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有哪些特征?

如题所述

(刘田才)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别名丹皮、牡丹皮、粉丹皮、木芍药、牡丹花、洛阳花等。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我国栽培甚广,主产安徽、河北、河南、山东、浙江、四川、陕西、甘肃等省。以根皮入药。含有芍药甙、氧芍药甙、苯甲酰氧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丹皮酚-β-D葡萄糖甙、丹皮酚-β-D-葡萄糖阿拉伯糖甙、丹皮酚、苯甲酸、挥发油、糖类和甾醇。药理作用证明,丹皮酚有降压、镇静、止痛、抗惊厥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L-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花可观赏。味辛、苦,性微寒。有清热、凉血、活血行瘀的功能。主治热血吐病、血热斑疹、瘀血痛经、淤滞腹痛、跌打瘀血作痛、关节肿痛、痈肿疮毒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株高0.8—1.5m。茎短而粗,皮黑灰色。叶互生,纸质、宽大,常为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三裂近中部,裂片上部三浅裂或不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不等三浅裂或不裂,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有白粉,中脉上有疏柔毛或近无毛。花单生枝顶,大形,萼片5,绿色;花瓣5或为重瓣,常为倒卵形,白色、红紫色或黄色,顶端常浅裂;雄蕊多数,花丝狭线形,花药黄色;花盘杯状,红紫色,心皮5,离生,成熟时开裂,密生短柔毛。蓇葵果卵形,密生褐黄色短毛(图19—4)。

图19—4 牡丹形态图

1.花枝 2.根 3.果 4.苞片 5.雌蕊

二、生物学特性

牡丹耐旱性较强,忌涝湿。不耐严寒,故北方栽培,冬季地上都需用稻草包扎。常生于山坡林下,路边草丛中,也可在向阳而肥沃的平坦地上栽培。

二、栽培技术

(一)种类和变种

同属植物的根皮有以下几种,在不同地区也可作牡丹皮入药。1.矮牡丹(P.suffruticosa Andr.var.spontanea Rehd.)植株更矮小,小叶片较短,近于圆形。分布山西、陕西及甘肃。2.粉牡丹〔P.suffruticosa Andr.var.papaueracea(Andr.)Kerner(P.papaveracea Andr.)〕花瓣中央有一块明显黑斑,分布于四川广元及陕西太白山一带。3.黄牡丹(P.lutea Franch)花盘发育成肉质盘状,花黄色,分布四川、云南及西藏。4.川牡丹(P.szechuanica Fang)心皮无毛,仅下半部为花盘所包围,小叶片的形状较小,无毛,分布于四川。

(二)选地与整地

选择向阳干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4—5年内不可连作,新开垦地常深翻60cm左右,并充分风化。整地时做成宽150cm的畦,畦面龟背形,开沟排水必须畅通。地下水位高,盐碱地,粘土均不宜种植。

(三)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

(1)育苗

牡丹种子可在5℃左右的低温或1%的赤霉素处理48小时能解除下胚轴休眠。9月播种,当年生根不长苗,经过冬季低温刺激,第二年春天下胚轴生长,幼苗出土。播种过晚第二年就不能出苗。条播,行距20cm左右,株距6cm左右,覆土3cm左右,畦面盖草,翌年早春出苗前把盖草撤掉。

(2)移栽

播种二足年后,于9—10月起苗,剔除病残及过分瘦弱的植株,按大小分成二级,每苗要求有3—4条支根,过长的根适当剪短,以定植穴深能否容纳为度,按株行距30cm定植,每穴1—2株,苗是倾斜在定植穴中,根必须舒展,不得卷曲。覆土过顶芽约3cm。

(3)直播

生产上一般采用育苗移栽,近来有些地方改用直播,直播的株行距与育苗移栽时的株行距相同。由于直播的根茎长而直,所以也可得到较好的产量。

2.分株繁殖

在8月下旬至10月收获时,挖起全株,剪下大、中根入药,细根不剪,从容易分株的地方剪下分成2—4株,9—11月即可移栽,以早栽为好。种前土深翻60cm,每亩施入基肥7000kg左右,开沟分畦,株行距25×35cm,每穴种一株,上端向上,斜祌成45度,覆土3—4cm。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开春后结合除草中耕数次,防止伤根,冬季培土,有利于根部生长。

