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名著内涵中学生小学生根本不会懂,为什么教育部门还要推荐给他们看呢?

如题所述

好问题,名著的内涵,大人也不一定明白,很多内容不到一定年龄,经历一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

就像词里写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与而今识得愁滋味的区别。读书,尤其是读名著,是要反复阅读,在不同的年纪来读,看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不同的人生。

少年时开始看名著,会打开这扇门,以后你会有很大的概率再去看这本书,少年时没去看的名著,基本上长大之后,就很少会去看了。所以说,少年时尽量去涉猎更多的领域,打开更多的门,为自己留出以后的发展可能性。

人就是这样,最美好的时光给你时,却让你迷茫,看不透世间的一切,理解力也有限,但此时学习如日中之光,记忆力好啊,动不动就大篇的给你背下来,就像沙漠中的骆驼一样,先饱餐一顿,食物储存起来。

当骆驼在风沙走石,征蓬乱舞的大漠砥砺前行时,驼峰里的能量慢慢的发酵释放,支撑其顺利通过漫长的荒漠。人同样如此,在理解力不强时虽然大量的读些一时看不懂的书,但种子已经在头脑里生根发芽,总有一天会柳暗花明,一切豁然开朗。

名著之所以经典,除了故事精彩之外,往往也蕴含很多道理和哲理。而这些深层的东西,在人生经验不足时,往往不能深刻体会。这或许正是题主诟病教育部门推荐中小学生读名著的原因。

然而很多事情,中小学的时候不做,以后可能就不会再做了——既没时间,也没精力。

让孩子尽可能地多读经典,当时或许只能作故事书看,然而终有一天,他遇到类似的困惑和感触时,便能从读过的经典中找到共鸣,汲取营养。

你早年不读万卷书,难道要等到理解力强,阅历丰富的不惑之年再读书?虽然说只要迈步总不迟,但毕竟是炳烛之明,和日中之光如何相提并论?

所以读书要趁早,不要怕读不懂,以后有大把的时间让你去感悟,去理解。谨记: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7
这是因为教育部的人员认为阅读名著,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能够提供给他们最好的社会正能量,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思维进行相应的规范,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个人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
第2个回答  2022-04-17
这是因为大多的名著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且给他们的写作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又有非常正确的方向,提供给他们最好的正能量。
第3个回答  2022-05-08
可能能慢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书,而且或许会利于文化传承,至少知道有这个。
第4个回答  2022-04-17
因为虽然看不懂内涵,但是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也能够借鉴一些句式,所以能够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