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的特点

如题所述

草书的特点是流跌宕落笔,运转龙蛇;流悬腕中锋,挥洒舞墨;流九霄拔势,神闲张狂;流纵横洒脱,一气呵成;流悬岩掣电,放海之势;流法度可为,天资禀赋;流结字贵奇,气脉尤畅;流笔力筋节,承合转换。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的基础之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章草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有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有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的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扩展资料:
一、草书历史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二、发展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略去章草、狂草不谈,单就今草而言,草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化繁为简 点画相连

如草书歌诀中所说:“删繁就简比带连”这是草书的主要特点之一。草书行笔之所以快捷,主要在于简化和连笔。简化,有点画简化、部首简化和整体简化。连笔,是几个笔画连接在一起,不再独立起止用笔,有一笔相连、两笔相连以及多笔相连。通过简化和连笔,原来十几笔完成的字,草书两三笔甚至一两笔就完成了。

使转交替 多角多环

草书多了连笔,并将楷书的横、直不便之处去掉,于是便把八种基本笔画纳入连笔的圆转之中,正如宋人姜白石所说:“真多用折,草多用圆。”用使转交替、翻绞并用的连笔书写,又给草书带来了多角多环的特点,即字中出现不规则的变化丰富的角、环形状。

借代异变 合并通用

这是草书更为显著的特点。行书已有了以点代画的特点,耳草属不仅以点代画,更以点画和符号来代替字的偏旁部首或某个结构部分。并采用大量的合并,使点画多用、偏旁多用、一字多用。此外草书还改变笔顺、移位等特殊写法。
第2个回答  2014-11-23
从汉代初期,书写隶书时有时才“草率”地书写而形成的,由于汉章帝喜好草书,因此被称为“章草”,是一种隶书草书。章草字字独立,接近于行草,但对难写之字简化不多,书写不变。后来楷书出现,又演变成“今草”,即楷书草书,写字迅速,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每个字一般也有简化的规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时不易辨认。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草书称为今草

草书大致分为四类

1 章草,由隶书直接演变而来,“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1],起于西汉,成熟于东汉。
2 今草,亦称“小草”。相传起源自东汉末年张芝冠军帖,由章草演变而来。东晋之后逐渐成熟,以王羲之、王献之的《十七帖》为圣品
3 行草介于行书(行楷)与草书间的字体,相较于行书比较草率,但相较于草书又较易辨认,是为了弥补行书的刻板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
4 狂草,唐朝张旭喜欢在酒醉之后书写作品,称之为“狂草”。书法多以奇形怪状、粗细对比夸张、以及充满情感的线条相连
第3个回答  2021-04-06
草书的特点是流跌宕落笔,运转龙蛇;流悬腕中锋,挥洒舞墨;流九霄拔势,神闲张狂;流纵横洒脱,一气呵成;流悬岩掣电,放海之势;流法度可为,天资禀赋;流结字贵奇,气脉尤畅;流笔力筋节,承合转换。
第4个回答  2020-05-09

汉字的字体先后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那么这些字体各有哪些特点呢?草书真的就是乱写一气吗?你要这么看可就大错特错了!想要了解更多,快来看视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