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姓的由来?

如题所述

一、姓氏源流
梅(Méi)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为汤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
2、出自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梅伯。商末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时有臣劝他,忠言逆耳,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而梅伯却慷慨陈词:“文谏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他依然如故,凡遇纣王无道,即当庭指出,纣王忍无可忍,就把梅伯杀了,还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梅伯因冒死直言,忠贞不屈而流芳千古。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他们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梅姓发祥于今湖北黄梅一带,后不知什么原因,大批迁衍于河南汝南。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早期的梅姓,主要是活跃在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先秦之后,才渐有梅姓人散见于史册。秦有丹阳(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人梅姑,汉初有益阳(今属湖南省)人梅,西汉中叶有南阳(今属河南省)人梅免,新莽时有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梅福。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大多梅姓移居相对富庶的中原一带,其他梅姓则以黄梅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魏晋南北朝时,梅姓在汝南郡繁衍地尤为昌盛,并呈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后逐渐发展成为梅姓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汝南郡。此际见诸史册之梅姓人依然不多,除上述汝南郡出了梅赜、梅陶父子外,还有吴兴(今属浙江省)人梅虫儿。可见在隋唐以前,梅姓已分布于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江南广大地区。隋代末年,农民起义军四起,加之杨广穷兵黩武,中原一带十室九空,汝南梅姓也在劫难逃,避居南方势在必行,其中有一支迁居四川。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加藩镇割据,阉宦专权,又加唐朝所请的援兵回鹘烧杀掳掠,黄巢起义又紧随而来,社会激剧动荡,梅姓在南方分布更广,今广东一带也有了梅姓人定居。宋元之际,梅姓在江南各省繁衍昌盛,尤其以安徽宣城为最,可谓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并且此际梅姓已有人定居于甘肃。明初,梅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始有大批四川梅姓避居云南。清代以后,梅姓在全国分布更广,并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如今,梅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多此姓,上述六省之梅姓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三、历史名人
梅 询:宣城人,宋代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
梅 清:安徽省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
梅 庚:梅清从孙,清代画家、诗人。康熙年间举人,官泰顺知县。书善八分,画善山水、花卉,脱略风格,不宗一家,旷逸有雅韵。与梅清、石涛均为黄山派名画家。工诗,有《天逸阁集》。
梅 成:梅文鼎孙,清代大臣、天文数学家。康熙五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参与修订《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另有《赤水遗珍》等。
梅 月:明代进士。嘉靖间,人川南道宪副。生平持躬谦让,人称长者。民间有梅月双清之谣。
梅行思:江夏(今湖北省武汉之武昌)人,五代时南唐官吏、画家。曾为翰林待诏,善画人物、牛马。最工写鸡,以此知名,世号梅家鸡,写斗鸡最精。
梅尧臣:宣州宣城(今属安徽省)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北宋文学家。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员外郎,世称梅都官。其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因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文集》。
梅鼎祚: 安徽宣城人,明代著名曲作家。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称其诗文为当时之冠。拒绝仕途,著述颇丰。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历代文纪》、《古乐苑》、《宛雅》等。
梅朗中:梅鼎祚孙,清代诗书画家,善书画、兼善诗文,世称三绝。有《书带园集》。
梅文鼎:宣城人,清朝天文数学家。他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八十余种,富于科学价值。有《梅氏历算全书》、《古今历法通考》等,后人汇编为《梅氏丛书》。其两位弟弟也长于天文数学。
梅曾亮: 江苏省上元(今南京)人,清代大臣、古文学家。道光进士,官户部郎中。专力古文,有盛名。诗亦清秀。有《柏枧山房文集》。
梅贻奇:天津人,现代著名学者。1931年起任清华大学校长,1949年赴美。1957年在台湾新竹创办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
梅兰芳:江苏泰州人,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首、名闻世界之京剧艺人。出身京剧世家,十一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开创了梅派艺术。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 四大名旦 。解放后,任北京京剧院院长,年逾六十尚能粉墨登场,亦工书法,善画花卉,出笔秀逸。代表戏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1961年逝世,终年67岁。有《梅兰芳文集》。
