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都有哪些大的分支?

如题所述

关于佛教的分类有下列三项标准∶也就是 (A)分为二乘或者是三乘,(B)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C)分为南方佛教和北方佛教。除此之外,也有分为显教、密教以及自力教、他力教的。不过后面这种分法主要是由日本佛教所提倡的。

显教、密教的分类是日本弘法大师空海的真言密教等派所作的分类。由于佛教的真实义是佛陀自内证的秘密,这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所以这种秘密教法称为密教。密教以外,可以言诠的佛教就是显教。

自力教、他力教的分类是日本亲鸾等人的净土教所说的,绝对皈依信奉阿弥陀佛,以求往生净土的教法,就是他力教。相对于此,依靠自己的精进努力以期人格圆满完成的圣道门教法就是自力教。

(A)二乘与三乘的分类
将佛教分为两种就是二乘,另外也可以分成三种,也就是三乘。

{a}二乘
所谓二乘,就是指小乘与大乘,也可称为声闻乘、菩萨乘。此中小乘就是声闻乘,大乘就是菩萨乘。所以「小乘与大乘」或「声闻乘与菩萨乘」意义是相同的。这里的乘(ya^na)是交通工具的意思。佛教是将人们从迷的此岸(现实界)渡到悟的彼岸(理想界)的交通工具,所以用乘来比喻。另外,关于二乘的用法除了上述的大乘、小乘以及声闻乘、菩萨乘以外,小乘本身也可以称为二乘。这样的二乘就是指声闻乘与缘觉乘(这是指三乘之中的前二乘)。

(1)小乘佛教∶小乘(hi^naya^na)又称为劣乘。是指小型的交通工具,或者是劣等的交通工具的意思。由于这种教法是仅以自己的完成与救济为理想的自利教,所以称为小乘。另外又称为声闻乘(s/ra^vakaya^na),这是因为小乘佛教着重在闻佛之教始得开悟的缘故。所谓声闻是指弟子。以十大弟子为首的释尊的弟子们,都称为声闻。

在日本宗时代以前的中国与日本佛教,都认为小乘佛教不只是指部派佛教,而且也包含部派以前的原始佛教。事实上,「小乘」应该只是指形式化的部派佛教,而不应该包含初期佛教中的原始佛教与根本佛教。

(2)大乘佛教∶大乘(maha^ya^na)音译为摩诃衍,是指大型的交通工具,或者优良的交通工具。这是不仅期求自我的完成与救济,而且也广泛地救助他人的自觉觉他的教法。不像小乘佛教那样只求自利,而是兼顾自利与利他,这种教法就是大乘佛教。它的理想就是最后能成为自觉觉他的佛陀,所以大乘又称为菩萨乘(bodhisat tva-ya^na)或者是佛乘(buddha- ya^na)。

关于小乘与大乘之差异,兹述如次∶

{1}声闻乘与菩萨乘∶佛陀被认为具有与佛弟子根本不同的性格,也就是具有在佛弟子中所看不到的十八不共法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相、好」是在菩萨时代的三阿僧只百大劫的长久时间里,聚集波罗蜜等种种善行所形成的。相对于此,佛弟子们仅仅是听闻佛陀的教诲,依教修行。只靠这种修行是一定不能成为佛陀的,至多只能得到声闻的最高悟境——阿罗汉果而已。

另一方面,大乘佛教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佛性,因此如果生起菩提心,就可以成为菩萨。如果怀抱着菩萨的誓愿与自觉,而逐渐积聚六波罗蜜等善行的话,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成佛,即使今生不能成佛,在未来的永劫期间也必定可以成佛。具有这种自觉、决心与努力的话,绝对不可以抱着不能成佛的卑屈想法,要具有大自信,以菩萨自命而修行迈进。这就是声闻乘与菩萨乘间发心之不同所在。

{2}业报思想与愿行思想∶依据声闻的教法,得到最高悟境的阿罗汉,是脱离轮回苦界,到达无苦安稳的理想涅盘世界的最后目的。这个理想界的最高境地称为「无余涅盘」,这是肉体死后才可得到的脱离轮回的状态。这是业报轮回的因果问题,以脱离轮回之苦,得到涅盘之乐为目的,也是自己个人本身的问题。

