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的思政知识要点 要全面

如题所述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怎样尊重他人? 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生活中注意区分这两种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自信有助成功 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唱响自信之歌
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想一想)
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第三课 走向自立
自己的事自己干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 (举例)
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见世面;法律要求我们自立。
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 ,⑶远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依赖思想的危害: 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即自立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最基本的就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 (请你列举你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做的小事或遇到的问题)
请你谈:你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少年能自强
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
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
人最大的敌人:自己。
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人生难免有挫折
挫折,就是所谓 “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⑴胆怯、懦弱的人,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 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挫折面前也从容
挫折的作用:⑴消极作用 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 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蚌病成珠”)
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挫折的有效方法?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
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自我疏导的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让我们选择坚强
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意志坚强的人,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坚强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 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 ⑶善于管理自己。 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你需要从哪些小事做起:想一想
品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近法律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法不可违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防患于未然
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0敢打官司。
11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5
第一课 走进中学
1.进入中学,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新学校。
(1)要了解自己学校的风格和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新的学校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在这里每一位同学都能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2)要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校史记录着学校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见证了学校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留下了师生共同前进的足迹。了解学校的校史,可以使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良好的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校训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宗旨、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了解学校的校训,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2.进入中学,我们要尽快熟悉新同学。
敞开心扉,主动向新同学介绍自己,让同学走近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同时也要主动走近新同学,了解新同学,接受新同学。只要伸出友谊的“橄榄枝”,我们很快就会拥有新的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
3.进入中学,我们要尽快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我们要主动接近老师,有问题多向老师请教,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也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积极参加师生互动活动,多与老师交流,了解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同时也让老师认识、了解自己。
4.我们要以主人的身份融入新的班集体。
班级是我们快乐成长的园地,我们将在这个集体中朝夕相处,度过三年的美好时光,我们将在这里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以主人的身份,融入班集体,规划我们的前景,一起来创造一个值得回忆的“家”。

第二课 昨天与今天
1.要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进入中学,课程门类增多了,而且各门课程的内容逐渐系统化和深化了。因此,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变重了,难度也加大了,需要我们在学习上更加主动、认真和努力。初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不同于小学教师。老师会更多地指导和启发我们去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要自觉遵守新学校的校规校纪。
制定校规、校纪是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是为了保证我们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新的校规、校纪反映了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新要求,也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理解和遵守校规、校纪,逐步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3.要扮演好新的角色。
成为中学生,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角色,老师、父母、学校、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高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行举止也应有全新的面貌。与儿童相比,我们能自觉地、独立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并在一定程度上自觉控制自己的言行。我们有了更多的独立性、自主性,有了更大的自由,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了更多的责任。遇到问题,我们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必要时,也可以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第三课 新的起点

1.确立理想、制定目标,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确立目标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的需要。明确目标、树立理想,是保证我们成功的第一步。进入少年时期,我们开始思索人生的目标和理想,这标志着我们朝成熟的社会成员与合格的公民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2.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与目标。
要想使远大的理想逐步变成现实,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制定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制定计划应当明确具体、切实可行,体现自己的个性,并且留有一定的余地。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的经验,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当然,自己的计划最终还要自己拿主意。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没有行动的理想、目标和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按预定计划,不断努力、奋勇向前,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四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要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1)时间是无偿地给予每个人的,拥有了生命就拥有了时间;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无价之宝,它对每一个人是公正的,但对于珍惜它和不珍惜它的人来说,其结果是不一样的。
(2)珍惜时间,首先体现为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不仅能节约许多时间去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时间的安排要结合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并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出轻重缓急,安排好先后顺序,科学地安排学习、劳动、休息、健身、娱乐的时间,保持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节奏。(3)珍惜时间也体现在充分利用零星的时间上。
2.要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学习是一个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地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现代社会,人类的知识处于快速增长和更新之中,今天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可能在不久之后就会过时。社会的发展对于个人的能力、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我们的终身发展,我们不能单纯地接受知识,而必须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增强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自觉地、独立地制定学习计划,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做到不依赖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与管理。
3.要兼顾全面基础与学科特长。
在某一学科上有兴趣和特长是一件好事,但系统的中学课程可以为我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宽厚、坚实的基础。我们不要回避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方法,认真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兴趣。
4.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
参加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可以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能培养、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5.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学习除了要符合学习规律之处,更重要的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学习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所学课程、学习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和改进,适当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