此外,梅姓的主要名人还有:汉代有列侯梅鍡、名士梅福,东晋有儒学家梅赜,宋代有三司户部判官梅询,明代有经学家梅鹗、戏曲家梅鼎祚,清代有画家梅清、古文家梅曾亮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治所在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相当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2、堂号
宛陵堂:宋朝时宣城(古名宛陵)人梅尧臣,世称宛陵先生 ,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工诗,与欧阳修为诗友,著有《宛陵集》。
此外,梅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汝南堂”、“华萼堂”、“绩学堂”等。
====================================================================
【梅姓宗祠通用对联】
〖梅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中侯苗裔;
汝南望族。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梅姓的源流和郡望。
郎中三绝;
梅月二清。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诗书画家梅朗中。梅朗中,字朗三,诸生,宣城人。善诗书画,时称“三绝”。有《画带园集》。下联典指明代进士梅月。梅月,普定人。嘉靖间,历官川南道宪副。生平持躬谦让,人称行者。民间有“梅月双清”之谣。
仙隐吴市;
诗咏都官。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寿春人梅福,字子真,少年时在长安求学,懂《尚书》、《毂梁春秋》,后官南昌尉,不久,弃官还乡。成帝、哀帝时,曾多次上书。元始年间,王莽专权,他离家到九江,相传后来成了仙;有人曾在会稽见到他;又说改姓埋名在吴市做门卒。下联典指北宋诗人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少年时举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任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论诗注重政治内容,对宋初有些作家的靡丽文风表示不满;写作技巧上重视细致深入,认为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品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风格平淡,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很受陆游、刘克庄等人的推崇。有《宛陵先生文集》。
浓香满袖;
绩学参微。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宣城人梅询,字昌言,梅尧臣的叔父,进士出身,真宗时官三司户部判官,后以侍读学士出任许州知州。他喜爱焚香,每天早上一定点燃两炉香,用公服罩上,直至灌满两袖筒,坐下后打开,使满屋飘香,人们称为“梅香”。下联典指清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毕生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始终未做官。共著书八十多种,《梅氏丛书辑要》中收录的三十多种,可作为代表。在天文学上主要介绍《崇祯历书》的部分内容和解释《大统历》;在数学上主要介绍当时流传的中国古代数学和西方算法,并有所补充和发展。康熙皇帝曾赐他“绩学参微(治理学问,能领悟微妙的意旨)”四字。
汝南世泽;
双清家声。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梅月,生平持躬谦让,人称长者,民间有“梅月双清”之谣。
浓香满袖;
绩学参微。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梅询,侈于奉养,喜焚香,以公服罩之而出,坐定拔开,满室浓香,人谓之“梅香”。下联典指清·梅文鼎,精历算之学,清圣祖尝以“绩学参微”四字赐之。
宣城逸韵;
吴市清风。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梅询事典。下联典指汉·梅福事典。
-----------------------------------------------------------------
〖梅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榕声浮远岫;
石气结寒云。
——梅庚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诗书画家梅庚题赠联。梅庚,字耦长,号雪坪,安徽宣城人。康熙举人,官泰顺知县。善八分书,作画旷逸有雅韵。工诗,有《天逸阁集》。
-----------------------------------------------------------------
〖梅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词客昌言博学;
诗人少达多穷。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三司户部判官莓询,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下联典指北宋文学家梅尧臣。
-----------------------------------------------------------------
〖梅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绩学诗文流光远;
经星历算播惠长。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天文数学家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以学识为康熙赏识。他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指出《明史》历志初稿谬误五十余处;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达八十余种,富于科学价值。又有《绩学堂诗文钞》。下联典指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字尔泰,与两兄(文鼎、文鼐)皆精研历算之学。夜则披图卯观,昼则运筹推步。考订前史,辑有《中西经星同异考》。
卅载清明重竹帛;
一生亮节媲梅花。
——王大任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王大任挽梅贻奇撰题联。梅贻奇(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1931年起任清华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7年在台湾新竹创办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野凫眠岸有闲意;
