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西方国家不常运用,而在我国却被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日常操作工具?

如题所述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两个中介目标,而存款准备金是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

  利率或货币供应量哪个更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取决于一国经济波动的特定结构。如果一国经济过热或过冷,则大多动用利率或者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并举;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则视不同情况而定,如果仅发生通货膨胀而经济增长正常,则大多动用货币供应量;如果既发生通货膨胀经济又过热,则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将会并举。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1993年7月22日宣布,美联储决定放弃实行了十余年的以调控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规则,而以调整实际利率作为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币值稳定是第一位的。所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的是货币供应量。而存款准备金率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工具之一。

  今年情况是经济发展并非过热,而且刚刚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加上西方国家尤其美国还在大搞量化宽松政策,所以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维持利率相对稳定,或只做偶尔调整,是既保持了经济稳定,又给自己留了条后路。另外,今年的通货膨胀是流动性过多所形成的,提高利率不但回收不了流动性,而且境外热钱出于套利目的,还会想方设法汹涌而入,这样一来,流动性就会更多,反而对冲掉利率调整的效应。所以,央行此前加息,应该是其逆周期监管的举措,同时也是管理人们通胀预期的一个手段,更多的是释放一种信号。

  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在三个缺陷:一是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一剂“猛药”;三是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存款货币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所以,从这点判断,央行之所以反复多次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个工具,其原因要么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另两大“法宝”失灵或不具备条件,无法发挥作用,要么是央行出于对热钱流入的警惕以及对冲流动性成本的考虑,要么就是央行的预见性太差,没有事先预测到今天来临的通货膨胀有如此之凶猛,所以只能下存款准备金这副猛药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基本上接受了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 ,把确定货币供应量作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宏观经济调控领域发生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就是预算平衡案被通过。在新的财政运作框架下,联邦政府已不再可能通过扩大开支、减少税收等传统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作用。这样,货币政策就成为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工具。面对新的局面,美联储决定放弃实行了十余年的以调控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规则,而以调整实际利率作为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这就是现在美国金融界的“泰勒规则”

参考资料:http://www.cnstock.com/index/gdbb/201012/1044283.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30
  在实行中央银行制国家,法定准备率往往被视作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准备率对金融机构以及社会信用总量的影响较大。从直观上看,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多,其可运用的资金就越少,从而导致社会信贷总量减少;反之,如果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低,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少,其可运用的资金来源就多,从而导致社会信贷量增大。进一步分析,法定准备率与派生存款的关系为:
  D=E\frac{1}{r}
  式中D为派生存款;E为原始存款;r为法定准备率;1/r为存款货币的扩张乘数,它与法定准备率呈反比变化法定准备率越低,存款货币扩张乘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率。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贷出去,必须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作为随时应付存款人提款的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