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愿坚的灯光的导读部分解答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从导读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

——《灯光》教学反思

北海中心校马寨小学 宋咏梅

人教版教材中,每一单元课文中,都有讲读课、略读课,不少教师唯恐学生学不好,常常将略读课当作讲读课来上,这种做法是不好的,它常常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每篇略读课的课文之前,都有导读,既是对上一课的总结,又是对本课学习的引导,我们可以借助导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略读课文。

《灯光》是我国著名作家王愿坚写的,围绕着“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这是一篇略读课,我引导学生从课前导读入手,学习这篇课文。

导读中有这样几个问题: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当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第(1)个问题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第(2)个问题是拓展学生思维,增加想象力的。

学生默读过之后,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同学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复述的太多,我就决定将这点作为全班交流的重点。

在第一位同学长篇总结过主要内容之后,我提醒大家: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言要简练,谁能用简练的语言再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2:“这篇文章讲了一位革命者为了理想献身的故事。”

同学们听了,都笑了,这是导读中的一句话,显然概括性很强,但似乎又不太合适。

师:说得很好,概括性很强。不过,这句话对于所有的为了理想而献身的革命者都管用,文中的革命者是谁?他是为了什么理想而献身的呢?”

一句话提醒了大家,接下来的回答非常好。这与我及时的引导有很大关系。我想这句话,在以后概括类似的文章主要内容上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于第(2)个问题仅读一遍课文是不够的,我又让大家带着第(2)个问题默读课文,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圈画品读的学法指导,“标出‘多好啊!’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想一想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当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读后,又让同桌之间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交流中我注重第三个“多好啊!”:

师:郝副营长憧憬什么呢?

生1:革命胜利了,孩子们都在灯光下读书。

生2:他在憧憬,等仗打完了,回到家乡,晚上,灯光下,坐在炕头抽着烟,妻子纳着鞋底,孩子在读书,多幸福的生活啊!

……

在这节课中,我借助导读,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

最后我还安排了练笔: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留给学生发挥的自由空间,思维补白,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略读课,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前导读,是我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路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5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怎么想起这件往事的? (2)“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第(1)问要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理解课文如何由写现实过渡到回忆。第(2)问要求对比分析“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场合,体会说话人的心理,通过对比,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要点:(1)课文主要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非常向往孩子们在灯下读书的生活,以及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故事。作者是看到天安门美丽的灯光,并听到“多好啊!”这句郝副营长说过的话后想起这件往事的。 (2)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天安门广场上一位游客见到美丽的灯光时对天安门夜景的赞叹。第二次,是郝副营长在战斗之前看到一本破书插图中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场面时说的,当时他对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十分向往,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在电灯下幸福地学习和生活

是这两个问题么?我没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