老树着花无丑枝。
——梅尧臣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北宋文学家梅尧臣(1002-1060)《东溪》诗句联。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人。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任河南主簿时,与欧阳修为同僚,切磋诗文,推动了古文运动。仁宗时曾参与编修《新唐书》。其诗平淡朴素,含意深刻。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文集》。
香烟篆出平安宅;
烛蕊生成富贵花。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常乐镇梅屋村梅氏宗祠余庆堂联。据梅屋村梅氏家族的族谱记载,梅氏家族的老祖宗原是广东顺德龙山人,于清朝嘉庆年间来到合浦常乐镇做生意,后在此定居、繁衍。香港一代歌后、著名影星梅艳芳的祖祠就在这里。1993年北海举办首届国际珍珠节时,梅艳芳应邀到北海演出,登台演唱时坦陈自己的祖籍是北海市合浦县常乐镇梅屋村。该梅氏宗砖墙瓦顶,门上高挂“春风第”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宗祠内的神龛上,香火旺盛,中间有一个烫金的“神”字,“神”字两边普是这副对联,横批是“余庆堂”三字。宗祠内,张贴着梅氏家族老祖宗的画像。梅家仁老人说,逢年过节,梅氏家族的人均要来祠堂拜祭祖先。梅氏家族中人都知道梅艳芳是香港歌后和著名影星,颇具爱心且口碑甚好,还听说过她曾经参加了1999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家都为梅氏家族有这样的好后代深感自豪。可惜她时运不佳,竟患上了宫颈癌。于2003年12月30日凌晨辞世,同时对她的英年早逝深感悲痛。
-----------------------------------------------------------------
〖梅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祖有遗编,昌言文集、圣俞诗稿;
家无长物,诞生字汇、定九丛书。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宣州市浦田村梅氏宗祠联。
--------------------------------------------------------------------------------
【中国人民解放军梅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梅盛伟少将
梅盛伟(1914-2001),曾用名梅声为,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人。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宣传员、师文印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处股长、科长,天全独立团团长,第80团政治部主任,后方纵队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红4军司令部参谋、政治部保卫部秘书。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文印股股长,129师第1、第2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总务处副处长、直供处政治委员,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34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24旅71团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2团副政治委员,合江军区5支队副政治委员,鹤立独立团团长,兴山警备司令员,合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1950年组建东北防空部队,任东北防空部队政治部主任,1950年11月1日,高炮17团一举击落4架F-84型敌机。该月高炮部队对敌作战168次,击落敌机11架,击伤69架。空军和防空军合并后,任沈阳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军、第2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交通部顾问组组长、党组成员,1995年8月离休。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4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梅嘉生少将
梅嘉生(1913-1993),江苏省丹阳县人。1926年随生母到上海读书,小学毕业后到一家中药店当学徒,出徒后在父亲的药店当伙计,工余在夜校学校英语,不久考入华夏大学附属中学。日军占领东北后,到南京报考国民党陆军军校,学习装甲兵课程。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嘉生回到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和邻村的管文蔚取得联系,组织起农民自卫团。陈毅率领新四军第1支队北上时归属新四军。历任丹阳游击纵队3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挺进纵队3团团长,苏皖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教导总队中级干部队队长,新四军第1师3旅参谋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苏中公学教育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副参谋长,第1军委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1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经历过“紫石英号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中央军委命令:第二、三、四野战军各抽调一个师的全套干部参加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同时由第三野战军调集干部组成顾问团团部班子,由第四野战军抽调一个军事学校的班子担任越军军事学校的顾问。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和粟裕商议,由当时设在南京的华东军政大学第3总队首长组成顾问团团部,由总队队长梅嘉生担任韦国清的主要助手,担任了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参谋长、第一副团长。