片彼此敲击,其声清脆悦耳;釉面纯洁,不见杂质,釉色纯白犹如堆脂,色泽温润光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杜甫杜撰大邑白瓷?考古材料证大邑瓷胎细白坚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 急送茅斋也可怜。”

翻译:大邑所烧的瓷器重量轻并且质地坚韧,敲击后声响如玉碎以至于名传锦城.你家白瓷碗比霜雪还要洁白,倘若送到我的茅屋也显得落魄可怜.

其实我觉得这首诗中,杜甫有拿大邑白瓷碗自比之意.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15
大邑烧的瓷碗轻巧且坚韧 ,敲出的声音如玉碎以致于名明传锦城 。你家的白碗 白的如霜雪,送到我的茅屋也显得落魄可怜。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唐杜甫 大邑烧瓷轻且坚 ,扣如哀一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