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怎样推动中国近代史发展的

如题所述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
1、背景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均告失败,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主权严重丧失,割地赔款,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正猛烈冲击着它的统治。在外国入侵和国内人民起义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再也不能照老样统治下去了,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2、洋务派及主张
注意教材材料:①书中带★的材料。(略)
②“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李鸿章
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认为清王朝在生产技术方面是落后的,但封建政治制度是好的,不能改变。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目的是“剿发捻”、“勤远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人们把他们称之洋务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讠斤 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握有实权的督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这些人中间,以李鸿章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3、顽固派及主张
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顽固派 反对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拒绝任何变革,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因此人们称之为顽固派。
洋务派与顽固派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他们的相同点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只是在采取什么手段来维护封建统治问题上有分歧,洋务派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顽固派反对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拒绝进行任何改革,维护封建统治。
洋务派与顽固派围绕用什么手段来维护封建统治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有影响的思想论战。
洋务派虽然只有清政府中一部分官僚,但他们都是镇压人民起义起家的实力派,又得到外国侵略者的赏识,因此成为清王朝的重要支柱。慈禧太后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维护清朝的统治,必须依靠洋务派。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在这样的形势下洋务运动兴起。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此期间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的洋务活动,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建海军、办学堂、派遣留等。洋务运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从60年代到70年代为第一阶段,创办军事工业阶段;70年代到90年代为第二阶段,虽然还继续创办军事工业,但重心转为创办民用工业。总理衙门是洋务运动 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不在中央,在握有实权的督抚方面。他们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又形成各个不同的政治集团,其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和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势力最大。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①创办军事工业的目的:(出示材料)“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奕欣”洋务派认为谋求“自强”之道,练兵最重要,练兵又必须以制造新式武器为先决条件。主要是由于当时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洋务派急于用新式武器来剿灭。因而在“自强”的旗号下,洋务派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
②主要的军事工业:出示表格“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仿造西式武器的军事工业;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船舶修造厂。至1890年,洋务派所办近代军事工业共有24个。
③军事工业的特点:第一,这些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这些企业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第二,江南制造总局仿造的毛瑟枪赶上了德国水平,制造的无烟火药达到了世界水平,反映了中国科技人员和工匠们的聪明才智;第三,这些企业都是官办的,也就是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工厂实行封建管理,大权操纵在封建官僚手里,用管理军队的办法来约束工人,压迫工人,挫伤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又不重视工艺技术的改进,影响了产品质量,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第四,军事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如军事工业生产技术多为外人垄断,洋匠受雇期间,唯利是图,挟技压奇,甚至一部分管理权也落入外人之手。
④作用:就其主要作用来说,是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方面虽标榜“自强”,但在反侵略战争中未能真正发挥作用,但军事工业引进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剌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①兴办民用工业的原因:“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百万罗掘,仍不足用。”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最突出的是经费来源,还有原料、燃料以及运输等问题,因此他们提出“要先富而后强”的口号,从70年代开始,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开始创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
②主要的民用工业:出示表格“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中兴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③民用工业的特点:第一,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第二,民用工业主要采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资金主要有官僚、买办、商人以私人入股形式筹集的,在企业内部都雇佣大量工人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企业的产品除供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去获取利润。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第三,民用工业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对立物,又对外国资本主义存在很大的依赖性。
④作用: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倒是富了洋务派个人。但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刺激了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如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湖北织布局开织后,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
3、洋务派创建的海军:1875年清政府决定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计划十年建成。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1885年,清政府为统一掌握海军大权,成立海军衙门。1888年北洋海军扩建为北洋舰队。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由于海军名义上是直属清政府,实际上却是地方集团的势力和工具,各不相属,无统一制度和行动,所聘外国教习,从不认真训练,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4、新式学堂的出现:洋务运动兴起后,对翻译、科技、军事、外交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洋务派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在兴办工业的同时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最早创办的是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同文馆,至1896年创办的新式学堂达20多所。并选派了大批留出国深造,中国出现了第一批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这些留美回来后大多热心报国,成为栋梁之才。如詹天佑、邝荣光、唐国安等。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
1、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为什么破产呢?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1)洋务运动进行了30多年,从总体上看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生产技术,这是封建的生产关系所不能容纳的社会生产力,这就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3)为了办洋务,引进了外国的科技,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也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方政治学说及民主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4)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24
洋务运动:由奕、李鸿章领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口号是自强,求富,开辟了中国近代工业,新的教育事业。
戊戌变法:是由早期资产阶级领导的学习西方的政体(参考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功),当时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认为日本和中国的国情相似,日本能成功,中国也一定能成功,当时的统治者同治让康有为特意到日本考察,确保改良道路能够成功,最后仅百日失败了,也成为百日维新。虽失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国父“孙中山”在海外领导的一场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学习的仍然是西方的政体(民主共和政体,类似法美)
这三场革命就是当时的不同阶级的人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领导的运动,从器物(科学技术)到政体。而政体到思想的学习应该是后来的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你提到的三场运动只是科技到政体的学习。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18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他没有使国家富强起来,但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经济领域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在政治领域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是资产积极革命派掀起的近代化探索,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3个回答  2011-06-18
简单的来讲,就是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思想文化,先进的政治体制,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中不断地在探索,不断地在前进
第4个回答  2017-10-24
洋务运动:由奕、李鸿章领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口号是自强,求富,开辟了中国近代工业,新的教育事业。
戊戌变法:是由早期资产阶级领导的学习西方的政体(参考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功),当时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认为日本和中国的国情相似,日本能成功,中国也一定能成功,当时的统治者同治让康有为特意到日本考察,确保改良道路能够成功,最后仅百日失败了,也成为百日维新。虽失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国父“孙中山”在海外领导的一场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学习的仍然是西方的政体(民主共和政体,类似法美)
这三场革命就是当时的不同阶级的人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领导的运动,从器物(科学技术)到政体。而政体到思想的学习应该是后来的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你提到的三场运动只是科技到政体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