曾经主持为越军起草了《战斗条令》、《队列条令》和《内务条令》。1952年越南人民军发动西北战役,负责战役计划的准备,帮助越军总部组织了战场侦察,并和武元甲进行了8天沙盘推演作业。西北战役开始时,梅嘉生随越军行动,两次遇险,一次几乎被定时炸弹炸着,一次是法军飞机轰炸,警卫员把他压在自己身子底下。西北战役之后,和武元甲赶到越南和老挝边境,会见了老挝巴特寮战线领导人苏发努冯亲王,商议组织桑怒战役。1953年,韦国清和梅嘉生随越军进入老挝上寮边境地区。参与上寮战役。上寮战役越军全胜,胡志明宴请韦国清、梅嘉生和邓逸凡,胡志明将一个鸡腿夹到梅嘉生碗里说:你为了越南的救国事业染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吃了这个,尽快康复!韦国清、梅嘉生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1953年冬1954年春作战计划》。韦国清、梅嘉生还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奠边府战役计划。1954年1月,韦国清、梅嘉生到奠边府前线,梅嘉生还到前沿观察法军阵地。回国后,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东军区战史编辑室主任,1964年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7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越南民主共和国二级军功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93年9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9
梅姓起源参考之一
梅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梅姓出自子姓。殷商时候有梅国,是殷的同姓封国。殷王太丁分封他的弟弟于梅国(今安徽毫县东南),后来太丁有封了他为伯爵,于是世称梅伯。梅伯是位忠于国家、爱护百姓的王族,但后来到了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统治的时候,由于纣王的残暴荒淫,导致国家败坏,百姓苦难。梅伯关心民生疾苦,看到殷商如此,心急如焚。梅伯曾多次劝说纣王改邪归正,而纣王竟恼羞成怒并因此用残酷的刑法将梅伯折磨至死。后来周武王起兵,打败纣王夺得天下,周武王很尊重梅伯的为人,追加给梅伯的称号叫忠侯,并优待梅伯的子孙后代。而梅伯的子孙为了纪念梅伯,就以封地为姓氏,并且世代姓梅。在古代,梅姓望族大多聚居在汝南。 梅尧臣,北宋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他认为写诗应注重政治内容,在写作技巧上要重视细致深入。他的诗歌大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对转变当时靡丽的诗风影响很大。
姓氏:梅
祖籍:汝南
祖宗:梅伯
郡望:汝南郡 华萼堂
分类:以国为氏
历史名人
最早的梅姓名人就是十分有名气的高士梅福,宋、明这际,较有地位、名声的梅姓人士很多,如梅询、梅尧臣、梅旋等人,都是备受后世推崇的文人学者;又如曾助岳飞讨贼有功的梅成和,明初靖难之变时尽忠维护建文帝的大臣梅殷等,也是受人敬仰的人物。清代画家梅清、天文数学家梅文鼎、古文学家梅曾亮等,都是很在影响的文人、学者
姓氏来源
根据明代宋濂所著的《梅府君墓志铭》记载,梅姓出自子姓,始祖是梅伯,在殷商时被纣王所灭,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封梅伯的孙子黄梅,号称忠侯,后代从此就以梅为氏。而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梅姓出自子姓,殷王太子受封于梅,称为梅伯,后代以国为氏。另一支梅姓,根据《姓氏考略》记载,古代南蛮之地有梅姓,在魏志中记载,北狄族奠长中有梅姓。望族居于汝南郡,即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一带。
【梅】梅 MEI
一、姓氏来源 梅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居136位,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多此姓,六省梅姓人口约占全国梅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 梅姓起源有三:一为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裔。殷商时,商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亳县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到商纣王时,纣荒淫无道,梅伯数进谏均不听,反遭纣王废黜,后遭纣杀戮。周武王灭商后,又封梅伯的后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封地为姓,称梅氏。二为汉时南方少数民族的姓氏。三为清满族八旗姓梅佳氏者,改为梅姓。 梅氏的郡望为汝南郡,世称汝南世第。汝南郡,汉高祖时设置,其地相当于今河南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地区。 梅姓族人在全国各地均有居住。二、梅姓名人 梅兰芳: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出生京剧世家,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装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 梅派 。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 四大名旦 。代表戏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1961年逝世,终年67岁。 梅文鼎:宣城人,清代天文数学家。以学识为康熙赏识。他曾系统地考察古今中外历法,指出《明史》历志初稿谬误五十余处;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达八十余种,富有科学价值。 梅尧臣:宣城人,国子监直讲,北宋文学家。与欧阳修为同僚,切磋诗文,推动了宋初的古文运动。其诗平淡朴素,含意深刻。与苏舜钦齐名,人称 “苏梅 ”。 梅询,年少时即好学,尤爱诗词,官至许昌知州。喜焚香,每日清晨必焚香两炉,罩住香炉,灌香盈袖,坐后方开,浓香满室,人称梅香。 梅郎中:清代诗书画家。善诗书画,时称 三绝 。有《画带园集》。 梅 月:明代进士。嘉靖间,人川南道宪副。为人持躬谦让,人称长者。民间有“ 梅月双清 ”之誉。 汉代有列侯梅鍡、名士梅福(任南昌尉),东晋有儒学家梅赜,宋代有三司户部判官梅询,明代有经学家梅鹗、戏曲家梅鼎祚,清代有画家梅清、古文家梅曾亮。 当代有京剧表演家梅葆玖,香港著名艺人梅艳芳。
推荐于 2017-11-24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祝姐婚恋情感
资深星座咨询师
星座分析已回答5121人问题
梅姓的由来? 专家在线解答问题

