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愿坚《粮食的故事》

以前就提问过,那货给了我个文章,我找了无数遍都没找到我要的那段文字:,“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这时,洪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业更要紧!也许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
我要的就是带这段文字的故事,要全文,复制粘贴的你给我找准点,别瞎贴,想混分的趁早滚,别逼我骂人

《粮食的故事》
王愿坚
小时候家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因而关于粮食的故事就特别多。
那时候,每个月最重要的日子就是分口粮的日子。生产队长在村头的山梁上发一声喊,每家的人就都挑着谷箩,聚集到老祠堂里,等着挑回属于自己的粮食。口粮是按照每家的工分计算的,家里如果壮劳力比较多,工分自然就多,就可以挑完一担后再挑另外一担,让别人家眼红不已。我伯父家有四个男丁,几个女儿也基本上出全勤,所以总是分粮大户。当然也有惨的,像我隔山的四叔家就很可怜,一到分口粮的日子,四婶总是抱着希望去到老祠堂里,却又每每空手而归,因为四叔在外乡鬼混,孩子又都小,工分根本就不够基本线,所以口粮就没她的份。天黑的时候,四婶就搬一架木梯,登上自家墙头,一边痛哭流涕一边呼唤自己丈夫的名字,哭得每家的炊烟都飘不起来,村子里的妇人少不了要到梯子下一通苦劝。不知是什么人出的主意,说是只要做堂客的每天这样哭着呼唤一阵,男人在外面就会心慌意乱,非回乡不可。这样一来,四婶的嗓子固然很是遭罪,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也颇为凄惶了一阵,我更是每到天黑就躲到离四婶家远远的地方去。后来四婶哭累了,四叔也不见回来,口粮也没多出一颗,四婶就收了声,改在家里打孩子出气。再到后来,四叔很荣耀地回来了,带回来一身硬气功,开砖劈石无所不能,据说还是打通了大小周天的,他的几个孩子马上就忘了饥饿这么一回事,变得神气起来。
最早听说皮蛋和蛋糕这两个词,就是从四叔家的孩子嘴里。因为四叔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所以他毫无疑问见多识广,那么他家的孩子吃过蛋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尽管我和小伙伴们有时有点不屑。我还记得他家孩子说到皮蛋时,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在他家低矮的房脊下面,那时太阳带点玫瑰红的颜色,没什么温度但感觉很暖。我们踢着小石头,怀着饥饿开始炫耀自己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时,四叔的大儿子提到了皮蛋,他神采飞扬的样子让我们的灵魂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那时,我的心里有一个严重的困惑:皮做的蛋应该很硬,怎么能好吃呢?但是,当时我没好意思问,我怕四叔家见多识广的儿子笑话。不过,那个早晨我倒是记住了,我不能忘掉的还有冬天早晨的玫瑰色的阳光。
我父亲那时在中学当老师,家里的三个主要劳动力都是女人,所以工分也总是很低,听我母亲说,我家的基本粮总要被抽掉几十斤,所以,饿肚子是经常的事。有一次,家里粮食短缺得太厉害,我父亲到边街买回一担有点变烂的红薯,皮都没刮,就煮给我们吃。据说,我们家几个孩子吃得都很香。
比较糟糕的粮食里,我还吃过沤黄的米煮的米饭。南方雨水足,收割季节也经常下雨,有时,一大片稻子被热火朝天的青壮劳力们割倒了,老天爷就哗哗下起雨来,稻米就那样在泥水里失去了透明的光泽,有时甚至发了芽。沤米煮的饭难吃极了,到底有多难吃,我倒是说不太清楚,我只知道大人们总是声讨沤米饭,把它当作万恶之源。有一年,大概是队长决策失误,种了太多的糯谷,而这些糯谷又不幸被雨水泡成了沤糯,这下子村里的大小们可算遭了殃。那年,我的肠胃似乎从不曾清爽过,我认为整个世界就是那么黏糊而又寡淡的。
