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面对亲人离世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7月12日,河南郑州。王先生在派出所,给去世母亲注销户口时,控制不住情绪当场泪崩。
你在面对亲人离世时当时感受是什么?最难过的时候又是什么时刻?

最大的感受就是在生老病死面前,人是多么的无能为力,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很悲痛。

人总是要面对生离死别的,有些人可能经历的阶段比较早,有的人比较晚,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看到新闻或者听到周围人说谁谁谁离世了,可因为那个人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所以我们的内心是没什么波澜的,但那个人是自己的亲人就完全不同了。

我的奶奶是在我13岁那一年离世的,之所以记忆这么深刻,是因为刚好在我奶奶去世的第三天,我拿到了那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奶奶一直都很希望我能够考上,所以这件事情给我留下挺大触动的。

爷爷在我比较小的时候就离世了,那时候对他没什么印象,就记得他去世的时候我没什么感觉,甚至连哭都没有,可是奶奶不一样,奶奶陪伴了我整个童年,记得小时候我在院子里面玩,她就坐在凳子上看着我,等到她老了走不动了,就只能每天都待在房间里面,因为家里的家务活大多时间是我做的,所以都是我端饭进去给她吃,而她很喜欢啰嗦,总是叫我好好读书,然后巴拉巴拉地说一大堆,可是那个时候没什么耐心听,只是很敷衍地说知道了。

一直很记得她说希望我能够考到镇上那间比较出名的中学,那样她就很安慰了,我没敢给她保证,因为我自己的成绩只是中等,没有十足的把握,只能说自己尽力。考完试放暑假了,那天晚上大概10点多的我迷迷糊糊还没有睡着,我哥到房间来问我有没有零钱和硬币,因为我们那里的风俗就是家里人去世之后,要在对方的手上塞点散钱和几枚硬币握着,我白天去买东西吃剩了一点就给他了,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下楼想进奶奶的房间看,可是妈妈不给我进去不让看,让我回房间睡觉。

从二楼往外面看,看见妈妈和哥哥到竹林去砍竹子,去世的人做个简易架子,然后放在客厅里面守三天再下葬,那天晚上我哭到累就睡着了,第二天就看着来帮忙的邻居在忙活,心里感觉很不是滋味,一家人要围在奶奶旁边哭,当时没什么眼泪了,就是感觉哭不出来,第三天早上要去老师家拿录取通知书回来,回来没多久时间到了得下葬,下葬的时候我哭稀里哇啦,感觉这个通知书来得有点晚,奶奶根本没看到,心里难过得不行,回来之后发烧睡在床上两三天,感觉人都是不清醒的,快到傍晚了还以为是快天亮了,估计是睡迷糊了。

这件事情也是一直让我挺遗憾的,如果录取通知书能够早点出来,如果奶奶晚点走,我是不是就能满足她的心愿让她开心开心了,可是这种事情没有如果,我们作为亲人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默默地送走她,然后在心里缅怀她,可惜的是我这个经常做梦的人,却没有在一次梦到过奶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4

一、要接受亲人离世的现实。

当亲人死去,我们通常感觉这不是真的,会觉得他还活着。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人确实已经不在了,和他重聚在这辈子是不可能了。生命总是有来有去,就像春夏秋冬的转换,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连佛陀都不可抗拒。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仪式、程序、祈祷等,表示对已故者的怀念和尊重,也帮助我们接受逝者已与我们阴阳两隔的事实,通过哀伤的表达、抒发,完成心理上的分离与情绪的释放。



二、要适应亲人离世的环境。

亲人在你的心里和家庭里有着独特的位置,他们永远都不会被取代,但是失去亲人的家庭成员最终还要适应没有他的日子。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总会去,当我们知道一些事是无法挽回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从悲痛中走出来。

三、要把对离世亲人的情感转移到健在的人身上。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产生了误解,甚至以为这是把亲人忘记的表现,他们认为这是对死者的不敬。其实你把对离世亲人的爱转移到活着的人身上,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再怀念他,而是一种更好地怀念他的方式,离世的亲人在面对死亡的一瞬间肯定也希望你能善待活着的亲人。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活着的亲人好吧。

四、要相信亲人的离世是去了另外一个空间。

其实世间万物自有定律,一个事物或一个人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新生,他不过是即将换另一种方式存在而已。宇宙中能量是守恒的,他以这种方式消失了便一定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亲人的离世是去了另外一个空间,只是由于时空维度不同你无法和他相遇。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灵魂,现代科学中的多维时空,有它相通性。我想,对于亲人,他走的时间平静、安详,我们也应该安慰,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到了另外一个空间。

