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脾胃虚寒证简介

如题所述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便血·脾胃虚寒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便血·脾胃虚寒证的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6.3 饮食疗法
        6.3.1 推荐食材 6.3.2 推荐食疗方
      6.4 针灸治疗
    7 关于便血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便血·脾胃虚寒证的穴位 2 治疗便血·脾胃虚寒证的方剂 3 治疗便血·脾胃虚寒证的中成药 4 便血·脾胃虚寒证相关药物

1 拼音

biàn xuè ·pí wèi xū hán zhèng

2 英文参考

hematochezia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t cold of spleen and stomac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便血·脾胃虚寒证(hematochezia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t cold of spleen and stomach[1])是指脾胃阳虚,虚寒内生,以便血紫暗,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畏寒肢冷,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便血证候[2]。

4 便血·脾胃虚寒证的症状

便血·脾胃虚寒证患者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畏寒肢冷,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3][4][2]。

5 证候分析

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统血无力,血溢肠内,随大便而下,故血色紫黯,甚至色黑。中虚有寒,寒凝气滞,健运失司,故腹部隐痛,喜热饮,便溏。脾胃虚寒,气血不足,故面色不华,神倦懒言,舌淡,脉细。[3][4]

6 便血·脾胃虚寒证的治疗

6.1 治法

便血·脾胃虚寒证治宜健脾温中,养血止血[3]。

6.2 方药治疗

便血·脾胃虚寒证可用黄土汤[备注]黄土汤(《金匮要略方论》):灶心黄土、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加减治疗。方中以灶心土温中止血;白术、附子、甘草温中健脾;阿胶、地黄养血止血。黄芩苦寒坚阴,起反佐作用。可加白芨、乌贼骨收敛止血,三七、花蕊石活血止血。阳虚较甚,畏寒肢冷者,加鹿角霜、炮姜、艾叶等温阳止血。[3]

6.3 饮食疗法

6.3.1 推荐食材

便血·脾胃虚寒证患者建议食用阿胶、茯苓、生姜、红糖、莲子、老母鸡、红薯等[4]。

6.3.2 推荐食疗方

1.姜茶(《医说》):生姜10g切薄片,与茶叶10g加水煎煮,代茶饮。[4]

2.番薯粥(《中国食疗大全》):番薯50g去皮切块,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内,与番薯同煮成粥。[4]

3.薏苡仁八宝鸡(《中国食疗大全》):母鸡去内脏洗净,糯米50g,薏苡仁50g,百合30g,莲子30g,去心、泡胀洗净。将以上食材放入鸡腹内,将鸡煮熟。[4]

6.4 针灸治疗

酌选脾俞、大肠俞、中谬、长强、关元、三阴交等穴,大肠湿热加上巨虚、承山[5]。

7 关于便血

便血(hemafecia[6]、hematochezia[1])为病名[7]。是指以大便下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凡血从 *** 排出体外,无论在大便前,或大便后下血,或单纯下血,或与粪便混杂而下,均称为便血[3]。便血均由胃肠之脉络受损所致[3]。治宜注重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兼顾[7]。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便血证治》说:“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亦妄行之类,故曰便血。”

《金匮要略方论》有远血、近血之分。《景岳全书·血证》指出:“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 *** ,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以血在便前、便后分血来之近远并不可靠,而且在不少情况下,血和大便混杂而下,难于分辨其前后。而便血的颜色,可作为诊断便血部位远近的参考。一般情况下,便血色鲜红者,其来较近,便血色紫黯者,其来较远。古代医家有的又以血色之清浊,而立肠风,脏毒之名。如《济生方·下痢》说:“大便下血,血清而色鲜者,肠风也;浊而色黯者,脏毒也。”[3]

便血可见于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某些急性传染病、血液病,以及结肠、直肠、 *** 疾患等[7]。

详见便血条。

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