当然,贫下中农也有自己的美食。因为大米永远紧缺,所以母亲总要在米饭里加上红薯之类的东西。把红薯去皮,切成一块块的,和大米放在一起,米饭蒸熟的时候,红薯也变得金灿灿。我很喜欢吃红薯的,一点没有因为它是粗粮就看不起它。红薯生吃也很不错,很脆,那种红色肉质的红薯特别甜,被我们称做南瓜苕,我们这些偷惯了红薯的小贼们一眼就能从秧子的形状上认出南瓜苕来。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伙伴因为偷扒了人家的南瓜苕,被家里的大人追得满河滩乱窜。红薯还有一样好,就是能熬糖。把红薯切碎,与大米一起煮熟,和以麦芽,然后用豆包布滤出满满一大锅汁水,不断地熬啊熬啊,汁水烧干的时候,粘粘的糖稀就出来了。熬糖的时候多半都在年跟前,我们这些孩子围着熬糖的大锅团团转,就为了能够舔一舔甜得要命的锅铲。
红薯糖可是一样好东西。熬好之后,盛在陶土钵子里,放在碗柜的上格,有时我馋了,会偷偷用筷子挑起一些来,放到嘴里细细品尝。到了临近除夕的时候,母亲会把盛红薯糖的钵子浸在温水里,让糖稀变得更加稀软,再炒上很多的泡米,用糖稀把泡米粘住,用刀背把它拍成方块,仔细地切成一片一片的,那就是上好的米花糖了。倘若把它揉成一团呢?那就是糖粑了,可以拿在手里,一边吃一边在山间水畔疯玩疯闹的。做泡米也有讲究,好象是在天气晴好的日子把米煮得半熟,放到偌大的竹篾簸箕上暴晒,直到晒成米干。别看米干非常硬,但炒过之后却是很松脆的。
还有一种想起来就要流口水的东西是南瓜煮汤圆。大概就是九月初吧,绿豆熟了,南瓜在屋里存了一些日子,细长的糯米在罐子里等得不耐烦,这个季节就该进补了。用糯米粉捏好了汤圆,与切好的南瓜块、绿豆和油面头一起煮,能看见金黄的南瓜块、莹白的汤圆在沸水里起舞,升腾起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好味道。这时,母亲总会给每个人盛满满一大碗,丝毫不像平时吃饭一样有限制。滚烫的南瓜汤圆又甜又咸,又糯又爽口,又温补又去火,实在是难以忘却的童年大餐。
新麦熟了的时节,家家还要蒸一次馒头。南方人不会做面食,偶尔蒸一次馒头就像过大节似的。应该就是端午前后,新面的气味在村子里飘散,也会让我们兴奋好一阵。有一年端午节,我记得我和姐姐们到河里捞鱼,还颇有收获,于是那天家里的餐桌上就多了一样可口的菜。那时,公社每年要搞一两次“交流”,实际上就是组织一次大集,其中一次就在新麦出世的日子,在“交流”时,农民们能买到一些平时不容易买到的日常用品。有一年交流时,不知从哪里请来一个会炸油条的师傅,他炸的油条能让老人吃了起死回生——有点夸张是吧?但是我仍然记得人们买油条时的疯狂劲儿,说是人踩着人一点都不过分。大家疯了一般扑向飘着油条气味的铁栅栏,那景象让我无法形容。
吃东西最奢侈大概要算过年的时候吧,但过年时实在没有什么胃口,所以不提也罢。就在过年前的不久,家里的大肥猪卖到了供销社,父母照例把猪下水和大油什么的留给了自家的孩子和老人。满满的一大锅猪肠、肺头、猪肝什么的,冒着腾腾热气,我想那就是所谓美好生活的象征了。无论别人会怎么想,我在回想到这一景象时,觉得人生全部的幻觉都能在这个意象里得到充分的阐释。无论挨过多少饿,流过多少眼泪,因为偷吃东西遭过多少打,只要这个意象还在,只要还有一口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铁锅,就不应该对生活失望。
也许是因为粮食紧张,偷窃就不时发生。我自己就跟小伙伴一切偷过红薯和花生。还没有长大的红薯捏在手里,在破裤子上蹭蹭泥,就嘎吱嘎吱吃起来,比吃什么都香甜。花生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火煨熟了吃。经常是一帮小孩到山上拣柴火,另一帮小孩到河滩地上偷河对面大队的花生,然后生了火,把花生煨得热气腾腾地,就可以剥开来吃了。有的花生还很嫩,经火煨过之后,只是一包甜水,倘若剥的时候没小心,那很烫的水被挤了出来,是会烫得脸上生疼的。
