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会早死?

如题所述

身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死于:公元前210年(终年50岁)

死因:病逝

地点:沙丘(今河北平乡境内)

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帝王,也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君主。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800多年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再次出巡,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出巡。当出巡队伍踏上归途来到平原津(今山东省平原县境内)时,秦始皇突然病倒,神情恍惚,心智不宁。走到沙丘时,病情更加沉重。他派随行的上卿蒙毅立刻赶回咸阳向山川之神祈祷,但依然不见好转。秦始皇病倒以后十分忌讳“死”这个字,大臣们也绝对不敢从嘴中露出个“死”字,因此随行的丞相李斯明知秦始皇快不行了,也不敢问该由谁来继皇帝位。秦始皇当时才50岁,虽然有20多个儿子,但他根本没考虑过立太子的事情,更没想到自己会早死。这位不可一世的皇帝直到意识到死神已真正降临到头上时,才给在北方任蒙恬将军监军的长子扶苏写了封诏书,让其回来主持自己的后事。但是诏书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往扶苏,七月丙寅,秦始皇便在沙丘的平台病逝。他梦寐以求能长生不老,这一愿望终成泡影。

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顾虑政局动荡,秘不发丧。当时知道秦始皇去世消息的人,除了李斯外,还有宦官赵高以及始皇末子胡亥。李斯是丞相,有主持大事的权力,便与赵高商量,暂时不把皇帝去世的消息对外说,抓紧时间赶回咸阳,等公子扶苏回来当了皇帝后再向全国宣布。他催促赵高赶快把秦始皇给扶苏的遗诏发出去。

可是赵高有自己的想法,他和胡亥关系很好,想让胡亥当皇帝,不愿让扶苏继位。于是他先去做胡亥的工作,胡亥对皇位早就垂涎已久,自然求之不得。两人密谋了一番后,赵高就去夜访李斯。

赵高拜见李斯后,李斯问:“皇帝给扶苏的遗诏发出没有?”赵高道:“遗诏现在胡亥手中,我正是为这件事情来和你商量的。现在,皇帝去世,外人都不知道,皇帝写有遗诏的事,也只有你我二人知道。想立谁为太子,全在你我口中的一句话,不知你是怎么想的?”李斯一听,大惊失色,说:“皇帝的遗诏中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你怎么说出亡国的话来?这不是你我做臣子该议论的事。”赵高说:“你想一下,你和蒙恬比,哪个更有本事?哪个功劳更高?哪个谋划深远而不失误?天下的臣民更拥护谁?谁与扶苏的关系更好?”李斯说:“我怎能和三世将家的蒙恬相比呢?你提这干吗?”赵高说:“我只是一个宫廷宦官,很好自处。君侯身为丞相,难以自处。你追随皇帝,与扶苏政见不合,你自己心中有数。扶苏即位后定会用蒙恬为相,还有你的位置吗?”李斯说:“做臣子的只能守本分,我也只好听天由命。”赵高听出了李斯的弦外之音。李斯由楚入秦,本来就不是一个听天由命、安分守己的人,他欲保功名富贵,利欲心很强,只是不敢贸然行动罢了。赵高于是直言不讳,和盘托出:“一个人不能掌握自己命运,不能叫做聪明。识时务者为俊杰。君侯担心发动政变有危险,才说什么安分守己。老实告诉你,现在权力就掌握在胡亥手中,他要当皇帝,谁违犯他的旨意,就立即处死谁。君侯何不与我赵高一起顺水推舟,长保富贵呢?君侯是个聪明人,怎么到了关键时刻糊涂起来了?”李斯沉默了一阵,叹了一口气说:“唉,我李斯赶上了这个乱世,既然不能死去追随先帝,又哪里管得上命运。看来只能如此了。”

当晚,两人与胡亥合谋篡改了始皇遗诏,把召扶苏回京继位的诏书,改为斥责扶苏监军北方“无尺寸之功”“为人子不孝”,令其自杀,同时将蒙恬赐死。赵高一行篡改始皇遗诏后,日夜兼程赶回咸阳。这时正当初秋,天气相当热,秦始皇的尸体不几天便发出刺鼻的臭味。赵高怕引起人们怀疑,命令各大车上都装一些鲍鱼。鲍鱼也有一种很臭的味道,大家被熏得捂着鼻子走路,但都知道秦始皇脾气古怪,谁也不敢多问。就这样,一路臭到咸阳,谁也没发现秦始皇已死。这时,扶苏自尽的消息传到了京师。赵高等人这才公布秦始皇已死,拥立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17
两千多年以前的人,肯定活不到现在的,所以死得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4-17
欲望膨胀导致的不堪重负而死。属于现在流行的“过劳死”。
第3个回答  2007-04-17
累死的
那么前无古人的旷世基业
打下这江山就不易了
还整天为了做稳这把龙椅操劳
多辛苦啊
呵呵
第4个回答  2007-04-17
死与中毒。仙丹含有重金属如汞(水银)、红铅(丹)、甚至砒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