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缺爱长大后如何正常爱别人?

如题所述

1小时候缺爱,很容易不接纳自己,或者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或者拼命努力想要优秀到完美,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关注和关爱。如果对自己总是有很多怀疑和排斥,建议去读黛比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且认真做书里的练习。实践远比懂道理重要,难的是实践,但是我们必须通过实践去调整自己因为缺爱而形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关于这一点,可以看《大脑与情绪生活》。

2接受自己的怨恨,怨恨是因为我们想要父母的爱,他们是我们此生最亲的人,想要他们的爱,这没什么不对。警惕自己的愧疚感,有些很好很善良的孩子会因为自己对父母的怨恨和不乖产生强烈的愧疚感,这愧疚感会伤到你自己。找个可靠的人,把自己的愧疚感表达出来;或者一个人写下来,不要憋在心里。

3爱的初衷和爱的行为不一样,试着去回想一下,我们缺过的爱,是真的没有包含一点爱意?还是有着爱意但行为上却很伤人?如果能找到爱意,并且接受这份爱意,同时正视那些伤害,内心才能真实地柔软起来。

4.小时候缺爱,影响最深远的地方是亲密关系。如果你发现成年后的恋爱经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务必先停下来调整自己。不然恋情中的种种会带来新的伤害。想要投入新恋情的建议看《新规矩:如何让你心仪的人爱上你》,这本书不一定真的能让你找到一个心爱的人,但遵从这本书里的大部分建议,至少可以让你避免一段不好的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1

一般认为:爱,是指人类主动给予的或自觉期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爱是人的精神所投射的正能量。是指人主动或自觉地以自己或某种方式,珍重、呵护或满足他人无法独立实现的某种人性需求。包括思想意识、精神体验、行为状态、物质需求等。爱的基础是尊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地给予,而非索取和得到。所以,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是人对人或人对某个事物的深挚感情。这种感情所持续的过程也就是爱的过程。通常多见于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爱是认同、喜欢的高度升华,不同层次的爱对应着不同层次的感受或结果。“爱”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的字。它包含了爱情、母爱、父爱、友情、亲情、博爱以及人对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爱在艺术、哲学、美学等科学文化领域,是一个普遍的主题,也是一个永久的主题。”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信任。是关心,是帮助,是你在受伤时,对方会为你心疼。“爱”是一个人把对方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人,并希望成为对方最重要的人的欲望。一般认为:爱,即人类主动给予的幸福感,是指一个人主动地以自己所能,无条件尊重、支持、保护和满足他人无法独立实现的人性需求,包括思想意识、精神体验、行为状态、物质需求等。爱的基础是尊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地给予,而非索取和得到。所以,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指的就是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有纯洁而深挚的感情。这种感情所持续的过程也就是爱的过程。通常多见于人与人或人与物。

第2个回答  2017-12-01

童年缺爱,说的是极度缺爱那种,似乎到现在也没看到特别好的解决方式。一般来说,像这种情况都会寻求心理补偿,疯狂地爱人与被爱,这种感觉会像上瘾一样停不下来。为什么?因为无论获得多少爱,骨子里总是潜伏着一种不安全感——连父母都没有办法疼爱自己,那么还有谁能无限制地包容、无限制地爱自己?还有谁会长长久久永不离开?当然就只能无穷尽地付出爱,或者需索爱,来填补内心深处无穷尽的大洞。那么也当然,填进去再多,也都得不到满足。因为问题的根本在于你并不是需要多少爱,而是,在心底深处你实际上对任何人都没有信心。无法信任,我认为这才是「缺爱」的本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