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的现状及前景

就目前而言,第三世界国家的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

第1个回答  2007-03-07
记者:于洪君教授,您一直在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冷战结束后仍在跟踪世界社会主义进程,能否谈谈您本人对当前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的看法?
于洪君:当前的世界社会主义进程,经历了苏东剧变的冲击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已基本渡过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种最深刻的危机时刻,初步形成了在艰难求索中大胆创新、在全面创新中锐意发展、在创新发展中迎接未来这样一个新局面。
记者:那么,社会主义国家求索、创新和发展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进程、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于洪君:首先,苏东剧变后,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领导全国人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开创出政治安宁、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和睦、民族团结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目前,中国的GDP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尽管人均水平很低,但这样大的经济规模是不可忽视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迅猛增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任何人谈论世界经济走势和国际战略格局,都不得不考虑中国因素。
其次,越南、老挝在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和制度建设方面也有重大举措。越南共产党将胡志明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确认本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并把“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作为立国目标,把建设“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老挝人民革命党将凯山·丰威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道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确认老挝正处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的阶段,并将加速经济发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尽快摆脱不发达状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这两个国家顶住了苏东剧变的冲击,坚持住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方向,国际处境明显改善。
最后,在探索本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朝鲜和古巴也各有建树。朝鲜劳动党将“主体思想”作为指导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并把“先军政治”作为治国兴国的最高理念。古巴共产党认为,古共的理论基础既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包括何塞·马蒂思想。当前古巴处于“和平发展的特殊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同帝国主义进行“思想战”。2002年6月,古巴以全民公决方式修改宪法,确认古巴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更改。当前,朝鲜和古巴面临严重的内部困难和外部压力,朝鲜劳动党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召开过党代会,古巴共产党的党代会也已推迟近两年了。但这两国的共产党强有力地掌握着政权,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着内部团结和稳定。
记者:原苏联东欧地区的情况怎么样呢?那里的共产党人是否还有力量?与社会主义有关的理论活动和社会实践是否还在继续?
于洪君:在原苏联地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力量最强,影响最大。1991年,这个党曾被叶利钦政权所取缔。1992年经过艰苦斗争重新争得合法权利。此后,俄共不但积极参加了历届国家杜马选举,而且推举领导人参加了两次总统大选,均取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近年来,俄罗斯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俄共复兴的势头受阻,其内部多次分裂,在最近的大选中受挫。目前,俄共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内外政策主张已作出重大调整。它接受了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样化的现实,引入了某些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观,甚至 允许自己的党员参加其他同类性质的政党,还把党的标志改为镰刀、锤子和书,并把“ 俄罗斯、劳动、人民政权、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口号。总之,今天的俄共是个非常务实的党。但在俄罗斯社会依然笼罩着强烈的反共情绪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俄共仍 将背负着原苏共的历史包袱,长期处于困难境地,其生存和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
记者:原苏联地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状况如何?各国共产党都是这种状态吗?
于洪君:在乌克兰,乌共重建后与俄共的处境极为相似,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政党之一。乌共领导人几年前曾和俄共领导人一样,参加了总统选举的最后一轮角逐。但目前,乌共面临着与俄共相似的问题,诸如如何调整自己的思想理论基础、如何更新自己的内外政策主张、如何制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策略方针、如何巩固和扩大自己的队伍、如何处理好同执政者及其他政治力量的关系,等等。在白俄罗斯,原苏共党员在重新建党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途径,结果导致白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和白俄罗斯共产党同时并存。1993年春,共产党加入共产党人党。三年半之后,由于对当局的态度不同,这两个党又分 道扬镳了。从理论基础和奋斗目标上说,这两个共产党并无根本分歧,但至今仍处于相互分裂之中。白俄罗斯共产党有条件地支持现政权,白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则成了不妥协 的反对派。在高加索地区,亚美尼亚共产党经过了重建复兴、平稳发展、内部分裂、再 陷困境的曲折历程,现状不佳。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两国的共产党始终没有真正恢复起来,影响更小。在中亚地区,塔吉克斯坦共产党目前在议会中拥有很多席位,可以对政 府的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吉尔吉斯共产党人党在议会中有些席位,但不足以影响国家的 内政外交。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前些年在议会中有过几席,近几年因亲总统力量发展很快,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在现议会中一席未获。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独立后根本不 允许重建共产党。在波罗的海地区,共产党始终没有获得合法地位,更谈不上有组织的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了。
记者: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不是重新取得执政地位了吗?这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部分地在原苏联地区得到恢复?
