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贴对联的来历

如题所述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源远流长,起源于五代,到了明清两代尤为盛行。最早的春联可追溯到后蜀主孟昶题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相当普遍,明清时期更是盛行。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的种类繁多,根据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返举春条、斗方等。贴春联的习俗不仅在汉族中流行,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贴春联的由来与桃符有关。古代传说中,桃符可以驱鬼压邪。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宋代,桃符逐渐被纸张所取代,出现了“春贴纸”。明代,桃符正式改称“春联”。
春节贴春联的风俗与民间传说也息息相关。有一种说法是,春联起源于一只叫“夕”的怪物,每到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会下山吃人,破坏房子和庄稼。为了驱赶“夕”,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悬挂在门上。后来,人们发现“夕”害怕燃烧的枝条和红色的东西,于是用红绸打死了“夕”。为了防止“夕”再次出现,人们将红绸甩上天,化作许多小红方布贴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上面写上吉利的话,这就是春联的由来。
过年贴对联的习俗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对联起源于桃符,经历了由桃木板到纸张的转变,最终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