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激励员工,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如题所述

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通过激励来实现的。所谓激励,就是管理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激励机制运用得好坏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影响激励的主要因素
纵观佛鲁姆的期望理论和波特的综合激励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员工工作努力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员工对奖酬价值的主观评价,以及对努力与绩效关系、绩效与奖酬关系的感知情况。一个员工的绩效如何,是由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是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员工是否相信他们的努力可以反映到绩效评估中去。对于有些员工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缺少必要的技能,这意味着不管他们多么努力,绩效也不可能很高。或者评估系统的标准是非绩效因素,如忠诚度等,那么努力再多也不一定能得到更高的评价。还有一种可能是员工认为经理不喜欢自己,因此,他觉得不管自己的努力程度如何,在绩效评价上都不会得到高分。这些现象表明,员工激励程度低的一种原因就是员工认为自己的努力不会得到回报。
其次,员工是否相信高绩效评估能带来高报酬。许多员工认为,绩效与报酬之间没有太大关系,原因是公司的报酬不是以绩效为依据。例如,如果薪酬是按资历计算或者对经理的献媚程度,员工就可能认为绩效和报酬之间没有多大关系,因而很难受到激励。因此,公司需要建立科学的、公正的绩效评估制度和体系,并进行宣传贯彻,让全体员工了解。
最后,员工得到的报酬是否是他们希望得到的。一个员工努力工作,希望得到晋升,结果得到的是加薪;或者一个员工希望能做更有乐趣和挑战性的工作,却只得到了几句表扬的话语。在这两种情况下,员工的激励都只能达到局部最优化。这些例子说明,将报酬个别化以适应不同员工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管理者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员工有着相同的需求,因而忽视了差异化报酬手段的激励性效果。因此,公司对不同需求的员工,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激励手段。
很多员工在工作中没有受到激励,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努力与绩效的关系、绩效与报酬的关系,以及他们得到的报酬与实际想要的报酬之间的关系。如果想要激励员工,就必须强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员工激励应注意的问题
1.激励不等于奖励
很多管理者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从完整意义上说,激励应包括激发和约束两层含义,奖励和惩罚是对立统一的。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如罚款、降职、淘汰激励等。
在每个企业中,员工都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方式,但其中有部分行为并不是企业所希望的。对希望出现的行为,公司可以采用奖励进行强化;对不希望出现的行为,按照激励中的强化理论,可采用约束措施和惩罚措施,即利用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控制技术,如批评、罚款、淘汰等,来创造一种令人不快或带有压力的条件,将员工行为引导到特定的方向上。
2.精神激励不容忽视
提到员工激励,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物质激励。许多管理者认为:员工上班就是为了挣钱,因此金钱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最有效工具。有些管理者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企业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美国管理学家皮特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
客观看待和正确理解员工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正当需求是激励的基础,是激励的出发点。如果对于员工的需求和价值观理解错误,那激励也就无从谈起。事实上人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的一项有关激励因素的研究表明,员工把经理对其某项完成工作的赞扬列为所有激励中最重要的。但不幸的是,在这项研究中,58%的员工说管理者一般不会给予这样的表扬。可见企业不能仅用物质来激励员工,精神激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平均分配等于无激励
有的企业在建立起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原因是没有辅以系统科学的评估标准,最终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平均主义”,例如评优中的“轮庄法”、“抓阉法”等等,打击了贡献大的员工的积极性。奖金本来是激励因素,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使员工产生不满意感,反而抑制和消减了员工的努力水平。
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在激励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公平原则,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受到了公平对待,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否则激励会产生负面效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4

根据你的提问,经邦咨询在这里给出以下回答: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具有多个层次,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诉求。那么,激励也要以满足员工需求为导向,这样的激励才是最省钱、最有效果的,而不是像有些企业那样,花钱却办了坏事。根据经邦股权激励的成功经验,经邦专家加以研究和理解,经邦把员工激励分为薪酬激励、职业发展激励、股权激励、精神文化激励四个层级,只有全面的四层级激励动态融合使用,才能使员工常保工作激情,永驻工作热情。

一、薪酬激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员工激励主要是现金形式的工资,以及非现金形式的福利。薪酬激励是给员工基本生活所需之用,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是企业的刚性成本支出,一般来讲,随着外部用工环境的改变,以及企业内部导向从人工成本向人力资源,甚至于向人力资本转变,企业在此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大。 

二、职业发展激励,满足个人成长需求

员工工作既要获取直接的收入回报,也要获得个人的发展和成就,所以,在薪酬激励的基础上,职业发展激励必不可少,职业发展激励包括职级晋升,角色转换以及职业领域开拓的方式方法。职级晋升容易理解,从低一层级向高一层级的岗位晋升,而角色转换是指原来是管理者,现在向治理者角色转换,比如,可以安排员工任董事、监事或子公司治理人员,职业领域开拓是指为了留住和激励人员,特意新劈一块事业领域,比如柳传志为了留住杨元庆和郭为两人,特意把联想分拆。 

三、股权激励,留住核心人才

股权激励作为比较新颖的激励手段,由于其激励性强,而越来越被企业所采用,因为创业难,万事从头起,锅碗瓢盆一样都不能少,而在一个大的平台上做一个小老板,相对比较容易,很多公司创始人又出于分享成功、留住核心人才考虑,也越来越愿意拿出股权进行激励,但股权激励是付猛药,激励得当则效果极佳,激励不当亦会造成风险极大,一般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设计。

对于股权激励,经邦专家最有发言权。经邦咨询累计培训企业家超过数万人次,众多企业集团在经邦真正学会股权激励,员工激励,在经邦的帮助下成为行业寡头。

四、精神文化激励,保证做长做久

物质文明是基础是前提,但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宣贯也是贯穿企业管理的始终。刚性的企业制度建设、激励机制设计是一方面,柔性的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另外一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家必须要有信仰,并且让员工共同追求这个信仰,才能使企业真正有追求,才能使企业真正能长久,亦能在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共度难关,这个世界,本来是共享富贵容易,共度艰难不易,所以说,精神文化激励绝不可偏废,事实上,根据我的触感,现在企业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同时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以上就是经邦咨询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经邦咨询,17年专注股改一件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