于洪君: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几年前通过选举赢得了议会多数,党的主席当选为国家总统,至今仍处于执政地位,并且取得较好的执政业绩。但今日的摩共已不同于原苏联时期。它是在剧变后形成的社会制度内、在非社会主义的宪法和法制框架内开展活动的。因而,摩共获得执政地位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摩尔多瓦恢复。摩共是在承认多党制和私有化,接受剧变后的社会现实的前提下,按照竞选承诺去实现执政理念的。它所面临的挑战、压力和困难相当大,下届大选中成绩如何,能否继续执政,现在都很难估计。
记者:东欧地区的情况怎么样?那里是否存在着有组织、有规模、有影响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运动?
于洪君: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剧变,使东欧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共产党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有些国家,比如波兰、罗马尼亚以及南斯拉夫解体后独立出来的巴尔干诸国,今天几乎看不到共产党人的消息,有的国家绝对禁止建立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那些依然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们,只能以其他名义建党,或到其他社会组织中开展活动。但也有些国家,如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等国,共产党人重建了自己的组织,只是名称不同,力量不等,影响各异。有的国家甚至同时存在几个共产党。它们的区别在于,有的一直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有的却始终无法取得合法地位;有的传统色彩多一些,有的更加接近于社会党。在捷克、斯洛伐克两国,共产党人的队伍恢复较好,其思想理论、政策主张和行动策略,比较切合本国实际。虽然这两个共产党也处于在野地位,内外环境压力重重,但在本国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已不容小视。特别是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在议会中拥有很大发言权,政治影响力仍有上升空间。鉴于这些情况,不能说东欧已不存在有组织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运动。
记者:既然东欧地区共产党人的组织重建和政治复兴步履维艰,是否可以说,那里的社会主义进程已完全转向社会民主主义轨道?
于洪君:谈到东欧的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该地区的社会党。对此,我想提醒您注意两个情况。第一,东欧地区早在“二战”以前就已存在社会党,但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总体水平落后于西欧北美。第二,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以及东德都有过共产党与社会党合并的历史,受当时国际环境特别是苏联驻军东欧的影响,共产党在合并后的新党中取得优势,但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在这些国家长期积淀下来。剧变后,流亡西方的一些社会党人卷土重来,重建了社会党和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但发展状况不如预期。倒是由原共产党改组而成的社会党,譬如波兰社会民主党以及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社会党的状况略好一些。但对这些党也不能一概而论。90年代中期,波兰统一工人党解散后重建的社会民主党在大选中获胜,取得执政地位。匈牙利、马其顿、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捷克、克罗地亚和罗马尼亚等国社会党也相继赢得大选,获得组阁权。但这些社会党的执政期大部分只有一届,捷克、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的社会党连续执政两届。进入新世纪后,波兰、匈牙利、马其顿的社会党重获执政地位,东欧国家政府有一半处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控制之下。
目前,左翼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与右翼的自由主义或保守主义政党轮流坐庄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但各国社会党的情况非常复杂,许多党至今仍在分化组合之中。上面提到的波兰社会民主党,几经变异,如今已演变成民主左派联盟党。其他社会党的变化也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它们现在大部分已加入社会党国际,成为国际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但这些党与本国自由主义或保守主义政党相比,政策主张已没有太大差别。 它们的社会主义理论、理想和实践,与我们所讨论的世界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个概念。
记者:发达国家的情况怎么样?那里的共产党、社会党是否还是一支有影响的政治力量?
于洪君:自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诞生以来,发达国家始终是社会主义力量最活跃的一个地区。但冷战结束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分别谈谈共产党和社会党吧。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共产党,各派共产党人仍在不屈不挠地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斗争。但除了希腊等国共产党的力量小有发展,多数党尚未摆脱政治迷茫、组织涣散、行为分散、影响乏力的困局。第一,苏东剧变对它们的打击远远超过上个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揭露斯大林个人迷信时期。一个可悲的例子是,在西方影响很大的意大利共产党宣告解散了,同时解散的还有荷兰、英国等国的一些共产党组织。那些在困境中坚持下来的共产党,则陷入党员大量流失、基层组织瓦解、选民队伍萎缩、党的道义形象受损、政治影响力骤降的困境。第二,由于反共意识形态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那些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拥有稳定的干部队伍和组织体系的共产党,这些年来始终难有较大发展。在美国,共产党一直壮大不起来,其党员据估计不超过3万,有人说实际上只有 几千人。在日本,共产党顽强奋斗,苏东剧变后仍保持着统一的组织体系和鲜明的政治 传统,但党员人数一直徘徊在40万左右,影响力近来又明显下降。第三,为适应新的形 势,有些党开始改变自己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修正自己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及政策主张,其中包括法共、日共、美共等老党。但从目前情况看,理论革新和政策调整并没 有给这些党带来新的机会,它们短时间内仍难实现较大发展。第四,发达国家共产党的 分化组合过程远未完结。在意大利,原意共部分党员成立的重建共产党再次分裂,目前又出现一个共产党人党。英国、荷兰等国也出现共产党重建过程中山头过多的现象。
发达国家的社会党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党,被视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政治工具。今天,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一般人都认为,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同宗同源,其理论和实践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甚至可以说是我们的社会主义观的一个进步。但我们毕竟不能把社会民主主义和 科学社会主义等量齐观,认为二者不但互相关联,而且互为补充。近些年来,发达国家 社会党的总体境况确实比共产党好些,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欧洲曾经出现14个社会党 掌控政府的“粉红色”局面,德国社民党至今仍在执政。但是,发达国家社会党也遇到了党员队伍老化、党员人数减少、思想理论陈旧、社会支持率下降等问题的困扰。日本 社会党目前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国社会党不仅在政策和策略层 面,就连基本价值观也开始向右倾斜。近年来,社会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相互嫁接,社会党、社会民主党与自由党、保守党口号趋同,就连共产党与社会党的政治 分野也不像过去那样泾渭分明了。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到底向何处去,各种社会主义力量如何发展,最终还要由历史和实践做出回答。
记者:第三世界国家还有多少共产党、社会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发展中国家是否还是一种理想和选择?还有哪些国家在搞民族社会主义?
