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成的成长经历

如题所述

当县委书记之前,“工农兵学官”都干过。翻阅郭宝成的履历,确如他所说是“工农兵学官”都干过。
1955年10月,郭宝成出生在陕西定边,一个靠近宁夏的地方。19岁入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并立下三等功;25岁退伍后在定边县石洞沟公社农机站工作过,后来做过公社党委秘书、县办公室主任、佳县副县长;1997年12月担任神木县委常委、副书记,2005年任书记,2008年进入榆林市委常委。
6年的军旅生涯,给郭宝成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在猫耳洞里蹲守、被困8天靠啃生木瓜过活。“经历过极端考验,你会更加珍惜生活、珍惜生命。国家的安全、老百姓的幸福真的是拿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想,假如有一天走上领导岗位,确实要全心全意为我们的国家和老百姓做点事。” 在神木任县长的时候,郭宝成曾与当时的领导在建县医院还是盖县宾馆问题上意见不一。郭认为建四星级宾馆投资巨大,建好后不仅耗费财政,而且只能给官员和有钱人享受。建医院则能让一般百姓就近享受到的优质医疗服务。后来宾馆因反对声高拍卖给私人去修,而投资2亿元的县医院,进口了高级的医疗设备,比省上有名的大医院环境还要好,并在这次医改中发挥了龙头作用。
在一个地方一呆就是13年,50岁才成为县里的一把手,郭宝成自嘲是“稀有物种”,在全国也“绝无仅有”。但也正因为长期扎根基层,有深厚的百姓情结,加之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他的施政理念才真正得以贯彻实施。“现在很多干部还担心我走,不希望我走,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也不是我能决定的。”他有些自豪,也有些感伤。 他还记得当初在佳县做副县长的时候,为了给贫困的学生筹资修学校,要钱都要到美国人头上去了。这件事让当时的地委行署专员、现广西政协主席马铁山很感动,主动为他追加了25万元钱多修了一所学校。“我每一次提拔,没花过一分钱,也没去跑过官。哪朝政府都需要干事的人,神木能发展这么快,与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有别于许多官员的是,郭宝成从小习字,四十年来从未间断,行草自成风格;他还会写古体诗,记录人生旅程中的点滴感悟,譬如“闭户长思难为句,登高放怀易为联”;他对《老子》、《论语》、《孙子兵法》等也颇有研究,并从中寻找到了治县的方略,譬如“立政以仁、施政以礼、为政以德”,以无为而治的心态对待市场经济……
“等我告老还乡的时候,我就写字、写诗、旅游,这是我一生不变的爱好。”他说,他最大的希望是在他卸任之后,老百姓能说一句:“老郭是个好人,为咱们办了些实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