直播中

孩子爱看手机,不和人沟通怎么办

梅姓的由来?

发现媳妇出轨了怎么办

谢谢老师,我回家就跟他说

说的很准,感恩

感谢老师指点

咨询后心情好多了~

老师很耐心的回答问题

终于找到解决办法了

老师说的很准

主播老师人很好

推荐大家来看

解决了我的问题,很感谢

非常感谢老师

心情很抑郁怎么办

回答真的不错

挺专业的

强烈推荐大家看看

老师回答真的不错

查看全部3个回答
超甜情侣网名大集合
值得一看的简单相关信息推荐
好玩的东西都在小红书,上亿年轻人都在这里,就等你来加入!3亿年轻人都在小红书分享美好生活,就等你来加入!免费下载~
本月94443人下载
咨询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广告
大叶大花虎刺梅大花虎刺梅铁海棠四季花卉麒麟花送礼品
本月3699人下载
¥18.9 元¥19.9 元
购买
拼多多广告
梅姓的由来?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188****8493 正在咨询一个教育问题
8条评论
mxj大海3
呵呵,终于知道俺梅姓渊源了,谢了!
查看全部8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西梅怎么吃减肥夏季减肥减肥方案公开!
西梅怎么吃减肥,减肥主要是减脂肪和赘肉!经朋友介绍的几种健康有效的减肥方案
广告2021-03-26
梅氏由来
梅姓主要源自子姓、姒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商朝末年的梅伯为得姓始祖。 梅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45位。2010年,中国大陆姓氏排名第136位,人口约105万,以安徽、云南、浙江、江西、江苏、河南等地较多,六省梅姓约占中国大陆汉族梅姓人口的74%。起源源流 1、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太丁之弟梅伯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武王灭商后,封梅伯后裔于梅邑(今安徽怀宁梅城),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封地为姓氏,称梅氏,史称梅氏正宗。 2、源于姒姓,春秋是越王勾践之后封于梅里,以封邑名称为氏,后散居沅湘。 3、源于改姓而来,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①源于百越族,出自南北朝时期百越王梅安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荆楚南蛮民族中的梅氏,汉朝时居于南阳郡宛县一带(今河南南阳),因境内有梅溪河,称梅氏,后大部分融入汉族,少部分流入安南(今越南)。 ②源于古越族,出自唐初安南蛮渠梅叔鸾,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梅叔鸾家族是古越族的后裔黎族,因枚埠地区有梅山(今越南河静石河),故为梅氏。 ③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满族梅佳氏,祖先为汉族,汉末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后多冠汉姓为梅氏; 梅姓汉字演化 满族梅勒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后冠汉姓为梅氏; 满族梅楞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冠汉姓为梅氏; 满族梅赫哩氏,亦称梅赫勒氏,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所冠汉姓为梅氏。 得姓始祖 梅伯,商朝末年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后纣王忍无可忍,把梅伯杀了,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梅姓主要发源于黄梅县(今湖北省与安徽省交界处)、汝南县(今河南省宝丰县)。 先秦时期,梅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梅姓越过长江,南居两湖,西入四川,东南进入浙赣。唐宋时期,梅姓主要活动于安徽,四川、湖北、浙江、河南、江苏等地也有分布。明朝,梅姓以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江苏、浙江等地分布为主。梅姓在宋元明600年中,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形成了皖赣为中心的态势。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浙江、云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苏、湖南、广东、重庆等地,梅姓有大量分布。中国大陆地区形成了以江浙、云南、鄂豫为中心的三块梅姓分布区。
13赞·316浏览2016-06-04
姓氏“梅”的由来?
1播放
“梅”姓的起源