第五课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1.在学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劳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紧张学习之后的适当休闲和娱乐,可使大脑神经得到调节,让我们轻松愉快,精神焕发,思维更加灵活,从而使我们有更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当中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明娱乐,健康休闲。
(1)文明高雅的休闲和娱乐不仅可以使我们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我们的高雅情趣,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
(2)要文明娱乐、健康休闲。休闲娱乐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文明的娱乐、健康的休闲方式,掌握“玩的规则”,学会安排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和业余生活。

第六课 聪明以外的智慧
1.学习动力来自学习态度。
学习的态度往往决定学习的效果。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和学习目的密切相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过程将成为一个虽然艰苦但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学习态度也决定于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是促使我们勤奋学习的根本动力。
2.良好的学习习惯造就成功。
执行计划往往比制定计划更重要。而执行学习计划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一心向学,专心致志,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持之以恒等。只有坚持不懈地重复正确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养成。
3.在学习中,既要善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
(1)同学相处,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竞争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进取心和开拓创新精神。合作给同学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协作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中,既要善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
(2)要学会竞争。竞争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进取心和开拓创新精神。水平相当的人一起角逐,彼此竞争,能够互相勉励,共同进步。每位同学都要有竞争意识,要不断地给自己树立竞争目标,这样才能激励自己不断向前。但竞争需要开放,需要人与人之间坦诚交流,决不能为了竞争而排斥同学。
(3)要善于合作。相互交流与合作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相互交流与合作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相互交流与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
第七课 成长的烦恼
1.青春期有三大生理变化。
第一,身体迅速长高长大、长宽长壮。第二,身体内部骨骼及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器官和功能不断成熟。第三,性器官及其功能的发育和成熟。
2.青春期的问题和烦恼。
(1)生理变化的烦恼。有的同学因为发育迟而烦恼,有的则因为发育早而烦恼,也有的是因为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的出现而烦恼。
(2)青春的萌动带来的烦恼。性成熟必然使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同时又害怕与异性接触,这常常使学生感到紧张焦虑。
(3)闭锁与开放的矛盾。一方面希望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不希望被他人尤其是长辈了解,同时为了摆脱孤独而寻找能开放自我的伙伴。
(4)依赖与独立的矛盾。一方面对父母依然有比较大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追求独立的欲望。
3.要坦然面对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消除青春期的问题和烦恼。
(1)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身心变化和成长而感到高兴和喜悦,因为青春期出现的种种烦恼和问题,其实也是成长和发展的象征,我们要坦然地面对它们。
(2)采取正确的方法,了解必要的生理和心理知识,科学地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消除由于无知带来的烦恼;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参加集体活动,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好奇心理;找好朋友、家长、老师或者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学习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避免盲目的摸索,减少心理上的混乱和恐慌。

第八课 正视自我,成就自我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不仅可以使我们偷快地面对青春期的种种变化,解决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有助于我们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2)正确认识自己,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比较评价,即通过与同学、其他同龄人和先进人物相比较认识自我。在进行比较评价时,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全面的评价。他人评价,即以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为镜子认识自我。不管他人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评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加以具体分析,正确对待。在接受他人评价时,既不要因为被他人赞扬而得意忘形,也不要因为被别人贬低而闷闷不乐,更不要因此对他人采取疏远、排斥甚至对立的态度,而要实事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心理测量是采用专业的心理量表和测量工具对人的智力、人格、能力或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我们可以使用有关的心理量表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情绪等方面的特征。
(3)在认识自我时,不管采用什么评价方法,都应该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悦纳自我,发展自我。
(1)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只能成为我自己。
(2)男孩女孩,各有千秋。美丽的人类社会就是由男女两性共同组成的。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各有自己的价值,都一样有各自的快乐、各自的烦恼。
(3)每个人都是美丽的。人的外表不能由自己决定。面对难以改变的事实,首先要坦然正视现实。人的外表与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功没有什么必然关系。优秀的内在素质,自然、大方、文明、得体、高雅的言行举止可以弥补外表的不足,以内补外,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可以使我们变得可爱,我们会因为可爱而美丽。
(4)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健全的性格可以通过平时的努力来培养。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注意利用各种机会和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每个人都有不足,要愉快地接受自己,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努力,改进和发展自己。
总而言之,从整体上正确认识自我、愉快地接受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激励自己,改进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对自我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态度,这将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第九课 “人”字的结构
1.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如果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甚至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2.交往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1)交往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交往。
(2)个人的发展需要交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实质上就是个体通过社会交往,逐步学会社会生活的过程。
(3)社会的进步依赖交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交往。没有人们的社会交往,就不可能有社会的进步,甚至也没有社会本身。同时,人类社会进步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往的深化与扩大又加速了社会的发展。
3.正常的交往活动对于我们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的交往活动有利于我们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有利于我们情感、意志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我们道德、审美等素质的提高。我们的个人发展需要交往,离不开交往,我们应该重视交往、乐于交往、学会交往。