相对于此,大乘菩萨的修行,从最初发起菩提心开始,就具有「自未得度先度他」的誓愿,完全不像小乘那样,只是厌弃生死轮回之苦,期求不死涅盘之乐。大乘行者不具有苦乐与业报的念头,不仅不逃避苦,而且致力于去救济那些受苦的人,即使身赴恶趣苦界而招致苦难也在所不惜。因此,苦乐、轮回等问题是没有的,所拥有的只是济度众生的菩萨愿行而已。这种态度是自主自律的,与那种被业报苦乐所左右的他律式态度,必须加以区别。

{3}小乘与大乘∶声闻乘的根本教法,是以自我完成为目标的四谛八正道。证得四谛八正道的话,则可完成自我的人格,同时也才可能为其它众生效劳。证得声闻最高悟境的阿罗汉,并不必然是只顾自利的独善者,也可能从事教化救济世人的工作。阿罗汉(arhan、arahan)一词也可以译成「应供」,是指有资格接受他人的供养与尊敬的人。由于阿罗汉教化世人,给世人以福德利益,他当然有承受世人尊敬供养的资格。

如果只是为了自我人格的完成,则四谛八正道的教法已经足够。然而,大乘佛教对这点并不满足。所以菩萨的修行法,并不采用八正道,而以六波罗蜜为独特的修行法。由于八正道只包含完成自我的德目,在利他方面并未具足,所以大乘菩萨的修行法,就加上布施、忍辱等有社会意义的德目,这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在六波罗蜜的修行法里,布施排在第一位。社会上所有的人相互扶助、实践布施慈善的善行,大乘佛教认为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这里的布施是三轮空寂的布施,也就是说布施的人,对于施者、受者、施物这三者都要能不以为意。不要去期待由布施而来的果报,要将布施当做从「空无我」的真心所发出来的慈悲行为,因此这样的布施是至高无上的。这种态度并不限于布施而已。对于戒、忍辱、智慧等项,都是用「空」为根据的最上胜义的德目。这就是称它们为波罗蜜的原因。也就是说,大乘的教法是∶在家生活的日常一切行为,都可以与佛教的第一义教法相符,生活的场所也就是修行的道场。

{b}三乘
所谓三乘是指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三者。这是上述二乘(小乘、大乘)的细分。小乘分为声闻、缘觉二者,而大乘就是佛乘。此中,声闻乘(小乘)与佛乘(大乘)在前面已经说明过了,兹不赘述。

缘觉乘(pratyekabuddha-ya^na)又称为辟支佛乘。缘觉(pratyekabuddha,pacceka- buddha)音译为辟支佛,义译为独觉。缘觉与「闻他人之教而开悟」的声闻不同。他并不依据别人的教法,而是由于自己观察缘起的道理才开悟的。并且与救济他人的佛陀不同,而只是以自己的开悟为目的,隐居山林,脱离世俗,是一个不救济世人的独善者。

自古相传,声闻的教法是四谛八正道,缘觉的教法是十二缘起,佛菩萨的大乘教法是六波罗蜜。但是这是站在大乘的立场所说的。只不过是大体上的一种配列。在佛教历史上,缘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谓缘觉本身的独特教法是没有的。所以像上述所做的三乘教法的区别是不应该有的。四谛八正道也好,十二缘起、六波罗蜜也好,全部都是佛教的基本教理。

(B)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分类
依照佛教教理展开的时代来区分,可以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三种。这主要是对印度本土佛教的考察。

{a}原始佛教
〔原始佛教〕这是指从释尊在世时代开始,到佛灭后百年左右为止的初期佛教而言。在这期间,佛教教团不曾分裂,没有分派,全部都像最初的形态一样,和合一体。

这个初期佛教又可以分成二种,前半期是根本佛教,后半期是狭义的原始佛教。根本佛教是最纯粹、最根本的释尊教法,这是指从释尊在世时一直到佛灭三十年左右的佛教而言。

{b}部派佛教
〔部派佛教〕佛灭后百余年,佛教教团里面,对于戒律与教理的解释产生异说,保守派与革新派之间,意见逐渐对立。革新派称为大众部(Maha^sanghika);保守派称为上座部(Therava^da^)而保持传统的形式。相传这个最初的对立分裂,是在佛灭后百年左右发生的。最初的分裂发生之后,教团内部又有某些意见相互冲突,加上佛教逐渐地在印度各地方普及发展,各地方相互之间教团的联络与关系中断,各地方的教团逐渐独立,于是根本二部派(即大众部、上座部)又逐渐分裂,二三百年之后,终于成立了所谓十八部或二十部的部派。就像这样,这些已分裂之各部派的佛教,就叫做部派佛教。

