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医学生,以下是我们免疫学课堂讨论课的内容,有4个思考题在后面求专业人士解答。请重点回答3、4题

本人医学生,以下是我们免疫学课堂讨论课的内容,有4个思考题在后面求专业人士解答。请重点回答3、4题案例 2
蕾克是一个 30 岁的孕妇,怀孕六周时预约进行产前检查。她第一次怀孕过程很顺利,平安产下一名男孩,现在已经到了十几岁。她第二次怀孕在 32 周的时候发生死胎,第三次怀孕在 22 周的时候发生自发性流产。她并不知道这两次发生意外的原因,随后她从尼日利亚迁移到了英国。病史中 20 多岁的时候患过疟疾。没有输血史。

阴道窥镜检查结果:宫口为经产式,双合诊检查未发现肿块。血压为 135/85,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其他方面正常。其他的一些结果,包括她和丈夫的血型都在表 1 中列出。
表 1. 检查结果

检查项目结果(正常值)

血红蛋白(g/dl) 14.2(11.5-16.0)

白细胞计数(X109/l) 7.6(4.0-11.0)

血型 A 型,Rh 阴性

抗 D 抗体+ 0.8(ug/ml)

抗 C 抗体—

抗 E 抗体—

抗 Kell 抗体—

抗 Duffy 抗体—

抗 Didd 抗体—

抗 B 抗体低滴度阳性

丈夫血型 A 型,Rh-D 阳性

(CDe/CDe)

镰状红细胞筛查—

风疹病毒抗体—

尿液

糖—

酮体—

镜下 ~5 白细胞/ml

培养<104 混合菌/ml
超声正常单子宫,可见心脏搏动

这些结果表明胎儿是拥有 D 抗原的杂合子,即(CDe/cde)。由于蕾克女士,没有风疹病毒抗体,医生建议她去看一下产褥期免疫。

蕾克女士的病史和Rh 情况提示需要在怀孕全程对她的抗D 抗体水平和胎儿血红蛋白进
行监测,预防新生儿溶血。每间隔三周做一次血清检测,结果显示母体内抗 D 抗体的水平是上升的,在 17 周时达到了 1.4μg/ml。进行了羊膜腔穿刺术,并对羊水进行光谱分析其中的胆色素。结果显示有严重的溶血,进行宫腔内灌注新鲜的(少于七天)、经过滤的、CMV阴性的、O 型 Rh-D 阴性血。

胎儿造成的持续存在的危险是剖腹产的一个指证,在 34 周后可以进行。但剖腹产之前需要对胎肺成熟度进行评估,通过检测羊水中表面活性物质的水平。蕾克剖腹产产下一名活的男婴,有黄疸和贫血的表现。产后检查的结果见表 2。

表 2. 产后检查结果

检查项目结果(正常范围)

脐带血
血红蛋白(g/dl) 11.9(>16)
直接球蛋白抗体检测阳性
血型 A 型,Rh-D 阳性
婴儿
血清胆红素(μmol/l) 325
母亲
Kleihauer 抗酸染色法检测胎儿红细胞 1/450(<1/600)
蕾克女士产后进行了 100μg 的抗 D 抗体肌内注射,因为检查结果显示母血中胎儿红细胞数超过正常范围,故还需要进行抗 D 治疗。新生儿贫血和胆红素血症是换血疗法的指证,半升 Rh-D 阴性、CMV 阴性、ABO 血型搭配的血液输给了婴儿。还应用了光线疗法来减少胆红素在皮肤的沉积。后续还要继续进行输血治疗,最后婴儿痊愈并没有核黄疸的表现。
讨论问题:

1.新生儿溶血病的机制是什么?

2.每二十例母亲与胎儿 Rh 血型不符的情况中只有一或两例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症,这是为什么?

3.给母亲用抗 D 抗体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为什么母婴ABO 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概率比母婴ABO 血型不合的概率要小得多?

1.新生儿溶血发生机制:母婴血型不符时,婴儿血型抗原(即红细胞表面抗原)进入母体内产生抗体,抗体可进入婴儿血液中引起溶血。
2.母婴Rh血型不符时,一般要第二胎才发生溶血,而且Rh血型系统有多种血型,C、c,D、d,E、e,能引起溶血的是D、d血型不符,因为其他几种抗原表达较弱。
3、母亲体内含有婴儿带D抗原的红细胞,且超过正常范围,输入D抗体后会与相应红细胞结合,从而机体可以将这种结合后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清除。
4、在妊娠中约有20%~25%为ABO血型不合,但发生胎儿或新生儿溶血仅有2%~2.5%。其原因可能:①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密度疏或抗原性弱,结合抗体少,不引起溶血;②母血清中抗A-IgG或抗B-IgG量少,不足以引起溶血;③胎儿体液中含有A和B血型物质,可与来自母亲的免疫性抗体结合,阻止抗体对红细胞的作用。追问

第三第四题不太明白,能详细点吗?谢谢

追答

妊娠过程中和分娩时,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内,胎儿是Rh(D)阳性血,其红细胞带有D抗原,现在有过多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血内(题目中已提及),需要清楚,此时母体注射抗D抗体,就能够与进入母体的胎儿红细胞特异性结合,结合后的红细胞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人体免疫系统可通过巨噬细胞吞噬等多种途径清除免疫复合物。

第四题就是那样,没办法解释了。

追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