如果说小孩偷点零嘴还没什么大不了的话,那大人偷东西可是会惹来大祸的。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村子里的人抓住了一个偷山药的贼,他们把那贼捆住双手吊在房梁上,还在脚下坠了几块砖头。人整人总是弄得花样百出。队长抽打那贼时,他发出可怕的叫声。听大人说,那段时间,山药地里经常发现死山药藤,查看之后,原来是有人把山药偷走了,却把秧子还埋起来,这样头几天看不出异样,但天气放晴时,那回埋的山药藤就会打蔫,直至最后死掉。于是村里的人夜夜在田里设伏,终于抓住了偷山药的,却是不远处一个村子里的人,据说和我们村的什么人还是远亲。我和小伙伴们到吊贼的地方玩过,我看那贼一点也不可恶,还非常可怜,但是大人们都说他坏,我也就半信半疑地接受了。但我仍然不喜欢打人,就像从来也不喜欢看到婶婶们烧香拜佛磕头念经一样,我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我讨厌把一个过去的地主、我同学的父亲吊在大樟树上批斗,我讨厌邻居用柔韧而锋利的竹枝抽打我的玩伴,我讨厌老师打我成绩差的同学耳光。那个偷山药的贼被吊了多长时间,我已经记不得了,最后怎么了局的,我也不清楚,我不敢再去那间屋子里。
有时候,村子里的人也互相偷。谁家的南瓜不见了,谁家的豇豆被人摘了,是经常发生的事。妇人们对自家的东西特别清楚,架子上有几根豆子,长了有多长,南瓜藤上有几朵花,哪朵是公花,哪朵是母花,有几只南瓜,长个什么模样,都记得分分明明。如果快要成熟的南瓜被人偷摘了,那种痛苦犹如撕心裂肺。痛苦的女人会在黄昏放工时分,在西边的山梁上对着村子哭骂一个时辰,内容主要是咒那偷南瓜的人如何不得好死,吃了那南瓜如何拉不出屎,生了孩子如何没屁眼之类,极尽恶毒之能事。每当遇到这种时候,我看着黄昏稀薄的光线,在鸟儿归巢的鸣叫声里忍受着冰雹般的唾骂,我总是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离开这个狭窄而恐怖的地方。
为了能让家里的口粮多一些,所有的小孩都是要干活的,尤其是在暑期双抢季节。小时候,我主要是捡稻子,就是把干活的大人遗漏的稻穗捡起来,交到小队上,按斤两记工分。米勒好象画过一幅画,名字似乎叫《拾穗者》,说的就是这回事,但画上的人是一些胖得很生活或者说很物质的女人,而不是孩子。我干的最多的是看稻场。村子背后的山梁上有一块水泥平地,也是那时唯一的一块水泥地,是用来晒公家粮食的。村里的老保管每个晴天都要把祠堂里的粮食挑出来,平摊在水泥地上晾晒,由于麻雀、鸡、猪都喜欢偷吃公粮,甚至连人都不时捞点油水,这就需要有个孩子看着。我因为比较负责任,而且学习成绩一向很好,所以就经常被委以看稻场的重任。
我管那个老保管叫老水爷。太阳刚出来时,他就把谷子挑到稻场上,我用趟耙把一堆一堆的谷子摊平了,用趟耙的木把在谷子面上划出道道波浪,好让谷子有更多的受阳面。然后,一整天我都得呆在稻场边一间小屋子的屋檐下,瞪着大眼睛看着阳光在稻谷上炫耀着金黄。有时我会打瞌睡,汗水从黑黑的皮肤上滑过,梦见一只山麂在泥田里无法自拔。突然,一声断喝把我惊醒,老水爷的眼睛里好象要跑出狼来一样——在瞌睡的工夫,鸡和猪已经光顾过好几回了。
如果老天爷突降大雨,村里的壮劳力就是从田里跑来帮我们收粮。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能作到颗粒归仓。天气好时,一到傍晚,我就得把平摊着的粮食拢成稻子堆,收进谷箩里,由老水爷把它挑进祠堂。木制的谷铲、谷子还有水泥地摩擦在一起时,发出一种极难听的锐叫,但给我安慰的是,夏天的夕阳有一种响亮的柠檬黄,它缓缓落下时,把我的影子映在稻场下面一堵白色的墙壁上,就像是电影一般。我的影子那么清晰,那么柔和,那么久远,仿佛我已经那样表演过好几辈子。
《《《那个,这是我从百度上搜的,你看一下,我保证哦这是那上边的全文!!!额,如果你还是没找到,那说明是你说的题目错了》》》追问