于洪君:苏东剧变对第三世界的冲击同样猛烈、深刻而又广泛,但第三世界共产党自行瓦解的并不多。相反,在南亚、南非、拉美等地,许多共产党不但保持了原有队伍,有的还有所扩大。在印度,印度共产党(马)在西孟加拉邦执政已达27年,与其他民主政党在另外两个邦联合执政也有多年历史。它的党员人数目前达83万,远远超过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印度共产党的情况也不错,队伍基本稳定,影响稳中有升。不久前,这两大共产党与其他力量结盟参选,取得较好成绩。在尼泊尔,各派共产党相互对立几 十年后实现了组织合并,建立了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尼共( 联)在大选中成就斐然,受命组阁,经历了几个月的执政实践。目前,尼共(联)仍是国 内最主要的政党之一。在南非,共产党积极参与国家独立后的新政权建设,是南非三方 执政联盟中的重要一方,其党员人数不断增长。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如塞浦路斯劳动进步党、摩洛哥进步与社会主义党、巴西共产党等,也在本国政治生活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叙利亚两大派共产党各有一人长期在政府中担任部长职务,实际上是参与 执政的党。与此情况相似的还有孟加拉国等。这说明,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共产党还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理论的传播仍在继续。
当然,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如以前了。一 些“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国家,放弃了苏联设计的“非资本主义道路”,转而接受西方的改革“药方”,政治上搞起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意识形态领域实现了自由 化。总的看来,第三世界国家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主义实验”少了,信奉社会民 主主义并加入社会党国际的政党和组织多了。譬如,在亚洲,长期执政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国内外影响很大的印度国大党、拥有丰富从政经验的尼泊尔大会党以及蒙古人民革命党,都是社会党国际的成员。社会党国际在拉丁美洲的新成员更多,在非洲的成员党近年来也大幅度增加。虽然这些党的内外环境大相径庭,指导思想和基本价值观彼此有别,但都对社会民主主义发生了兴趣。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 一些发展中国家又把目光投向中国,开始研究中国的发展道路、模式和经验。总之,在 第三世界,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兴趣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改变了关注的方向和目标。在那些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国家,社会主义口号仍有很大的感召力。就这一点而言,不能说 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进程中断了。
记者:当今时代是全球化时代,新的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请问,世界社会主义进程与这些新社会运动是什么关系,世界社会主义总的前景如何?
于洪君:冷战结束之初,西方世界一片欢腾,有人声称人类的历史已终结为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现在看来,这些预言家们高兴得太早了。苏东集团瓦解,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破产,而不是作为人类社会美好追求的社会主义理想本身完全崩溃。当今世界,全球化加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凸显,共同利益增多导致一体化步伐加快,由此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和补充,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和繁荣,成为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思潮相互激荡,层出不穷的矛盾和冲突彼此交织,五光十色的政治力量不断重组,新的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这种情况的持续发生和发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各种历史进程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泉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壮丽景观:资本主义在自我调适中寻求发展,克服重重危机后获得再生的条件和可能;社会主义通过全面改革和创新,消除自身弊端,汲取人类社会积累的一切文明成果,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从长远看,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把超越资本主义,建立更加公平合理、更加发达进步的社会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而且会动员、争取、团结、联合一切进步的社会运动,共同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创造新的业绩,共同为人类走向新的更高文明阶段做出更大贡献。
国外理论动态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