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冷是什么原因啊?

手脚冰冷是什么原因啊?睡到天亮还是冰冷的,真郁闷

医学角度来看:手脚容易冰冷麻木,多是属于气血的毛病,因为气虚和血虚所造成的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量不足,要补气补血。
1、贫血严重,气血不足,脸色苍白,主要是体内的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血管中有阻塞,或发烧、感冒等都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导致手脚冰冷。交感神经功能出了问题,使肌肉遇冷无法紧缩,产生热能以耐寒。
2、需要从中医调理,食用枸杞老姜茶其做法也很简单,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淤的作用。老姜(姜母),味道辛辣,可以补血活络。具体做法:准备一块老姜、50克枸杞、50克红糖、500克水,将老姜枸杞洗净,所有材料放入锅内中火煮约15分钟即可。
3:一般体型太瘦小的女性,容易这样。建议您最好去大型的医院检查检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好好给对寒冷反应敏锐的腰部保暖,这样有助于保持全身的温度,有助于心脏发出指令向手脚输送更多的血液和热量。这样手脚温度也就高起来了。特别是在经期,血液都集中在腹部,手脚更容易感觉冰冷。让腰部充分保暖既可以温暖手脚,又可以预防痛经,可谓一举两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30
【手脚冰冷的主因】
*心脏衰弱,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
*体内血液量不够,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
*血管中有阻塞,或发烧、感冒等都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导致手脚冰冷。
*交感神经功能出了问题,使肌肉遇冷无法紧缩,产生热能以耐寒。
改善手脚冰冷的妙方
天气一冷,就有许多人感觉全身发冷,手脚尤其冰凉的受不了。这种情况,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虚”,也就是一般所俗称的“冷底”或是“寒底”,西医未必能有效改善,但如果使用中医长期调理,倒是可以将这类体质改善,一般人并不致于特别怕冷,临床上,以年老者、妇女、易感冒的幼儿和过敏体质的人,身体比较寒,需要用药补食疗来改善体质。另外也可以利用“阴极生阳”的原理,把冰冷的四肢泡在冷水中泡到不觉得水冷时,再起身擦干,放进被窝或衣服口袋,几分钟内就会回暖,效果相当快。
这些阳虚型的患者常需要使用补养药,要补气养血的需要鹿茸、肉桂、高丽参、紫河车、附子、人参、苁蓉、补骨脂、菟丝子、熟地、当归、阿胶、枸杞、龟胶等,都是常使用的药材,在煎煮时,可以和鸡、鸭、羊肉,鳗鱼、土虱一起炖煮滋补与美味兼收。
使用药酒炮制的方法,也对某些症状可行,像一些四肢麻木、骨头经常容易酸痛的病患,吴胜贤建议,不妨拿高粱酒、米酒、或是米酒头,将中药切成细片或是磨成粗粉放入,以八比二的比例,浸泡其中,大约2个月左右便可饮用。这类药酒,可以用每天小饮2次的方式饮用。
此外,如果本身脾胃较弱,则可将各种处方先煎煮后,再去掉渣汁,让它变成膏状后,再加上冰糖,每天晚上以温开水化开后,就像服用枇杷膏一样,服一汤匙。这种方式,对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差的人最适合。
第2个回答  2019-12-14

李楠老师告诉你,皇帝内径中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而阳气具有温养的功能,阳气不足就无法温暖人体,特别是四肢的末端。2气滞血液循环不好,气滞就是能量是够的,但是道路不畅通,能量运输不出去。

第3个回答  2019-02-25

把红枣、桂圆、生姜、红糖放在一起煮,煮沸后焖十分钟,盛出后服用,可以补气益血,告别体寒

第4个回答  2014-05-02
中医认为,怕冷是由于体内阳气虚弱所致。北京同仁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医师杨威介绍,治疗手脚冰凉,主要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如果经常按摩以下4个穴位,往往能有较好地疗效。 揉搓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揉搓涌泉穴100下,接着揉搓各脚趾100下。中医学认为,人体诸多经脉都汇集于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坚持揉搓此穴会促使手脚冰凉症状减轻。 揉搓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心部。一手握拳,揉搓另一只手的手心部,直到感到手心微热,再换另一只手,交替进行。 按揉气冲穴:气冲穴位于大腿根里侧,此穴下边有一根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按揉、拍打肾俞穴:肾俞穴位于两边腰眼,轻轻用力,两边各拍打100余次。 另外,食疗对于改善阳气虚弱的状况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如常用的大枣红糖汤(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每晚煎茶喝)对改善手脚冰凉的疗效颇佳。冬季手脚冰凉,还可适当吃些羊肉、狗肉等,暖中补虚、开胃健脾、益肾养肝、御寒去湿,同时也要做好身体的保暖工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