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的人物生平

如题所述

苏里(1919年-2005年),原名夏传尧,安徽当涂人。电影导演。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文工团戏剧队队长、指导员、 副团长。 1947年在四平攻坚战中立大功一次。后任武汉军政大学文工团副团长,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副导演。建国后,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副厂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至五届理事。导演的影片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红孩子》《刘三姐》,与武兆堤合导《平原游击队》等。
1919年1月26日生于安徽省当涂县一个皮匠家里。1938年加入抗大文艺工作团,开始话剧表演。1945年任东北军政大军戏剧队长,1949年调入中央文化管理局,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导演。1955年合作导演了《平原游击队》以后,独立导演了《哥哥和妹妹》、《青春的脚步》、《红孩子》等影片。1959年苏里执导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苏里1960年拍摄的《刘三姐》又为我国影坛奉献了一枝奇葩,该片获1960年第二届百花奖中四项大奖。
苏里还是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副厂长,吉林省影协副主席。
印象苏里的“两次半”采访尽管时间的步伐一如往昔,《刘三姐》的影响却是历久弥新,当张艺谋接手导演桂林山水大型实景歌剧《印象·刘三姐》的豪华版本,当《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又有电视剧推出,当《电影传奇》请来郭振清的儿子郭小清和方化的儿子方志丹重现《平原游击队》的经典时,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是会被人永远铭记的。曾经电话采访过苏里老先生“两次半”,一次是因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另一次是《刘三姐》。老人因为哮喘的原因声音很轻,却听得出话语里的铿锵,说到四十多年前自己“不惑”之年时拍摄的影片,依旧激动不已,仿佛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岁月。长影很多人管苏里叫做“拼命三郎”,因为拍《刘三姐》时他被开水烫伤全身,冒着酷暑在担架上完成影片拍摄。讲到兴起处这位八旬老人竟也“什么花开节节高,什么水中起高楼”地唱起来。讲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如何处理情感戏时,他说年轻人很直爽,表现情感的方式很直接,应该抓起女孩子的手让她摸摸心跳的感觉。记得本报“电影百年”在做《冰山上的来客》时,我曾向老人问起这部影片的导演赵心水,苏里导演特别向本报表达了对自己第一个学生英年早逝的怀念之情,说得很是动情。这就是最后的半次采访。就让那些山歌和年轻人的劳动和爱情沉浸在光影中不朽吧。愿苏老一路走好!苏里从影三十余年,参加了十六部故事片的拍摄工作,其中执导影片十二部。他的作品尽管题材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时代感强,生活真实。他曾说:“离开了生活,我就很难导戏,就像孩子没有娘的奶吃一样。”苏里对于探索电影导演艺术,有着广泛的兴趣和奋进的精神,正因为如此,使他不断取得成功。
人物年表
1919年 生于安徽当涂县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29年安徽当涂县第五小学; 1931年安徽省芜湖高级农业职业中学;
1935年安徽当涂县四合山蚕种制造场任技术助理员;
1937年离家与同学乘船去武汉;
1938年在武汉国民革命军48师暂留;
1938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大队9队学员,毕业后改名苏里;
1938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4大队10队学员;
1938年 抗大文工团员,参加创作演出话剧《日出》等;
1939年随抗大总校到晋绥敌后边办学边参加抗日战争。此间创作演出了《战陈庄》《青天白日》《民兵上前线》《太行风云》、京剧《忘宋鉴》《四郎探母》《打鱼杀家》《将相和》等;
1945年 抗大文工团团员,从延安到东北;
1946年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员、副团长,参加创作《旧恨新仇》《姑嫂擀面》《小八路》等;
1947年与武兆堤、吴茵共同创作歌剧《钢骨铁筋》。
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回到自己队伍中来》饰匪连长
1948年 参加东北局宣传部召开的文艺宣传工作会议,会上成立东北文委,被选为戏剧委员;
1949年 作为东北戏剧界代表,到北京参加中华全国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打回,受到周恩来接见,决定调入电影界;
1949年 文化部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0年 在伊琳、李恩杰导演的《保卫胜利果实》影片中任副导演并兼演角色;
1951年 文化部电影局,期间为拍《钢铁运输线》到朝鲜深入生活;
1952年 在吕班导演《六号门》影片中任副导演;
1955年 在严恭导演的《祖国的花朵》影片中任副导演;与武兆堤
1955年 与武兆堤联合导演《平原游击队》;
1956年 导演《哥哥与妹妹》;
1957年 与严恭联合导演《青春的脚步》;
1958年 导演《红孩子》;获1980年第二次金江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
1959年 导演《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集);
1959年 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团员访问越南民主共和国;
1960年 导演《刘三姐》;获1960年第二届百花奖中四项大奖;
1963年 为拍摄中越合拍片《连枝的榕树》与摄影李光惠、美术王兴文到越南工作;
1963年 与尹一青联合导演《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
1966年 与袁乃晨联合导演《战洪图》; 1972年 与王炎联合导演革命样板戏影片《奇袭白虎团》;
1978年 与张健佑联合导演《严峻的历程》;
1979年 任长影副厂长;
1980年 导演《春眠不觉晓》;
1984年 导演《点燃朝霞的人》;
1993年 应邀为洛阳电视台6集电视片《浴血洛阳城》、吉林电视台4集电视片《痴情》担任顾问;
1996年 荣获吉林省文艺最高成就特别奖;
1999年2月2日 长影为苏里和袁乃晨举行“著名电影艺术家苏里袁乃晨80华诞及从影50周年纪念座谈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