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工地现场参观学习,领导带队,需要报道,报道怎么写?

如题所述

  你好,我从网上给你找了篇差不多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年初六,当大多数市民仍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中时,记者来到位于浦东的上海克虏伯不锈钢公司一期工程施工现场,只见这里一派紧张有序的建设场面。“整个春节,施工一天也没有断。”副总经理盛佩兴高兴地说。今年是上海克虏伯一期项目的决战年,年内投资总额达3亿美元,年产72000吨冷轧不锈钢板卷一期项目要实现正式投产。

  现场堆放着从德国进口的轧钢和机电设备。“这些设备去年年底进场以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已完成30%的设备安装任务,现在工期抓紧了,下半年的热调试才能从容不迫,年底正式投产就有了保证,”盛佩兴介绍道。只见一期工程两大主体设备之一———冷轧机的牌坊已经高高竖起,这台学名“二十辊冷轧机”的“庞然大物”投产后将是世界上轧制速度数一数二的冷轧机,每分钟可以轧800米,不仅如此,它还是个“多面手”,厚度控制、张力控制、板形控制等高难度动作不在话下;另一“彪形大汉”———“光亮退火塔”,远远望去像一座消防了望塔那么高,冷轧后不锈钢板卷经过其“表面光亮退火”这一“绝活”的处理,比眼下国内生产的绝大多数不锈钢达到的2B级别要光亮得多。除了这些主体设备,记者还看到,与一期工程配套的除尘、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也在同步建设中,黄浦江畔崛起的这座新钢城将是一个与发达国家同等水平的“花园工厂”。

  “早日实现上海克虏伯公司的投产,就能早日为上海从钢铁基地走向精品钢铁基地出一份力。”在钢铁行业滚爬多年的盛佩兴说,我国目前钢铁年产量有1亿吨,绝对是个钢铁大国,但离钢铁强国还远着呢!像不锈钢这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每年有80%要依赖进口,上海克虏伯公司经过四期工程的建设,到2006年可年产44万吨不锈钢板卷,部分产品还能满足出口需要。

  在工程现场,记者还遇见了总经理麦贺法先生,公司上上下下都亲切地称呼他“老麦”。去年,他的儿子突然患病,高烧一个月不退,他每天晚上陪夜,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在工地忙碌。去年底,整个工程进度提前完成节点目标,“洋劳模”的榜样力量功不可没。

  老麦介绍,总投资14亿美元的上海克虏伯是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这个项目越早见成效,就能越早体现决策层‘中国战略’的明智性,所以抓紧工程进度是合作双方的共识。”说起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的“中国战略”,老麦如数家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家电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建筑装潢业等行业需要大量的不锈钢材料,直接来上海办厂,将降低德国克虏伯公司的生产和运输成本,这样克虏伯不锈钢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大大提高。“一期工程还在进行,我们的二期工程项目小组最近也已经成立了。”老麦指着前方二期工程的预留地,充满了信心。追问

我已经交上去了,这个不太合适,我不是记者,只是去参观学习的人员,谢谢你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