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寻根溯源   梅姓来源有二:   1、出自子姓,为汤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   2、出自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梅伯。商末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时有臣劝他,忠言逆耳,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而梅伯却慷慨陈词:“文谏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他依然如故,凡遇纣王无道,即当庭指出,纣王忍无可忍,就把梅伯杀了,还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梅伯因冒死直言,忠贞不屈而流芳千古。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他们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梅姓发祥于今湖北黄梅一带,后不知什么原因,大批迁衍于河南汝南。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早期的梅姓,主要是活跃在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先秦之后,才渐有梅姓人散见于史册。秦有丹阳(治所在今安徽宣城)人梅姑,汉初有益阳(今属湖南)人梅,西汉中叶有南阳(今属河南)人梅免,新莽时有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梅福。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大多梅姓移居相对富庶的中原一带,其他梅姓则以黄梅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魏晋南北朝时,梅姓在汝南郡繁衍地尤为昌盛,并呈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后逐渐发展成为梅姓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汝南郡。此际见诸史册之梅姓人依然不多,除上述汝南郡出了梅赜、梅陶父子外,还有吴兴(今属浙江)人梅虫儿。可见在隋唐以前,梅姓已分布于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江南广大地区。隋代末年,农民起义军四起,加之杨广穷兵黩武,中原一带十室九空,汝南梅姓也在劫难逃,避居南方势在必行,其中有一支迁居四川。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加藩镇割据,阉宦专权,又加唐朝所请的援兵回鹘烧杀掳掠,黄巢起义又紧随而来,社会激剧动荡,梅姓在南方分布更广,今广东一带也有了梅姓人定居。宋元之际,梅姓在江南各省繁衍昌盛,尤其以安徽宣城为最,可谓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并且此际梅姓已有人定居于甘肃。明初,梅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始有大批四川梅姓避居云南。清代以后,梅姓在全国分布更广,并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如今,梅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多此姓,上述六省之梅姓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   郡望堂号   梅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郡望有:汝南郡——汉置郡。治所在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辖境相当今安徽颍河、淮河之间。   堂号:   “汝南”、“华萼”、“绩学”、“宛陵”等。   宗族特征   1、梅姓历史源远流长。从梅伯到如今,至少也有三千年的历史。   2、宋、明之际,在历史上扬名立万的梅姓人士很多,尤其表现在文坛上,他们大放光芒,备受后世推崇。3、梅姓人济济多才,从地域上讲,尤以安徽宣城人为最。如《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收录了梅姓人四十七名,其中二十名为安徽宣城人,占到了全体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五。   名人精粹   梅行思:江夏(今湖北武汉之武昌)人,五代时南唐官吏、画家。曾为翰林待诏,善画人物、牛马。最工写鸡,以此知名,世号梅家鸡,写斗鸡最精。梅尧臣: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北宋文学家。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员外郎,世称梅都官。其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因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文集》。梅询:宣城人,宋代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梅鼎祚: 安徽宣城人,明代著名曲作家。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称其诗文为当时之冠。拒绝仕途,著述颇丰。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历代文纪》、《古乐苑》、《宛雅》等。梅清:安徽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梅庚:梅清从孙,清代画家、诗人。康熙年间举人,官泰顺知县。书善八分,画善山水、花卉,脱略风格,不宗一家,旷逸有雅韵。与梅清、石涛均为黄山派名画家。工诗,有《天逸阁集》。梅朗中:梅鼎祚孙,清代诗书画家,善书画、兼善诗文,世称三绝。有《书带园集》。梅文鼎:宣城人,清朝天文数学家。他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八十余种,富于科学价值。