所谓部派佛教时代,是指原始佛教时代以后,各部派成立、完成,一直到大乘佛教兴起的这一期间,亦即公元前三世纪开始的两三百年间。可是,从公元以后,部派佛教(小乘)与大乘佛教在印度各地是并存的。依照玄奘所记,七世纪左右的印度各地,小乘部派之寺院与僧侣的数量比大乘多。

{c}大乘佛教
由于部派佛教的形式化与学问化,使佛教原有的宗教活动懈怠下来。大乘佛教就是从事恢复佛教本来面目的一种运动,这大约在西元前一世纪左右所兴起的。 释尊如果在这个时代说法的话,也会像他们这样说,这是真实的佛法,这里所说的比起部派佛教所传的圣典,更能发挥释尊的真精神。对于他们所树立的这种信念,客观地看,可以说是妥当的。

(C)南方佛教与北方佛教
将佛教以地域来区分,可分成南方佛教与北方佛教两种。可是这种分类与名称是一种权宜方便的措施。主要是∶印度本土以南的佛教,叫做南方佛教或南传佛教。向北方进行的是北方佛教或北传佛教。或者是用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南方佛教比起北方佛教来,是在南方,所以叫做南方佛教。可是属于北方佛教范围里的,在古代的爪哇、苏门答腊等南海地区也是。因此若从流行地区的位置来称呼南北佛教的话,是并不完全恰当的。

{a}南方佛教(Southern Buddhism)
这是指今天的锡兰、缅甸、泰国、高棉、寮国等南方地区所曾经流行的佛教而言,又称为南传佛教。这是小乘部派佛教的一派,也可称之为上座部佛教(Therava^da Buddhism),或巴利佛教(Pa^li Buddhism)。称之为巴利佛教的原因,是因为这种佛教的三藏圣典是用古印度的巴利语所传的缘故。

这种佛教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时,阿育王时代传到锡兰岛的。当时阿育王统治印度,信奉佛教,并且不只将佛教传到印度全境,甚至传到了全世界。依巴利佛教所传,当时的佛教教团曾派遣传教士到印度内外的九个地方,锡兰岛的佛教传道便是其中之一。将佛教传入锡兰岛的,是阿育王的王子,后来出家的摩哂陀( Mahinda)长老,所传的就是上座部佛教。

〔锡兰的佛教〕 在九个传播佛教的地方里,到后世还兴盛的是流传在西北印度(今西巴基斯坦)迦湿弥罗、犍陀罗地方的说一切有部,以及流传在锡兰岛的上座部。锡兰的佛教到后来受到历代国王的皈依与保护,而有很大的发展,并成为该国国教,而存在到今日。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期间,此一巴利佛教也有消长过程。其它部派与大乘佛教曾侵入锡兰岛而占有优越的地位,当地也曾遭受到印度本土的印度教徒塔米尔人的攻击与压迫,并曾被占领。到了近代,葡萄牙人、荷兰人、英人等基督教徒也都相继入侵。锡兰佛教承受了这些人四百余年的压迫,佛教教团也曾因而灭绝过,并经历了种种苦难。可是脚踏实地的上座部经常维持着纯粹的传统,以严格的戒律使民众皈依信仰。时至今日仍然如此。在今天所留存的佛教里,从教团上看、从他们的圣典上看,巴利佛教是最纯粹的一种。巴利圣典连一部都没有残缺,而完全地保存下来。这一点是在其它佛教里所见不到的。

锡兰的上座部佛教,从十世纪左右传到缅甸,在十三世纪以后又逐渐地传到泰国、高棉、寮国等地,在缅甸与泰国还得到国教的地位以迄于今。

(b)北方佛教(Northern Buddhism)
相对于在南方流传的佛教,从西北印度经过中央亚细亚而传到中国的佛教;或者是经过南方海路传到中国的佛教;又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与日本的佛教、越南佛教;以及印度本土直接传到西藏的佛教;这些佛教都称为北方佛教或北传佛教。

