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他乡的老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用一句话来表达此时的心情

如题所述

又是一年中秋夜,天涯游子同望月。那一刻,明月含着乡愁,载着乡思在空中款款移动,亦如游子那孤单漂泊的身影。静默中,我东望,望我生根的地方,沉思中,我北望,望我发芽的地方,一切托付明月,寄到遥远的远方。 \r\n\r\n 生根的地方 \r\n\r\n 炎炎暑假中,我回到了自己生根的地方——扬州。二十年了,这是我第三次回到这方土地,仅仅是第三次,一切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行走在扬州城内,瘦西湖边,觉得自己更像一个来自远方的游客,迷失在瘦西湖边。 \r\n\r\n 阔别这方土地已经多年了,老家在我心中早已成了一个梦,然而我深知,即使我走到天涯,扬州依然是我的根,到如今,骨子里依然流淌着秦淮河的血液,挥之不去。以扬州女儿的身份,我亲近了瘦西湖。西园曲水、长堤春柳、荷蒲薰香、二十四桥……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风姿婉丽,神韵清秀,故而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风景清秀,心情却复杂,突然间觉得自己仿佛就是那长堤畔的杨柳,根生在这方,枝条却飘向了另一方。脚下的路似乎越来越漫长,久久走不到瘦西湖的湖尾,而湖头早已消失在四桥烟雨中。 \r\n\r\n 再次东望,我仿佛看到了二十四桥的明月,听到了玉人清婉的笙箫。这一刻,根在箫声中扎牢。 \r\n\r\n 发芽的地方 \r\n\r\n 三年前的九月,我拖着行李来到了这里,从此家乡宜昌的山山水水被湘西的山山水水隔着,挡着,可是我深知,即使我走到了海角,我依然属于那方土地。七百多个日夜过去了,在乡愁的煎熬中渐渐习惯。探出脑袋的嫩芽只有经过滋润才会健康成长,而我,一片嫩芽,作别家乡,作别父母,正是为了寻找滋润自己的营养。习惯了奔波,习惯了漂泊,生活打开了乡愁的锁。 \r\n\r\n 当又一批新生带着笑脸从我身边走过,当又一轮十五的明月映照着天涯游子的心窝,我又开始想念自己发芽的地方。虽然那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可是群山巍峨,田野芬芳,我的父老乡亲更是勤劳朴实,一切诉说着和谐与安宁。说不清自己的恋乡情结有多重,只知道每一次长假都会匆匆回家一趟,尽管那些蜿蜒的小道已被我走了二十年,可每一次行走在那里都有新的感觉,路在潜意识中被拉长,山在无意识中被抬高。 \r\n\r\n \\“入春才七月,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沉思中想到了这首《人日思归》,虽然我离家还不到一个月,然而我对\\“中秋\\”这两个字太敏感,古人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今人又何尝不是? \r\n\r\n 身在异乡,心却归到了故里,无论是生根的扬州,还是发芽的宜昌,我都遥望着,深深眷恋着,也许我还会继续远行,可无论走得多远,心都会被根抓着,被枝缠着。举头同遥望,游子语频频,月是故乡明。\r\n\r\n\r\n转载。。\r\n作者: 海蝶翩翩  发表时间 2008-09-1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10
乡音无改鬓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