第十课 假如我是你
1.要平等待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待人不仅是法律的规定,更是文明社会的理想和道德的要求。
(2)平等待人是人类精神需要的反映,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
(3)在与同学交往时,我们不应因家境、身体和智能等方面的原因歧视他人,而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
2.尊重他人。
(1)受到尊重,是人类心理和精神的内在需要。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尊重;每个人也都应该尊重他人。相互尊重是人际交往中的内在要求。
(2)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自由、合法权利、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尊重他人的思想、情感、言行和生活方式,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创造等。
(3)对于中学生来说,尊重他人不仅是保证我们学习进步和人际交往成功的需要,更是作为现代文明青少年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在与人交往的一言一行中,我们时时处处要注意尊重他人。
3.要宽容待人。
(1)交往,需要面对不同的人。因此,宽以待人、接纳所有不同的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更加开放,人们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都呈现出多彩的局面。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需要更多的宽容。因为宽容我们的社会和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3)学会宽容,需要具有宽阔的胸怀、豁达大度的气量。宽容包括:宽容他人的不同之处;宽容他人的不同观点,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对于同学的成绩、长处和优点,不忌妒;对于别人的缺点和不足、错误或过失,不过分苛责。当然,对人宽容并不等于无原则的纵容。宽容是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基础上的求同存异。
4.要理解他人。
(1)理解他人是指对于他人的思想、情感与言行,他人的处境、问题和困难,他人的愿望与需要等,能够乐于和善于给予了解、体谅、重视和关心。理解是我们心理和精神世界的内在需要,相互理解是人与人交流的心灵钥匙。
(2)理解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成功交往的秘诀,也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条件。学会理解的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指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体会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己不所欲,勿施于人”。
5.要关心和帮助他人。
(1)关心他人表现为对他人的关注、重视、尊重、同情和希望等。被他人关心是人的正常需要。当看到别人有难处时,我们应主动关心别人,帮别人排忧解难。关心他人是快乐的,被他人关心是幸福的。关心他人,不仅包括关心他人的身体健康、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也包括关心他人的喜怒哀乐、愿望和需要等,并能在他人需要时,及时地伸出真诚的援助之手。
(2)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帮助他人是善心和爱心的表现,美好生活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帮助。

第十一课 交往有艺术
1.讲究文明礼貌。
(1)礼貌的力量是巨大的。讲究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教养和品位,还反映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讲究文明礼貌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文明礼貌,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2)礼貌待人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和与人为善的态度等方面。语言文明不仅反映了自己优秀的内在品质,还可以熏陶他人,影响社会;它有助于我们开展文明的交往,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行为文明的要求包括谦虚、恭敬、彬彬有礼和微笑等。
2.学会表达与倾听。
(1)学会表达。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看法和感受,可以使对方了解我们的真实态度,增进对我们的理解,从而更乐意与我们交往。表达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2)学会倾听。积极的倾听是成功交往的重要技巧之一。积极的倾听是指对他人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地给予关注、重视、尊重和理解。在倾听过程中,要保持专心、尊重与体谅的态度。积极的倾听要掌握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
(3)此外,积极参与他人的活动,学会让别人接受和接受别人,学会赞美和批评、劝告和安慰、协商和协调,学会化解冲突和矛盾,学会跨越各种交往障碍等,都将有利于我们开展成功的人际交往。

