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营这30天我都学到了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一开始参加体验营是被读书变现吸引的,但听课以后发现学到的内容正是我需要的,还希望学到更多关于读书的知识。所以我毫不犹豫的报了正式的训练营。

在这30天里我经历了从焦虑不安到找到自我的过程,虽然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很多知识没有很好的消化吸收,我相信我能打造自己的英雄之旅,成为自己的英雄。

现在回头看我的学习历程,我发现前三节预习课非常重要。对自己清晰的认知和精准的定位能在后面的课程中快速精进。而我自己在第三环节没有很好的吸收课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开始给自己的定位只是做一个职业读书人。所以,我重新定下目标,进行复训。

阅读篇

在这30天中训练营的重要教具阅读本一直陪伴着我,每天在写下训练计划,每天完成时打的√都是我一步步走来的见证。

在第一环节阅读篇中我就有了无限的收获。

从开始时700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到训练营结束1300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这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快速阅读并不是目的,理解记住才是目的。所以,课程中不止教快速阅读的倍速阅读法。还有一次问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苹果阅读法。

学完苹果阅读法那天我就用这个方法读了《万历十五年》,具体的实操感悟如下:

实操感悟:听完课之后,我选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进行苹果阅读法的练习。

在没有浏览全书的情况下,我提出的问题是:万历十五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这是一本历史类型的书籍。所以我按照这本书的名字提的问题,目的是想要知道为什么万历十五年对明朝的历史很重要。

然后开始找关键字的阅读,25分钟把书中万历十五年发生的事件罗列出来。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下问题:

1.用10分钟提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提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解锁一本书的质量。

在用苹果读书法读完《万历十五年》后复盘时觉得以后提问题时要充分利用提问题的10分钟时间快速浏览书的目录,序,后记和感兴趣的章节,再去提一个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锻炼自己提问题的能力。

2.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很感兴趣的橘子但这时要做的是做下标记就继续往下读,记住我要苹果很重要。5个小时读5遍的效果一定比5个小时读一遍效率要高的多。

在读《万历十五年》的时候我对张居正,海瑞,戚继光的一生都很感兴趣,当要落笔写这些的时候,想起老师课上反复强调的“我要苹果”就没有落笔写这些只是在书上做了标记。

3.读完之后的读书总结和思考这一环节不能省,这是检验自己收获的最好的方法。还能发现问题。因为刚开始用这种方法读的时候不太相信自己能因为这个问题读明白这本书的。但读完之后复述的时候发现关于万历十五年对明朝历史的重要性有了全局性的了解。因为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能臣良将的去世加速了明朝的衰亡。

所以作者的书名起的是万历十五年,因为这一年在作者眼里是一条界线。

提的这个问题没有写满20个格子,所以用这一个表格读了第二遍这本书。

总结:不要给自己设定一定要一个问题,读一遍就把全书都读透。可以用这种方法,提不同问题,反复的摘苹果。

那天之后,我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会提问。

然后去读了《学会提问》这本书。有些事情只是看一本书是不行的,这些问题课程中都一一解决了。

课程中教的如何选书,用选书的规则选出同一主题的书籍,进行主题阅读。读到很触动自己的就用卡片阅读的方法记录下来。有时也会遇到艰涩难懂的专业书籍,这时候费曼读书法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费曼说“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为止。”“凡你不能创造,你就不能理解”。

当时我是这样理解费曼读书法的费曼读书法之所以是终极读书法,能解决专业的问题应该是因为知识体系和知识相关性的构建。

这个方法不是只埋头读,不会的也不去学不去补充就读一百遍就能了解其意思。而是在卡住的时候去想为什么卡住,被卡住的地方需要哪些知识补充。记录问题,寻找答案,再提出问题,然后重头读,在书中寻找答案。读到能够进行创造的时候自然就成为专业的了。

这不只是一种学习态度,这应该是一种学习方法。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阅读环节就学习完了。这并不是结束还需要长久的练习。

创作篇

就像费曼说的“凡我不能创造,我就不能理解”。读书不是为了消遣,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业,是终身学习的最好方式。所以小冰老师说“要始于读书,但不止于读书”。写作就是对读书最好的反馈。