2.施肥

在移栽时要施足厩肥或粪肥,春秋二季都可施肥,夏季不宜施肥。尤以秋季施肥更为重要,一般亩施人粪肥400kg,菜籽饼肥50kg,施肥时要防止污损叶片。

3.摘花

除留种或售花外,每年春天都要在现蕾后立即摘去花蕾。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灰霉病

(Botrytis cinerea Pers和B.paeoniae Oudem)

为害叶、茎、花各部,被害叶出现圆形病斑。有时发生在叶尖或叶缘时,呈紫褐色或褐色,具不规则轮纹,天气潮湿时,长出灰色霉状物即为病原菌的子实体。被害茎开始呈现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后病茎呈暗褐色,凹陷,软腐,使植株曲折倒伏。花和花蕾被害后,同样变褐色软腐,并长出灰色霉状物。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枝芽和根苗,并经1∶1∶100波尔多液浸后再种;(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3)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防治。

2.叶霉病

(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

叶片初生紫褐色斑点,后渐扩大成2—3cm大的病斑,其周围不明显,病斑中心部稍淡,并生有暗绿黑色的煤烟状霉。病原菌在叶片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次侵染源。防治方法:(1)冬春二季,清除田间残株病叶,减少菌源;(2)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

此外尚有叶斑病(Phyllosticta commonsii Ell.et Ev.)和地老虎等为害。

四、采收与加工

(一)留种

移栽三足年后,开花时把侧枝生的小花摘去,7月份种子成熟,当蓇葵果有裂开时及早摘下,摊在室内地上,厚约10—15cm,几天翻动一次。8月蓇葵果裂开时去果壳,种子存放在竹篓、布袋等容器中,9月剔除瘦瘪及色泽不好的种子,以待播种。

(二)采收加工

栽培3—4年后,10月将根挖起,剪去茎叶,去泥沙,先去掉须根,晒干即成丹须,趁根新鲜时用小刀在根皮上划一条直缝,剥去中间木质部,去木心后放在木板上晒干。若取出木心的丹皮,未经曝晒而遇雨,极易变黑,质量不佳。亩产干丹皮约150—200kg。另一种加工方法是挖出根后洗净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抽出木质部,晒干,称刮丹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5
特征:
牡丹为落叶灌木,株高达2米多。肉质直根系,枝条根部丛生。茎枝粗壮且脆,表皮灰褐色,常开裂脱落。叶呈2回3出羽状复叶,小叶阔卵状或长卵形等,顶生小叶常先端3裂,基部全缘,基部小叶先端常2裂。叶面绿色或深绿色,叶背灰绿或有白粉。叶柄长7~20厘米。花单生于当年生枝顶部,大型两性花。花径10~30厘米,花萼5瓣。原种花瓣多5~11片,离生心皮5枚,多为紫红花色。现栽培品种花色极为丰富,按花色可分为白、黄、粉、红、紫、墨紫、雪青及绿等花色,有单瓣、半重瓣及重瓣等品种及多种花型。果为__果,外皮革质,外部密布黄色绒毛,成熟时开裂,种子大,圆形或长圆形,黑色。花期4~5月,因品种不同,可分为早、中、晚3种,相差时间10~15天。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21-10-19

一、形态特征

株高0.8—1.5m。茎短而粗,皮黑灰色。叶互生,纸质、宽大,常为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三裂近中部,裂片上部三浅裂或不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不等三浅裂或不裂,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有白粉,中脉上有疏柔毛或近无毛。花单生枝顶,大形,萼片5,绿色;花瓣5或为重瓣,常为倒卵形,白色、红紫色或黄色,顶端常浅裂;雄蕊多数,花丝狭线形,花药黄色;花盘杯状,红紫色,心皮5,离生,成熟时开裂,密生短柔毛。蓇葵果卵形,密生褐黄色短毛(图19—4)。

图19—4 牡丹形态图

1.花枝 2.根 3.果 4.苞片 5.雌蕊

二、生物学特性

牡丹耐旱性较强,忌涝湿。不耐严寒,故北方栽培,冬季地上都需用稻草包扎。常生于山坡林下,路边草丛中,也可在向阳而肥沃的平坦地上栽培。

二、栽培技术

(一)种类和变种

同属植物的根皮有以下几种,在不同地区也可作牡丹皮入药。1.矮牡丹(P.suffruticosa Andr.var.spontanea Rehd.)植株更矮小,小叶片较短,近于圆形。分布山西、陕西及甘肃。2.粉牡丹〔P.suffruticosa Andr.var.papaueracea(Andr.)Kerner(P.papaveracea Andr.)〕花瓣中央有一块明显黑斑,分布于四川广元及陕西太白山一带。3.黄牡丹(P.lutea Franch)花盘发育成肉质盘状,花黄色,分布四川、云南及西藏。4.川牡丹(P.szechuanica Fang)心皮无毛,仅下半部为花盘所包围,小叶片的形状较小,无毛,分布于四川。

