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初中文言文训练第1~50篇的答案及翻译,急!!!!!

就是第一篇是《商鞅立信》,一直到第50篇,要答案和翻译,完整的,真的很急!!!

商鞅令⑺既具⑴,未布,恐⑵民之不信己,乃⑶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市南门,募⑷民有能徙置⑸北门者予十金⑻。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⑹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1.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两黄金。   2.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黄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黄金,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3.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4.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   5.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6.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7.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
8.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不晓得是不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2
商鞅已经起草好变法的命令,便没有公布,他怕老百姓不信,于是就命人在国都城池的南门放了一根长约三丈的木头,招募有人能把这根木头从南城门搬动北城门的,就给十金。老百姓都认为很奇怪,没有人敢搬这根木头。商鞅又说:“谁能搬到(北城门)就给五十金。”有一个人试着将木头从南城门搬支北城门,当场就给了五十金,证明没有欺骗老百姓。命令终于顺利下达并执行了。追问

拜托后面的呢

追答

2、田登为郡守
田登担任一个郡的太守,因别人触犯他的名字而愤怒,触犯的人必定受到鞭打,于是整个郡的百姓都把“灯”叫做“火”。正碰上元宵节放花灯,官吏在集市上张贴告示,(告示)上写道:“本郡依照惯例放火三天。”所以谚语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来源于此。

第2个回答  2011-07-09
题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