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电荷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似乎许多人不明白电与电荷的区别,那我先说一下电跟电荷的关系:
物理学中讲到: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他带了电,或有了电荷。这种说法阐明了“电荷”与最初所讲的“电”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电”指的是最具普遍意义的电。而“电荷”是一种电的量度或者说是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常说的“电”是一种宏观概念,“电荷”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微观粒子的负荷。平日里所讲的“电”可以指很多,比如说电流、电能等等,我们通常可以简单的称谓“电”。电流就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能就是电流对外做功时的能。有的时候“电”与“电荷”是可以通用的,这要看具体情况。总的来说“电”的概念比较广,可以指很多,而“电荷”重点在“荷”上,也就是电的负荷,不知这样说你明白了没有。

关于正负电荷的定义,大学物理中也是这样定义的,这是一种宏观的解释,是一个古老的定义。在物理学中还有一个定义:将质子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电子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由于这两种电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加以区分,所以就起了“正”“负”这样的名字,与性质无关,只是一个名称而已。电荷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带电。3.感应带电。
摩擦起电是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玻璃棒与丝绸摩擦使玻璃棒带正电,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使橡胶棒带负电。物体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普通物质两种一样多所以呈电中性。而丝绸舒服电子的能力要比玻璃棒束缚电子的能力强,所以摩擦后丝绸获得了电子,玻璃棒失去了电子,所以玻璃棒多出来了正电荷,所以带正电。同理,橡胶棒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毛皮强,所以获得电子带负电。摩擦起电时,某种电荷从一物体转移至另一物体,从而使两物体的中和状态都遭到破坏,各显电性。譬如在负电荷转移的过程中,失去它的一方带上正电,获得他的一方戴上负电,因此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
引用的 l落寞恶魔d| 曾经回答的一个问题的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7
我就记得是 带正电粒子叫正电荷,带负电粒子叫负电荷追问

带正电“粒子”带负电“粒子”是什么

第2个回答  2011-07-17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般情况下,原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同,使原子的呈中性,宏观上不带电,但是不同的原子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这些原子相互靠近时,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原子会获得电子,使电子数多于质子数而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原子则因为电子数少于质子数而带正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