喜欢写作业时我来训练营的原因之一。我也上过其他写作课,可是一直也不想按照那种方法去写,有时候也对自己很质疑。可小冰老师的课解决了我这个问题。

老师在创作篇的第一课就是“抛弃套路,重回创作初心在书写中找回真诚,找到力量”。我问自己我的初心是什么?我想用文字表达什么?通过写作我要得到什么?最终也理清了我自己,我是因为喜欢所以才去读书写作的。我要用文字去写出真情实感,对自己和读者有意义的文字,那不仅仅是文字,还是情感和力量。在写作中找到美,找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力量。当然只有想法是没有用的。

我给自己定下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学习和阅读不少于2个小时,积累阅读卡片,背诵抄写名家名篇。这些事是需要不断坚持去做的,在训练营中学习的气氛非常好,所以我庆幸我坚持到了今天,如今说这是习惯更为贴切。

当然,有初心不是说不能有模仿。写作不需要套路,但是可以有模板。对标大师级的写作方法,用纳博科夫卡片法,累积素材,从创作好一张卡片的“我见”开始练习,运用写作轮盘,自由创作不受限制。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英雄,也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坚持30天的打卡,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成为优秀的人或许途中会遇到更优秀的同而倍受打击,最终找到初心,知道成功的路上对手只有自己,完成蜕变。这就可以算是我的30天训练营的英雄之旅。

创作之所以说是“创”我理解就是要有自己的风格,没有自己的风格不能称之为创作,那风格如何形成的?先从了解什么是风格开始。

风格:是有效运用词语来吸引读者深层次的关注。其作用是确保作者清楚传达信息,能赢得信任,给世界增加美。

作为小白如何建立自己的风格呢?课程中老师给出的方法从古典风格入手。多做练习做到:写作目的呈现不偏不倚的事实。表达的特点是清楚、简洁。

写作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要从写开始的。

既然读书就从写书评开始,在训练营期间每读完一本电子书都会这后面的评价。以前从未写过,方法虽然都知道,到真正动笔写的时候还是面临无话可说的窘境。听了核聚老师的课程我知道这是学的不够透彻,没有练到极致。不给自己任何借口,反复听课勤加练习。

产品篇

这一环节是我学的最不好的一个环节,也是如此我下定决心要复训。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做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人。

一开始我不够聚焦,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我有什么优势,因为复盘自己,我没有什么是真正算得上是有优势的。

老师说的缺啥补啥。如何补,找不到目标的我一度很焦躁。正好全卡奖励中有核聚老师的《低谷》这一课程。听了这个课程,成功被核聚老师圈粉。我知道了不论学什么知识都要把握住点点滴滴。

我什么从头开始分析自己。小冰老师了往期优秀学员们的产品打造经经历让我找到了方向,我是学法律专业,虽然毕业没有从事法律工作,论对知识的熟悉和把我先从法律入手,打造一款实用的产品。一个人走的可能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远。所以链接更多优秀的同侪也是重中之重。

做一名产品经理小冰老师给出了产品创作的心法“把极致的简洁留给客户,隐藏的精密留给自己。”这就需要不断的打磨各项技能。

从写听书稿和拆书稿开始打磨自己。 写出一篇好的听书稿或者拆书稿,首先就要求自己能读懂这本书,把握住书中的精髓。然后再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自然语言写出来。而且要能吸引住听众还要让听众学到知识。这对自己的知识储备有很大的挑战,只能通过多读多练才能有所提高。

学习是个动态的过程,多交流才能得到更多的头脑风暴的可能性。多去参加线下的读书会,有机会自己组织一个读书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喜欢读书的人很多,去发现就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训练营在每天的学习打卡中走过了30天。这并不是结束但在开始之前我要感谢5班的安安班班,Lily助教,Yan助教,泳如课代表,阿江课代表的辛苦付出和无私的分享。

感谢小冰老师的课程,感谢遇见你们。希望训练营的小伙伴们都能勇猛精进。

仅以本文记录帅小冰读书变现训练营3期5班800号学员洋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