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大名窑的特点是什么?分别铸造过哪些有名的瓷器?这些瓷的特点是什么?分别在哪个时代产生?这是我要的必备资料!!快~~有什么别的资料都告诉我!!
中国古来有着“瓷器之国”的美誉,宋瓷作为中国瓷器的巅峰代表时期,是承袭前朝瓷器制作风格影响,结合宋代人文思想、理学的兴起、诗词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等形成的美学体现,即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正是这时叱咤风云的匠人师傅精湛的工艺水平,使得瓷器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接下来茶小逸就带大家辨别五大名窑瓷器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汝窑
五大名窑之首,天青釉、薄胎满釉、蟹爪纹
汝窑因窑址在汝州得名,汝瓷造型极简,最大的特点在于釉色,特别是天青釉,颜色如同“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薄胎满釉能产生出“似玉非玉而胜玉”的效果。被宋徽宗钦定为御用瓷,由于靖康之变,汝窑开窑时间非常短,产出不多,至今已知传世的作品仅有65件。(玛瑙工艺的入釉是汝窑工艺的一大特征,玛瑙起的是着色稳定剂的作用,会出现蟹爪纹),汝窑整体上显示含蓄沉静、温柔敦厚的风格,为五大名窑之首,也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窑。
北宋 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台北故宫
二、官窑
紫口铁足
官窑,顾名思义就是官府经营的瓷窑,有北宋官窑(旧官)、南宋官窑(新官)之分,北宋官窑形制、工艺、釉色与汝窑有共同之处,造型大多仿制商周和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釉色与汝窑的天青色为上,随着北宋灭亡而终结;南宋官窑胎体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造型相当大气古朴,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标志性的特点是“紫口铁足”,由于胎料中含铁量很高,导致瓷器口沿釉薄的地方呈灰紫色,而底座没有釉的地方呈黑褐色。大件较少、以小件为主。
南宋 官窑 金边方盆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三、哥窑
网状开片、金丝铁线、无光釉、聚沫攒珠
哥窑为章生一在龙泉创建的瓷窑,为啥叫哥窑呢?因为他弟弟章生二也有个瓷窑,互为哥窑与弟窑,哥窑造型庄重、古朴典雅,最大的特点是釉色采用无光釉,呈现出“酥油”一般的哑光,釉面有网状开片,犹如冰裂纹,最典型的称为“金丝铁线”,就是黑色的大裂纹中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又由于哥窑瓷器釉面通常很厚,甚至与胎一样厚,导致烧制时釉面中含有气泡,如珠隐现,因而还有着“聚沫攒珠”的说法。
南宋 哥窑 双耳鱼纹香炉 台北故宫博物
四、钧窑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
钧窑因窑址在均州得名,与我们前面说的三窑一样,钧窑烧的也是青瓷,然而釉面却并不止青色,由于复杂的配釉工艺,使得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烧之前还是青的,烧之后赤橙黄绿啥色都有,变化无穷,神秘莫测,当时就有诗写它“落日紫翠忽成岚”,这种技艺被称为“窑变”,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美誉。
北宋 钧窑 方花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定窑
白瓷著称、白中闪黄、芒口、印花
定窑因窑址在定州而得名,是五大名窑中唯一不烧青瓷的,而以白瓷著称,定窑里面含有铁和钛,用木材烧制,在木材燃烧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还原焰(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釉面会出现纯白和白中闪青的现象;北宋以后到清,用的是氧化焰(完全燃烧),就是白里泛黄了。
由于定窑的瓷器通常叠压烧制,所以口缘一般不上釉,称为“芒口”,造型上定窑以精美工整的印花著称,有浮雕的美感,独具一格,定窑除了白瓷驰名外,也有绿定、黑定、紫定。除了烧制器皿,定窑还有一个特殊业务,就是烧制枕头,最有名的莫过于婴儿枕,宋金时相当流行,但搁现在,这种瘆人程度恐怕没人睡得着吧?
六、柴窑
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
五大名窑最早在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中出现的:“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故,今五大名窑里没有柴窑,北宋的官窑和哥窑至今未发现窑址,但有实物存世,汝窑、钧窑、定窑窑址已先后被发现,不存争议,传承关系也非常明确。
宋代的审美分两个方向,一个是宋代宫廷审美,也就是宋代官方陶瓷美学的体现,它代表着官方和贵族的利益,由于宋徽宗个人的喜好和提倡,重青瓷,收敛、温厚、宁静、含蓄,以颜色作为表现形式,强调内心的一种感受,注重精神至上;另一个是宋代民间审美,则跟官方不同,它重纹饰,百姓比较实际,相对艳俗,对文字的装饰直接表达,强调世俗的感受,主要是为了取悦于大众与市场。这两种审美构成了宋代陶瓷审美的丰富多彩。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我是佳逸茶具茶小逸
只做好茶具,让喝茶更快乐
更多茶叶茶具知识,关注佳逸茶具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