(二)选地与整地

选择向阳干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4—5年内不可连作,新开垦地常深翻60cm左右,并充分风化。整地时做成宽150cm的畦,畦面龟背形,开沟排水必须畅通。地下水位高,盐碱地,粘土均不宜种植。

(三)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

(1)育苗

牡丹种子可在5℃左右的低温或1%的赤霉素处理48小时能解除下胚轴休眠。9月播种,当年生根不长苗,经过冬季低温刺激,第二年春天下胚轴生长,幼苗出土。播种过晚第二年就不能出苗。条播,行距20cm左右,株距6cm左右,覆土3cm左右,畦面盖草,翌年早春出苗前把盖草撤掉。

(2)移栽

播种二足年后,于9—10月起苗,剔除病残及过分瘦弱的植株,按大小分成二级,每苗要求有3—4条支根,过长的根适当剪短,以定植穴深能否容纳为度,按株行距30cm定植,每穴1—2株,苗是倾斜在定植穴中,根必须舒展,不得卷曲。覆土过顶芽约3cm。

(3)直播

生产上一般采用育苗移栽,近来有些地方改用直播,直播的株行距与育苗移栽时的株行距相同。由于直播的根茎长而直,所以也可得到较好的产量。

2.分株繁殖

在8月下旬至10月收获时,挖起全株,剪下大、中根入药,细根不剪,从容易分株的地方剪下分成2—4株,9—11月即可移栽,以早栽为好。种前土深翻60cm,每亩施入基肥7000kg左右,开沟分畦,株行距25×35cm,每穴种一株,上端向上,斜祌成45度,覆土3—4cm。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开春后结合除草中耕数次,防止伤根,冬季培土,有利于根部生长。

2.施肥

在移栽时要施足厩肥或粪肥,春秋二季都可施肥,夏季不宜施肥。尤以秋季施肥更为重要,一般亩施人粪肥400kg,菜籽饼肥50kg,施肥时要防止污损叶片。

3.摘花

除留种或售花外,每年春天都要在现蕾后立即摘去花蕾。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灰霉病

(Botrytis cinerea Pers和B.paeoniae Oudem)

为害叶、茎、花各部,被害叶出现圆形病斑。有时发生在叶尖或叶缘时,呈紫褐色或褐色,具不规则轮纹,天气潮湿时,长出灰色霉状物即为病原菌的子实体。被害茎开始呈现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后病茎呈暗褐色,凹陷,软腐,使植株曲折倒伏。花和花蕾被害后,同样变褐色软腐,并长出灰色霉状物。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枝芽和根苗,并经1∶1∶100波尔多液浸后再种;(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3)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防治。

2.叶霉病

(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

叶片初生紫褐色斑点,后渐扩大成2—3cm大的病斑,其周围不明显,病斑中心部稍淡,并生有暗绿黑色的煤烟状霉。病原菌在叶片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次侵染源。防治方法:(1)冬春二季,清除田间残株病叶,减少菌源;(2)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

此外尚有叶斑病(Phyllosticta commonsii Ell.et Ev.)和地老虎等为害。

四、采收与加工

(一)留种

移栽三足年后,开花时把侧枝生的小花摘去,7月份种子成熟,当蓇葵果有裂开时及早摘下,摊在室内地上,厚约10—15cm,几天翻动一次。8月蓇葵果裂开时去果壳,种子存放在竹篓、布袋等容器中,9月剔除瘦瘪及色泽不好的种子,以待播种。

(二)采收加工

栽培3—4年后,10月将根挖起,剪去茎叶,去泥沙,先去掉须根,晒干即成丹须,趁根新鲜时用小刀在根皮上划一条直缝,剥去中间木质部,去木心后放在木板上晒干。若取出木心的丹皮,未经曝晒而遇雨,极易变黑,质量不佳。亩产干丹皮约150—200kg。另一种加工方法是挖出根后洗净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抽出木质部,晒干,称刮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