在这些佛教中所翻译的佛典,虽然有小乘各部派的圣典,但属于大乘的较多。尤其是实际被信奉的佛教全部都是大乘佛教。因此说北方佛教就是大乘佛教也是可以的。另外,这些佛教的圣典原语大都是梵语(佛教梵语),故亦可称之为梵语系佛教。

〔中国佛教〕 约从公元一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经典的翻译从二世纪以来已经持续了千余年,汉译圣典的数量极大。不论从质或量来看,汉译佛典都是现存所有佛教圣典中最优越的。巴利圣典是古老而且纯粹的文献,而汉译佛典则范围极广,包含有极深远的教法。

汉译佛典相传是在一世纪时的东汉时代所翻译出来的。现存最古的汉译佛典是二世纪后半期安世高和支娄迦谶所译的。其后经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各时代,从印度与西域(中央亚细亚)来华的僧人,以及中国的求法僧等人也持续在翻译着。唐代《开元释教录》�入藏录〉收书一0七六部,此即当时人心目中之「一切经」。这个数量是唐代中期,佛书的存在数量,在今天现存的汉译佛典为数在一千七百部以上,比唐代的一倍半还多。因此汉译佛典是佛教研究最重要的资料。

〔西藏佛教〕 从七世纪左右直接由印度传入,直到十三世纪仍持续着经典的翻译。西藏译佛典的数量仅次于汉译,其中包含在汉译佛典中所未见的中期与后期的大乘经论。研究这个时代的印度佛教,这是不可或缺的一份重要数据。

西藏大藏经依德格版所收,共有四五六九部佛书,北京版则收有六四五三部。从部数上来看是汉译佛典的三倍有余。由于其中短篇极多,所以实质的篇幅仍不及汉译。另外在西藏译本中也包含有译自汉译本的佛书。

〔尼泊尔佛教〕 其它如喜玛拉雅山山腰的尼泊尔,也从印度直接传来大乘佛教。尤其是十二、三世纪时,由于印度遭受回教的迫害,佛教徒就逃往喜玛拉雅山中避难,因此在尼泊尔留有许多梵语佛典。这是十九世纪以来西洋人所发现的。西洋人与日本人等,曾搜集这些经卷,加以研究,迄今未衰。

〔南海的佛教〕 关于北方系统的佛教,除了上列之外,在所谓南海及印度尼西亚地方也曾流传过。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爪哇等地,在回教入侵以前,从三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千余年间,从印度本土直接传入大小乘佛教。公元七百年前后,苏门答腊的三佛逝(S/ri^vijaya )曾经成为佛教研究的中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30
按自度度人分为二乘: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
按语系分为:巴利语系(泰国、缅甸等地)、汉语系、藏语系;
按传承分为: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
结合到一起:南传佛教属巴利语系,是小乘佛教;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属大乘佛教,分属自己的语系。
汉传佛教与南传佛教一般又统称为显教,藏传佛教一般被称为密教。而实际上二乘佛教本为一体,是一个修行的连续过程;
小乘佛教是以自度为主,是考虑个人的解脱,基础是以四圣谛与十二因缘为根本,生起对轮回过患的认识及厌离;
大乘佛教是以自度度人为主,在个人解脱后,认识到轮回中的众生都如同自己的生身之母,不忍心这些众生再受轮回苦难,而发愿要度尽众生,生起宝贵的菩提心
汉传佛教以菩萨乘为主,以度尽众生的慈悲心,即生能够获得智慧的证悟,然后通过三大阿僧祗劫的福德资粮的积累,最终成佛;
藏传佛教以金刚乘为主,通过一些方便殊胜的法门,即生能够获得智慧和福德的圆满,证得佛地。
从小乘、大乘再到金刚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前一个做基础就没有后一个的修行,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31
A汉传佛教分小乘俱舍宗,成实宗,大乘华严宗,天台宗,唯识法相宗,三论宗,禅宗,浄土宗,律宗,密宗,十个宗派.
B藏传佛教分显密;如宁玛派,格鲁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五派如此略述,其分支可下载蔵传佛教史观之.
C南传佛教以巴利文阿含经为基.
D日本东传佛教
第3个回答  2011-04-04
北传佛教:(汉地,朝鲜半岛,日本等)
藏传佛教:(藏区,尼泊尔,不丹等)
南传佛教:(泰国、缅甸,中南半岛等地)
第4个回答  2011-03-31
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
每个都有好多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