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证险是哪个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如果这个险种推出,租赁公司将更容易融资?

如题所述

合作履约保证保险,是保险企业向履约保证保险的受益人(投资人)承诺,如果债务人(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则由该保险企业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形式。网行金融作为一家面向个人第三方理财坪坮,与PICC中国人民保险达成合作,推出履约保证保险品,也联手中华联合财产保险、长安责任保险和华安保险,力推贷款保证保险理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7

工程建设履约保证保险升温:险企如何稳健履约险业务?工保网

履约保证险即履约保证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向保险的受益人(即债权人)承诺,如果被保险人(即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则由该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形式。

这一险种以信用风险为标的,是保险公司在新车销量下滑且商业车险费改的双重影响下,拓展非车险业务的重要方向。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2018年保险业成绩单,2018年保证险新增保单22.86亿件(同比增长35.62%),件数远超车险的4.48亿件(同比增长12.09%)。其中,履约保证险为保证险业绩的增长贡献了不小的贡献。

从新增批复来看,2018年获得批复的履约保证保险包括融资租赁保证保险、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保险、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等。其中,个人贷款保证保险获批颇少,建设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却频频获批。

而在批复紧与松的背后,不同险种间业务经营水平的差异,起到了关键作用。

1

履约保证保险业务经营

目前我国履约保证保险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个人贷款、建设工程、土地流转、进口关税等,不同领域所对应的履约保证险经营风险大小也迥然不同。

今年以来几无批复的个人贷款履约保证险便是经营风险巨大的典型。以“失蹄”于P2P网贷履约险遭42亿赔付压顶的长安责任保险为例:

长安责任保险最新披露的2018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长安责任保险核心偿付能力与综合偿付能力均为-152.6%,远低于监管线。此前,长安责任保险已因2018年3季度末不达标的偿付能力充足率(-41.50%)收到银保监会监管函,被责令增资并停止其他新业务或增设分支机构。

而长安责任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之所以自2018年2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152.3%、核心偿付能力76.1%,高于监管要求的综合偿付能力100%、核心偿付能力50%)一路下滑,其骤然增加的保证保险业务赔款垫付可谓“罪魁祸首”。

公开资料显示,与长安责任保险合作的共有10多家P2P平台,且多属于待收规模较小的非一线P2P平台。这与其于2015-2016年低价抢占保证保险市场脱不了干系,而自2017年开始陆续爆雷至2018年下半年进入“爆雷潮”的P2P行业,也将为其承保网贷履约保证险的保险公司拖下了水:长安责任保险不是第一家踩雷P2P的险企,安心财险也同样由于巨额赔付导致偿付能力大幅跳水。

与个人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大量出险相反,2018年获批数量高达9项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保险较好地实现了“零风险预期”。以垂直于工程保证保险领域的互联网保险科技平台工保网为例,截至十一月底,其在2018年度承接的七千余单风控业务中没有一单发生出险索赔。

2

履约保证保险风险管理

风险保障是保险业立业之本,也是决定业务经营水平的关键。对于财产险业而言,风险管理更是考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保证保险与传统财险业务的经营思路迥异,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要求极高。对于险企而言,经营保证保险业务属于非0即1、非生即死的选择题:要么输得彻底,要么赢得市场。

就履约保证保险而言,它不仅磨炼前端的风险定价能力,更考验后端的风险转移能力。在开展履约保证保险业务时,若对风险认知不足,轻则被后置风险耍得团团转,重则因赔付危及偿付能力。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保险,便是因其出众的风险管理能力,成功获得了监管青睐。而其风险保障的亮点,是借助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构(TIS机构)的技术检查服务,为合同履行提供风险保障:自承保前的项目审查、履约评价、资信审查,至承保后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预警,乃至出险后的风险救济,第三方风险管理服务机构将贯穿工程建设生命周期提供风控服务。

这与工程建设领域的保险机制深入程度有关:2005年原建设部便在《关于推进实施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中要求保险公司努力发展风险管理技术、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至近年,又继续在《关于加快推进实施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鼓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保险的保证人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开展合作以防范和控制风险。

3

履约保证保险何去何从?

个人贷款履约保证险进入寒冬,以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险晴暖升温间的对比,无疑告诉我们:监管批复将持续向风险保障能力强的履约保证险敞开大门。

在强监管环境下,保险企业应做好产品设计及定价,在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的基础上扩大市场;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加快发展风险管理技术,与此同时也可借助专业风控机构的力量完善风控体系。

回归“保险姓保”的初衷,风险保障始终是保险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抓住这一点,才有可能在风云万变的保险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系工保网原创作品,作者龚保儿。部分内容综合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若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