孩子,你真是欠骂,我说了别乱复制粘贴,就你贴的这篇文章我那时反复找了无数次,我上边说道的那段话连个边都没沾上,你在搞笑?

追答

额,如果你没找到,那说明是你说的题目错了,因为我找了好多都没有你这段话!还有我不是孩子,你才欠骂呢,我只是爱好而已,不要那么没礼貌!!!!我也没在搞笑!

追问

就是这个,不可能错,好几个都说是王愿坚《粮食的故事》

追答

我找了,上面是什么人性光辉的,你从百度上输入“人性光辉《粮食的故事》”就有了,你看一下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6
朋友,你说的那是根据王愿坚《粮食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叫《父子俩》的剧本,很多地方把他说成是王愿坚《粮食的故事》,很明显是错了。这两篇文章都曾选为小学课文,应该是68年左右出生的人小学学习过的文章。我认为,很有可能是看到电影剧本很好,就选为语文课文,看到又是根据王愿坚《粮食的故事》改编,也就把题目写成《粮食的故事》,署名也为王愿坚,或者是王愿坚给予修改定稿。结果以讹传讹。当时的课本不像现在的课本,下部有备注,告诉你文章选自哪里。当时的课本都不告诉你文章作者是谁。比如:我小时候学的很多文章感觉无厘头和莫名奇妙,长大以后才知道,那些课文很多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西方儿童教育的书。下边都不给注明,你想一下,中国的孩子,读外国翻译过来的书,又那么小,肯定会有那种感觉。《父子俩》电影1960年上映,《闪闪的红星》是1974年播放的电影,《父子俩》没有《闪闪的红星》影响大。
我也学过你上面提到的文字“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这时,洪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业更要紧!也许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
《父子俩》剧本故事梗概是: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湘鄂赣根据地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和重重的封锁。根据地某山村里的地下工作者老高,接到山上交通员小张带来的游击队政委的重要命令:令老高在天亮前一定送一部分粮食上山,以配合作战需要。老高儿子红七听到这个消息后,跟随父亲一同去送粮,老高的妻子留下做村里的工作。老高父子挑着担子机智地避过敌人的巡逻队。在快接近目的地时,他们被敌人发现了,为了保护粮食,支援游击队,老高当机立断,让儿子红七转移敌人视线,自己挑起两副担子躲了起来。一阵枪响........你上面提到的文字描写老高遇到敌人追赶,舍弃儿子引开敌人的思想斗争。为什么让儿子引开敌人,因为儿子小,两个人的担子儿子挑不上,并且孩子的接头信号等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只能牺牲儿子……
有幸这两篇文章我都学习过。这两篇文章写得都相当感人!尤其是上面提到的文章,当时是相当震撼,并且我也长时间感到担心,课文没有写儿子是死是活,只是写到听到枪声,我的眼泪模糊了……后来看到电影里孩子是没有死。不过,我感觉还是剧本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也试图到百度里搜,也没有搜到原文,但可以确切地告诉,它不是王愿坚《粮食的故事》的原文。
第2个回答  2012-03-06
就是他说的那个,和我书上写的一模一样的。追问

我提问里的那段话在他的答案里没有,我记得这个人和他儿子是给红军运粮被小鬼子发现了,然后他在抉择,我记得以前好像读过,大概就是这样

第3个回答  2012-03-12
他妈的
小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