第十二课 考试的心情
1.面对考试,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适度的紧张是有益的。人处于适度的紧张状态时,大脑的血液循环加快,兴奋程度提高,生理功能增强,情绪稳定,思维积极,有利于提高生命活动的活力和学习效率,保证考试中正常水平的发挥。
(2)过度的紧张是有害的。过度紧张会使大脑神经活动失去平衡,受到抑制,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下降,甚至停滞。调节、避免和克服过度紧张的心理,对于应考、发挥真实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会调节考试过度紧张的心理。由于造成各人紧张心理的原因可能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适合自己的调节方法。
(1)认知调节法。首先要合理看待考试;其次要正确估计考题的难度和自身的能力。
(2)积极暗示法。给自己提出减轻压力的积极提示,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题目。
(3)深呼吸调整法。当你感到紧张或焦虑时,闭上眼睛,放松身体,静下心来,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做缓慢的深呼吸。注意体验全身松弛的感觉,达到消除紧张、自我放松的效果。
3.考前充分准备可以消除紧张心理。
(1)在考试前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适当加强营养和锻炼;与家长沟通,减轻来自家庭的压力,等等。
(2)在考试内容的准备方面,平时认真学习,善于学习,及时复习。
(3)学会运用一些必要的考试技巧。例如,答题前认真审题,做题先易后难,做完卷子仔细检查。
4.平静地、正确地看待分数。
(1)学会平静地、正确地看待分数,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和考试,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全面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2)确定恰当的期望。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成效,合理估计自己的考试成绩,确定比较恰当的自我期望。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期望总是过低,可能会导致不思进取。如果自我期望总是超出实际水平,就会觉得自己无能,失去自信,从而更加害怕考试。
(3)正确看待分数。分数基本上反映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方法的优劣和学习能力的强弱,表明了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分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某些方面的心理素质。但是,它只是反映了某一个时期或阶段的学习情况,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无法充分体现我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进步和成绩。要重视考试、关注分数,但不要片面理解、过分看重分数。
第十三课 分数的品质
1.诚实考试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1)分数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人学习成绩的真实反映,但分数有真假。分数的真假反映了人是否具有诚实这一重要品质。
(2)诚实是指实事求是,不说谎,不欺骗,不作假。诚实是为人处世的基础,诚实也是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诚实考试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3)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证明,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可能会一时侥幸得到他们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但终究会被人们识破,最终不仅失去他们已经得到的东西,而且遭到人们的鄙视。诚实的人们也许会一时吃亏,但他们最终会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并获得他们该得到的一切。
2.考试作弊危害大。
考试作弊虽有时会得到一时的好处,但从全面和长远的角度看,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对个人,作弊掩盖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自欺欺人,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会带来交往上的麻烦、名誉上的损失,也可能导致良心上的自我谴责,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影响身体健康。对社会,作弊破坏班级、学校、团体的秩序和风气,破坏了维系社会公共生活的诚实与公正的原则。
3.偶尔抄袭一次不要紧的想法是错误的。
首先,一个错误的行为,无论多么微不足道,其错误的性质都是不会改变的。其次,对微小的错误行为放松警惕,就可能会滋生更多的错误行为。小错越积越多,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低,最终会酿成大错,甚至是违法犯罪。
4.作弊不仅关系个人的诚实品质,也有损公平的原则。
(1)作弊与公平。作弊是用不正当的和不公平的手段获得不应该得到的利益,这不仅违背了诚实的准则,也破坏了公平的原则。
(2)友谊与公平。在有些情况下,考试作弊发生在与我们关系很好的同学或朋友身上,与友谊等问题联系在一起,看起来十分复杂,需要我们作出理性的分析和选择。
(3)集体利益与公正。在学校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在各种竞赛活动中,也存在着分数、成绩与诚实、公平的关系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正确处理。

第十四课 分数之外的收获
1.分数之外的成绩。
(1)一学期以来,我们在身体、心理和其他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
(2)在考试与分数之外,我们有广阔的生活空间,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我们成长和发展。
(3)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我们都有不少的收获。
(4)老师的教诲、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帮助、朋友的鼓励,还有自己的汗水,这一切,成就了我们各方面的发展。
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这一学期,我们每个人付出的努力,都有了收获。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绩也有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坦然地面对,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努力进取,完善自己。
(2)家庭环境、学校条件、老师教育、天赋和机遇,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但是,成绩的高低、收获的多少,最终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勤奋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理想付出艰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