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7-03
那么假设完全自动化下,有没有必要交换,有没有必要使用货币?
如果什么都自动,连机器维护都自动,直接指派机器去做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交换,根本没有必要使用货币,也就是说不存在任何“价值”。在古典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中,价值代表的是一种社会支配关系。
但是资本主义下,货币的发行速度确是成几何百增长了。
某种技术提高,劳动消耗会降低,这就如同改进汽车的技术工艺一样。但是推动汽车前行的,是汽油能量,还是技术工艺。

还有上面那个说“劳动创造价值”,存在逻辑矛盾,即然价值(交换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有劳动创造人类劳动的说法么?不要把“劳动价值论歪曲成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真正的劳动价值论是说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如异质的1磅牛肉与1吨牛屎,价值量相同,两者实现相等的交换,但是牛肉和牛屎两者的“有用性”是不同的,可见价值(交换价值)不是什么有用性,而是劳动。两者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1吨牛屎与1磅牛肉中都包含了相同的劳动量,在资本主义下俗约成工资支付的时间——日、周、月,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容。
还要说一点,资本主义不是技术为主的竞争,而是追求更高利润率的以积累为主的竞争。上面那个超额利润率的回答,不包含任何“价值量的原子”,因为这种技术竞争不存在平均利润率,在完全把“量”的概念剥离掉了。
首先,资本(货币)不是僵化的机器(生产涵数),根本不可能等待钢性的生产周期或者研发周期,你可以1秒钟之内把上千亿资金转帐到几千公里以外,确不可能几个月之内生产出上万台机器,更不可能移到几千里以外。

其次,在货币总量一定,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即货币与工人劳动相交换,吞噬劳动、奴役劳动的速度是一定的),某一领域货币量增加,另一领域货币量就会减少。如产量无论如何提高,在这里支付给雇员的工资都是按预先的契约来确定的。同时劳动者当作为消费者时,他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量是一定的,也就是说他们得到工资(劳动与可变资本相交换)是一定的,效率无论如何提高是不可能超出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的。

再次,某一行业价格上涨,其它行业一样价格上涨与之对抗,因为等量的资本必须有等量的利润。如果没有等量的利润,资本(货币)马上流向其他领域,立即改变货币(资本)与劳动交换的比例。
因此新古典(西方经济学)的技术为主的竞争是不能成立的,资本主义可不是什么实物经济。
正如古典经济学中“斯密看不见的手”“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价值规律”,描述的是市场经济形成的是一种社会支配秩序的均衡,根本就不是新古典的瓦尔拉斯均衡——生产力与个人选择的均衡,根本不涉及优化配置资源,它们强调的是一种均衡的社会支配秩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