有《梅氏历算全书》、《古今历法通考》等,后人汇编为《梅氏丛书》。其两位弟弟也长于天文数学。梅 成:梅文鼎孙,清代大臣、天文数学家。康熙五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参与修订《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另有《赤水遗珍》等。梅曾亮: 江苏上元(今南京)人,清代大臣、古文学家。道光进士,官户部郎中。专力古文,有盛名。诗亦清秀。有《柏枧山房文集》。梅贻奇:天津人,现代著名学者。一九三一年起任清华大学校长,一九四九年赴美。一九五七年在台湾新竹创办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梅兰芳:江苏泰州人,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首、名闻世界之京剧艺人。出身京剧世家,十一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开创了梅派艺术。解放后,任北京京剧院院长,年逾六十尚能粉墨登场,亦工书法,善画花卉,出笔秀逸。有《梅兰芳文集》。
42赞·3,814浏览2017-11-28
梅氏的由来?
历史来源 「梅」源出: 出自子姓. 以地名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宋濂《梅府君墓志铭》所 载,商王太丁封其弟于梅,称梅伯。为殷纣王所废。周武王克商后,又封梅伯 的后裔于黄梅,其后有梅氏。 家族名人 梅询 字昌言,宋代宣城人。进士出身,官至许州知州。喜焚香两炉,用公服罩住,灌满袖,就坐后打开,满屋浓香,人称梅香。 梅兰芳(1893~1961) 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兴人,当代平剧名伶。生于北平梨园世家,早期从吴菱仙、秦稚芬习青衣旦角,以天赋特优,技艺绝伦,驰名全国。尔后对旦角唱腔、念白、音乐、服饰、舞蹈等进行革新创造,为旦角表演艺术另辟新路,在平剧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曾三度出国,前往日、美、前苏联及欧洲各地表演,美国洛杉矶波摩拿学院及南加州大学均赠予文学博士荣衔。 地望分布 河南中部偏南 安徽淮河以北
4赞·134浏览
姓氏“梅”的由来是什么?
关于梅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子姓,是汤王的后裔。殷商时,商王太丁封他的弟弟于梅(今安徽毫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商纣王时,梅伯在朝中任卿士。他忠直敢谏,对纣王的荒唐行径多次提出批评,结果触怒纣王被废黜,后又以酷刑杀死。周武王灭商以后,又封梅伯的后裔于黄梅,号忠侯,其支庶子孙便以封地命姓,称梅姓。   南方少数民族有梅姓。《魏志》记载 南蛮有梅姓。 ,《旧唐书》记载 北狄奚酋长有梅姓 。 堂号   宛陵堂 :宋朝时宣城(古名宛陵)人梅尧臣,世称 宛陵先生 ,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工诗,与欧阳修为诗友,著有《宛陵集》。 历史名人   梅兰芳: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出生京剧世家,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装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 四大名旦 。代表戏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1961年逝世,终年67岁。   梅文鼎:清代天文数学家。以学识为康熙赏识。他曾系统地考察古今中外历法,指出《明史》历志初稿谬误五十余处;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达八十余种,富有科学价值。   梅尧臣:北宋文学家。与欧阳修为同僚,切磋诗文,推动了古文运动。其诗平淡朴素,含意深刻。与苏舜钦齐名,人称 苏梅 。   梅郎中:清代诗书画家。善诗书画,时称 三绝 。有《画带园集》。   梅 月:明代进士。嘉靖间,人川南道宪副。生平持躬谦让,人称长者。民间有 梅月双清 之谣。   汉代有列侯梅鍡、名士梅福,东晋有儒学家梅赜,宋代有三司户部判官梅询,明代有经学家梅鹗、戏曲家梅鼎祚,清代有画家梅清、古文家梅曾亮。
9赞·75浏览2019-09-07
石嘴山 梅花鹿,合作养殖梅花鹿,产量高,效益好!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梅姓起源参考之一
梅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梅姓出自子姓。殷商时候有梅国,是殷的同姓封国。殷王太丁分封他的弟弟于梅国(今安徽毫县东南),后来太丁有封了他为伯爵,于是世称梅伯。梅伯是位忠于国家、爱护百姓的王族,但后来到了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统治的时候,由于纣王的残暴荒淫,导致国家败坏,百姓苦难。梅伯关心民生疾苦,看到殷商如此,心急如焚。梅伯曾多次劝说纣王改邪归正,而纣王竟恼羞成怒并因此用残酷的刑法将梅伯折磨至死。后来周武王起兵,打败纣王夺得天下,周武王很尊重梅伯的为人,追加给梅伯的称号叫忠侯,并优待梅伯的子孙后代。而梅伯的子孙为了纪念梅伯,就以封地为姓氏,并且世代姓梅。在古代,梅姓望族大多聚居在汝南。 梅尧臣,北宋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他认为写诗应注重政治内容,在写作技巧上要重视细致深入。他的诗歌大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对转变当时靡丽的诗风影响很大。

