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的敌人 短文回答

内容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和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每一分钟要的西岸的快13米,身体素质也比西岸的好。
对于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百恩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是一样的。
有一年,他在动物保护协会的帮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把他们送到对岸。结果,一年不到运到东岸的10羚羊只剩下3只了,另外7只全被狼吃掉了。
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了,东岸的羚羊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这么一群天敌。使东岸羚羊矫健强壮的竟是它们的敌人!
世间的事物竟是如此奇妙有趣!
(1)读完短文后,分析一下东岸羚羊在狼群威胁下反而强健的原因。

(2)结合课内外获取的知识,联系实际谈什么是“自然之道”

(1)东岸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每天有狼群追赶。
(2)在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遵循的规律,人类也必须遵守。人们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要改变它,都会使自然界受到伤害。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去改变大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关于自然之道的故事:
(1)在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群凶残的狼,威胁着鹿的生存。为了这些鹿的安宁,1906年,美国总统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到1930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恶狼。狼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了。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无计划”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长到10万余头。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鹿下降到8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 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其因是狼被人消灭了。狼一方面捕食掉一些鹿,使鹿总数得到控制,不致于繁殖到使植被退化的程度;另方面,狼捕食的鹿多为老弱病残者,有助于鹿种优胜劣汰,利于鹿群传宗接代;再方面,鹿在狼的追逐下,经常处于逃跑的运动状态,促进了鹿的健壮发育。由于狼消失了,鹿没有天敌,“懒汉”体弱,鹿群退化。 美国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而这项计划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时年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

(2)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就这些,你看看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6
是说一只母狼生下了狼崽,为了哺育它的小孩,这只母狼每天想方设法去捕猎。但收获甚微,看着嗷嗷待哺的狼崽,母狼急得不知所措。 远方的山林走来了一群羊,其中一只是头羊的妻子,刚刚生产,头羊带着一家和家簇举家迁移,去寻找更丰富的草原。 这时候,母狼发现了这一群羊,也看到了体格健壮、刚刚生产、充满奶水的母羊。它冲向了羊群,可头羊看见了狼,只顾自己跑了,母羊被狼咬住了,它凄凉地叫着;我的孩子、我的家人,此刻充满了绝望。可母狼叼起了母羊并没有咬死它,而是把它拖到了狼崽藏身的洞里,这时,母羊知道了母狼的用意,它用鄙视的目光看着狼崽,心想我绝不喂你羊奶,可时间一长,一种母性的良知望着狼崽嗷嗷待哺的眼神,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把自己充足的羊奶喂进了狼崽的嘴里。就这样,它当起了羊妈妈。 后来,一个猎人找到了这个狼洞,母狼为了保护狼崽生命,毅然地引走了猎人,最终死在了猎人的枪下,在它死的时候发出了最后一声凄厉嚎叫。 母羊几次都想扔掉狼崽,去寻找它的羊群,可望着狼崽温顺的眼神,它心软了,就一直把狼崽带大,可狼的本性,促使它要变成凶狠的狼,否则,它无法生存。母羊看到了这些,就沉醉狼崽熟睡的时候,离开了狼洞,去寻找它的羊群和家人。这只狼从此变成了一只孤独的狼,到了成熟的时候,与另一只母狼结伴,一路寻找食物、相依为命 春去冬来,一年又过了一年,狼崽带着它的妻子发现了一群迁移的羊群,它们同心协力追逐羊群,其中,一只母羊带着它的孩子拼命的奔跑,它时刻的保护它的孩子。突然,母羊摔倒了,跑不动了,看着两只狼慢慢地包围上来,它把求助的目光望向了它的孩子,一只年轻健壮的公羊,可它的孩子看了看周围的情况,头也不回就跑了,母羊绝望了,发出了很凄凉的叫声。。。。。。 这时,奇迹出现了,这只公狼听见了母羊的叫声,它的动作慢了下来,听着似曾熟悉的叫声,它迷惑了,阻止了母狼准备攻击的动作,走到母羊的身边,修来修去,闻出了它熟悉的味道,它用舌头舔了舔母羊,学着羊的叫声,母羊知道了这曾是它用羊奶喂大的狼崽。母狼不懂公狼在做什么,可公狼仰天叫了几声,它知道不能吃了母羊,也无法帮助母羊,只好带着它的妻子慢慢的走了。 母羊看着渐渐远去的狼,心里不由感慨万千,没想到关键时刻同类不顾它的死活,而曾经用羊奶喂大的狼崽却懂得报恩,于是,它慢慢地、步幅摇摇晃晃地离开了这里。走向了远方的雪山,它也不想再去寻找羊群,它要把自己交给这个神圣的雪山。 狼的本性是凶狠的,它也有灵性,它知道为了捕食能团队合作,狼也是孤独的,为了生存和理想,一个孤独地走在茫茫的雪域上,狼把所有的情感化作了一声声嚎叫,掩藏自己心中的孤独。。。。。。它不像孔雀的美丽、没有老虎的王气,可它始终在走自己的路不去理会习俗的约束,依然把一声声嚎叫延传下去。我们不可能与狼共舞,但欣赏狼的习性,学习它的精神。狼对于自己有过恩惠的动物很有感情,可以用命来相报,人们总是把狼说成贪婪的,其实是人们在为自己的贪婪找个替身!
第2个回答  2012-03-12
(1)东岸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每天有狼群追赶。
(2)在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遵循的规律,人类也必须遵守。人们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要改变它,都会使自然界受到伤害。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去改变大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关于自然之道的故事:
(1)在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群凶残的狼,威胁着鹿的生存。为了这些鹿的安宁,1906年,美国总统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到1930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恶狼。狼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了。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无计划”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长到10万余头。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鹿下降到8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 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其因是狼被人消灭了。狼一方面捕食掉一些鹿,使鹿总数得到控制,不致于繁殖到使植被退化的程度;另方面,狼捕食的鹿多为老弱病残者,有助于鹿种优胜劣汰,利于鹿群传宗接代;再方面,鹿在狼的追逐下,经常处于逃跑的运动状态,促进了鹿的健壮发育。由于狼消失了,鹿没有天敌,“懒汉”体弱,鹿群退化。 美国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而这项计划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时年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
第3个回答  2012-03-19
是因为狼是羊的天敌
第4个回答  2012-04-06
狼是羊的敌人呗!

参考资料:自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