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张爱玲论述他们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不同点带来小说艺术上的特点,举例说明《阿Q》,《倾城之恋》

求答案,考试用

由于受传统的家族文化的影响,张爱玲与鲁迅在家族叙事方面有很多相同的方面,比如他们都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否定,他们的小说多为短制,缺少长篇等等,但他们在家族叙事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的方面,我准备从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三个方面比较一下两者的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两者在叙述内容方面的不同。叙述内容包括事件、情节、人物、场景四个方面。张爱玲作品中的事件多为婚姻、家庭琐事;鲁迅作品中的事件多为生活困境、革命悲剧、历史故事。张爱玲作品中的情节模式多为离开旧家庭,鲁迅作品中的情节模式为“离去——归来——再离去”和“看/被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一直在逃离家庭,《金锁记》中曹七巧不仅离开了曹家,也离开了姜家,呈现出对旧家庭背离的单向度特征。鲁迅的“离去——归来——再离去”模式在他的《祝福》、《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中都有明显的表现,从而形成一种人生循环的圆圈。鲁迅的“看/被看”模式在他的《示众》、《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小说中可以找到例证。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多为豪门贵族、落拓女子;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多为下层农民和知识分子。张爱玲作品中的场景多为都市(上海、香港);鲁迅作品中的场景多为乡镇(鲁镇、未庄、S城)。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的小说多为民间叙事,鲁迅作品更多的是宏大叙事;张爱玲作品中笼罩着一种荒凉的氛围,鲁迅作品中笼罩着一种孤独的氛围;在对旧文化的否定中,鲁迅是批判中有保留,张爱玲是揭露中有留恋。

第二,我们来看一下两者在叙述话语方面的不同。具体来说就是叙述顺序、节奏、重复、视角方面的不同。张爱玲作品中的叙述顺序为顺时序叙述,虽有部分插叙,但总体上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鲁迅小说中的叙述顺序更多地表现为逆时序叙述,有很多小说都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用回忆的方式来叙述故事。如《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等。在叙述节奏方面,张爱玲小说的叙述节奏要慢一些,鲁迅小说的叙述节奏要快一些。两人小说中的重复也不一样,张爱玲作品中重复的是“月”,鲁迅作品中重复的是“夜”。两者的视角也有区别,张爱玲的作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鲁迅的作品有很多是第一人称叙述;张爱玲作品采用的是女性视角,否定人世间的爱情与亲情,鲁迅作品采用的是男性视角,隐含有较多的男权意识。在《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和白流苏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在《金锁记》中,曹七巧对她的儿子长白,女儿长安,以及她的哥嫂、儿媳,都缺少人间的亲情。鲁迅的《伤逝》,有为涓生开脱罪责的成分,表现出较浓重的男权意识。

张爱玲与当代的“新写实”有相通的地方,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细致描绘,对人的无助、无奈感受的抒写,使两者血脉相连。鲁迅小说更像是“先锋试验”,各种形式几乎被他尝试了一遍。在表现生活方面,张爱玲是残忍的,她撕开了生活的表皮,露出了里面血淋淋的骨肉;鲁迅是痛苦而又悲悯的,他既为生活的丑陋而痛苦,又对不幸者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第三,我们来比较一下两者在叙述动作方面的不同。1、叙述者与作者的距离。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叙述者与作者的距离较小;在鲁迅的作品中,叙述者与作者的距离较大。当然,以上仅仅是就张爱玲与鲁迅相比较而言,实际上,在两者的创作中,叙述者与作者都有重合的地方,只是鲁迅的创作中,重合的部分少一些,张爱玲的创作中,重合的部分多一些。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她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叙述者隐藏在作品的背后,更接近于作者;在鲁迅的作品中,有许多采用的是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叙述者“我”和作者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作者对叙述者采用审视与批判的态度。如《一件小事》、《祝福》等。2、叙述者的声音(口气、态度)。张爱玲的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和作者的声音是和谐一致的;鲁迅的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与作者的声音是相矛盾的。在《倾城之恋》结束的地方,叙述者的议论和作者的看法是相一致的;鲁迅作品中的“我”和作者的价值尺度是分离的,矛盾的。3、潜在的叙述接受者。张爱玲作品的读者群为城市市民和知识分子;鲁迅作品的目的是为了唤醒民众、疗救国民,鲁迅作品的读者范围更广一些。

概括起来说,张爱玲是在人类精神的荒原上,描画着清冷的月光,书写着无奈的人生。鲁迅是在野草丛生的无物之阵中,抒写着秋夜的孤独,向旧文化的营垒作舍命的一击。张爱玲是残忍的,鲁迅是冷峻的;张爱玲是失落的,鲁迅是寂寞的;张爱玲是通俗的,鲁迅是高雅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