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的隐士形象是什么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的隐士形象是什么

一、自由舒适,享受生活的形象

原话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意思是以亲戚们谈的知心话为喜悦,以弹琴读书来消除愁闷。农夫们把春天到了的事情告诉我,将要到西边田野去春耕。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二、看淡官场的淡然,享受自然的形象

原话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意思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扩展资料:

这篇辞赋,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比如,说自己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正文以“归去来兮”开篇,意即“回家去啊!”开门见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好像长吁一口闷气,感到浑身轻松自在。

回顾当时为了谋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体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现在已觉悟到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挽回,未来的去向却还来得及重新安排。他看穿了官场的恶浊,不愿同流合污;认识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践之未远,回头不迟;一种悔悟和庆幸之情溢于言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去来兮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7

(1)委心自任,让余生回归本然的形象。

原话是“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意思是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

(2)自由舒适,享受生活的形象

原话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意思是以亲戚们谈的知心话为喜悦,以弹琴读书来消除愁闷。农夫们把春天到了的事情告诉我,将要到西边田野去春耕。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3)看淡官场的淡然,享受自然的形象

原话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意思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年少时期的陶渊明,深受家庭环境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对当时的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意识,有救济天下苍生的豪情壮志。但是由于当时的晋朝门阀制度相当的严重,出身低微的他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因此在官场的他混的郁郁不得志。而陶渊明性格耿介,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他就选择了解职归田并赋《归去来兮辞》一篇,以明心志。离开官场,回到田园之后,他也并没有像不得志的迁客骚人一样满腹牢骚,怨天尤人,而是坦然对待自己的命运,尽情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诗人理智地认识到自己离开官场、进入到田园这件事是正确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以,在《归去来兮辞》中,虽然句句没有提到官场的经历,但句句都蕴含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辞去官职、归隐田园的欣喜之情。
  陶渊明做官除了实现他“大济苍生”的志向外,另一个原因却是养家糊口。可是在官场的违心折志、曲意逢迎令他觉得比挨饿受冻更痛苦不堪,骨子里的那种蔑视权贵、圣洁高傲最终还是让他决定辞官归隐,这充分表现了他蔑视权贵的隐士情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