姓氏:梅
祖籍:汝南
祖宗:梅伯
郡望:汝南郡 华萼堂
分类:以国为氏
历史名人
最早的梅姓名人就是十分有名气的高士梅福,宋、明这际,较有地位、名声的梅姓人士很多,如梅询、梅尧臣、梅旋等人,都是备受后世推崇的文人学者;又如曾助岳飞讨贼有功的梅成和,明初靖难之变时尽忠维护建文帝的大臣梅殷等,也是受人敬仰的人物。清代画家梅清、天文数学家梅文鼎、古文学家梅曾亮等,都是很在影响的文人、学者
姓氏来源
根据明代宋濂所著的《梅府君墓志铭》记载,梅姓出自子姓,始祖是梅伯,在殷商时被纣王所灭,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封梅伯的孙子黄梅,号称忠侯,后代从此就以梅为氏。而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梅姓出自子姓,殷王太子受封于梅,称为梅伯,后代以国为氏。另一支梅姓,根据《姓氏考略》记载,古代南蛮之地有梅姓,在魏志中记载,北狄族奠长中有梅姓。望族居于汝南郡,即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一带。

【梅】梅 MEI
一、姓氏来源 梅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居136位,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多此姓,六省梅姓人口约占全国梅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 梅姓起源有三:一为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裔。殷商时,商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亳县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到商纣王时,纣荒淫无道,梅伯数进谏均不听,反遭纣王废黜,后遭纣杀戮。周武王灭商后,又封梅伯的后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封地为姓,称梅氏。二为汉时南方少数民族的姓氏。三为清满族八旗姓梅佳氏者,改为梅姓。 梅氏的郡望为汝南郡,世称汝南世第。汝南郡,汉高祖时设置,其地相当于今河南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地区。 梅姓族人在全国各地均有居住。二、梅姓名人 梅兰芳: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出生京剧世家,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装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 梅派 。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 四大名旦 。代表戏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1961年逝世,终年67岁。 梅文鼎:宣城人,清代天文数学家。以学识为康熙赏识。他曾系统地考察古今中外历法,指出《明史》历志初稿谬误五十余处;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达八十余种,富有科学价值。 梅尧臣:宣城人,国子监直讲,北宋文学家。与欧阳修为同僚,切磋诗文,推动了宋初的古文运动。其诗平淡朴素,含意深刻。与苏舜钦齐名,人称 “苏梅 ”。 梅询,年少时即好学,尤爱诗词,官至许昌知州。喜焚香,每日清晨必焚香两炉,罩住香炉,灌香盈袖,坐后方开,浓香满室,人称梅香。 梅郎中:清代诗书画家。善诗书画,时称 三绝 。有《画带园集》。 梅 月:明代进士。嘉靖间,人川南道宪副。为人持躬谦让,人称长者。民间有“ 梅月双清 ”之誉。 汉代有列侯梅鍡、名士梅福(任南昌尉),东晋有儒学家梅赜,宋代有三司户部判官梅询,明代有经学家梅鹗、戏曲家梅鼎祚,清代有画家梅清、古文家梅曾亮。 当代有京剧表演家梅葆玖,香港著名艺人梅艳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29
我觉得应该是因为有一些人的由来吧!
第4个回答  2007-04-25
上面的都说完了!
我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