第2个回答  2022-07-14

我面对亲人离世时最大的感受是不相信


曾看到过写祭奠母亲的文章,眼泪当即要流下来了。妈妈在时,我们往往觉得好像没什么,但当自己再也得不到时,感觉就像在黑暗的寒夜里突然被撤去裹身的棉被,暴露在无尽的暴风雪中。

  

是呀,“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走,人生只剩归途。”亲人突然离世,就像是你忽然丢掉了一根陪你走了很久路的拐杖,像是走在雨中不小心被风刮走了雨伞,它让你感觉失去了难以复原的保护,只能踉跄在风雨中。

  从此,我们再也没有办法向他们表达爱,也没有办法得到他们的爱。但别担心,内心失落或者是出现一些应激反应都是正常的现象。

“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悲伤过后,日子总还是要朝前看,而如何走出悲伤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是在我们一代代人的观念里,死亡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从小到大,我们接受过了很多关于活着的教育,却没有人给我们上过如何面对死亡的课题。

  

但就像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面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它的一部分存在。既然死是生的一部分,所以,和死亡和解,对于生者来说尤其重要。

第3个回答  2022-07-14

极致的悲伤。

半个月到一个月以内都觉得不真实,活在一场梦里一样,周围开始见到很多平时不怎么见到的人,在沉默中被推着过日子,参加很多看似悲伤的仪式,内心混沌迷茫不解,基本不会哭,真要哭给别人看也要努力挤眼泪。

大约一个月后,该来吊丧的人都走了,家里开始冷清了,周围安静下来,开始发觉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会梦到逝去的亲人,会不经意间跳出曾经很多画面,会遇到很多因为亲人不在而产生的问题,最多的是关于遗产、供楼、债务等经济上的问题,要考虑少一个人的情况下,如何维持家庭的收入。



其次是生活习惯开始改变,家里会烧掉所有逝去亲人的衣服和生活用品,过年过节气氛不再那么活跃,在少一个人的情况下,仍然要按照习俗放鞭炮,祭祖,吃团圆饭。这段时间由于经济和生活上发生的变化让人体会深刻,会真切的感受到这是一个事实。

悲伤的情绪会越来越严重,会半夜哭,触景生情哭,各种哭和沉默,但是基本不会对朋友倾诉,因为真正的悲伤都是无从说起,只能承受这段时间过了以后,就是习惯没有这个亲人的生活,但是悲伤不会消失,埋进心里,一人承担。

有时候有些心情果然跟陌生人才能分享,我常常想自己结婚的那天,没有父亲牵我出场该怎么办。每次参加婚礼,看到新娘挽着爸爸出场,我都会默默流泪,我很想我的父亲也能见证我最幸福的时候,但永远不可能。而我也很害怕幸福是对悲伤的一种背叛。

生活中,最让人心痛的就是与最亲最爱的人生离死别。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管你接受不接受,有些事你就得承受。亲眼看着最爱最亲的人离开,是那样的痛不欲生,那样的令人心碎。逝去的人已逝,活着的人就要好好活着。

第4个回答  2022-07-14

面对我妈妈离世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天塌了,天崩地裂,我的世界空了,从此我没有了妈妈,自己再也没有了庇护。

妈妈

妈妈是我从小的精神支柱。妈妈是上海有名人家的娇小姐,毕业上海某大学,虽然是家境优越,可以做娇小姐,但妈妈自己要强上进,参加革命工作,支援边疆。成家以后,工作出色,家务也非常能干,烧的一手好菜,尤其是妈妈的“红烧肉”妈妈烧的“梅干菜烧肉”“笋干烧肉”……多少年来,我的记忆中,只有“妈妈的味道”,他人无人能及。妈妈不但能干,性格还好,温柔善良,做人真诚无私,宽宥待人,是一位集美貌与知性于一身的女性。

小时候,我就崇拜的眼神,膜拜着我的妈妈。她从小就教育我诚实待人,善良,友好,独立坚强。经常让我们做一个有爱心的好人,乐于帮助他人,别人借钱,占便宜 她常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有钱给人家,总比向人家要钱好,是吗”。她从小帮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人,帮人,救人,使我多少年后,成为了一位像妈妈一样的知书达礼的女性,温柔善良的女性,宽以待人的助人工作者。

母亲的微笑

今天,借这个题目,想说一句“妈妈我想您,想您的样子,想您的微笑,想您的抚摸。妈妈---您就像一盏灯,永远照亮着我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