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的灭亡原因

如题所述

因为司马家族的后人司马炎(司马昭之子)没有经营好司马氏的天下,由于选接班人失误,加之社会风气败坏,民族矛盾尖锐,出现了“八王乱政”“五胡内迁”这样的事情。西晋开始走下坡路。西晋衰败,如同滑坡,速度越来越快,司马炎之后的三个皇帝,个个短命,仅用了26年,就完全葬送了大晋帝国。

第一:奢侈腐化之风。

西晋统治集团腐化先从皇帝开始。晋武帝司马炎在民间大选宫女。后宫宫女多达数千,但他仍不满足,灭吴之后,又把吴国宫中数千名宫女运到洛阳,这样,后宫宫女达到万人。由于宫女太多,司马炎不知所从,有时就坐在一辆羊拉的车上在宫里转悠,车停在哪个宫女的门口,就在哪儿过夜。

上行下效,皇帝如此荒淫无度、纵情享乐,怎么能对下面进行约束?于是那些皇亲贵戚、官僚大臣紧随其后,纵情声色,极尽奢华。有的讲究吃。何曾任朝廷高官,聚敛了许多钱财,“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其子何劭,更加奢侈,每天吃饭的花费达到两万,超过其父一倍。

西晋盛行炫富、比富之风,石崇和王恺比富斗宝的故事就很典型。在西晋,有些权势过大、财产过多的人,牛气冲天,缺乏自制,甚至拿杀人当儿戏。

据《晋书·王恺传》记载:外戚王恺在宴请宾客时常安排一些女伎奏乐助兴,一次一位吹笛的女子吹得有些走调,王恺便当众把她处死。石崇也是个以杀人为乐的极其残忍的家伙,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一次王敦与王导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敦硬是不喝,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却恶狠狠地说:“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关于“斩美人劝酒”的故事,史书记载有所不同。《晋书·王敦传》载为王恺事,非石崇。《世说新语·汰侈》说是石崇所为。后来的学者认为在传说过程中,把人物搞错了。

但无论是王恺还是石崇,我们已无法追究他们的杀人罪行,我们只能说,王恺、石崇还有王敦,都是一批冷血动物,他们良心泯灭,自私冷酷,是西晋腐败社会的产物。

对社会自上而下崇尚奢华的现象,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大臣傅咸就向朝廷上书,愤怒指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他还说:“古者尧有茅茨,今之百姓竞丰其屋。古者臣无玉食,今之贾竖皆厌粱肉。古者后妃乃有殊饰,今之婢妾被服绫罗。古者大夫乃不徒行,今之贱隶乘轻驱肥。古者人稠地狭而有储蓄,由于节也;今者土广人稀而患不足,由于奢也。”

第二:金钱崇拜之风。

在司马炎的纵容和包庇下,西晋的官僚富豪们不遗余力地追求利益,贪婪地搜刮民财,金钱成为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有了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西晋是中国古代金钱拜物教最盛行的时期。钱本来就是物品流通的媒介,但是,在西晋,钱却成了无所不能的神物,人们痛感这一社会风气对社会的腐蚀,纷纷写文章予以抨击。其中鲁褒写了一篇著名的《钱神论》,辛辣地讥讽一切为钱、一切向钱看的社会现象。

鲁褒对钱的作用的论述,十分精辟,他把官僚贵族对钱的贪婪掠夺和钱的作用描绘得淋漓尽致。文中写道:

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发,怨仇嫌恨非钱不解……

鲁褒还写道: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可暗使。”又曰:“有钱可使鬼。”凡今之人,唯钱而已。故日: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仕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不异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行。

鲁褒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钱”变成了社会一个有力的“杠杆”,人们毫不隐讳地谈钱、爱钱、贪钱、掠钱,朝野上下,一切向钱看,一切可以用钱换,社会风气腐败透顶。

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如果举国上下的人都在争利、逐利,国家就危险了。如果此种现象成为社会时尚,那国家肯定要出问题了。在钱的驱动下,西晋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统治危机日益显现。

第三:清谈虚浮之风。

西晋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清谈虚浮之风。清谈又称“谈玄”、“玄言”,专门讨论一些抽象的脱离实际的问题。讨论一些抽象的哲理问题,如有与无、才(才能)与性(道德)、名教(政治制度与道德)与自然(天道、人类本性)等,如果是士人研究讨论,不仅与政局无关,反倒是一种雅兴。

问题是西晋官僚们也大倡玄风。他们以“名士”自居,一边潇洒地挥着麈尾,一边侃侃而谈,故弄玄虚。如琅琊大族王衍,被誉为玄谈领袖。他从黄门侍郎历任中领军、尚书令。职务很高,却不干实事,“口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而已”。手执玉柄麈尾,“妙善玄言”,和他一起善于谈玄的还有乐广。

《晋书·乐广传》:“广与王衍俱宅心事外,名重于时。故天下言风流者,谓王、乐为称首焉。”宅心事外就是心思在政事以外,不好好干事,每天乐此不疲的就是清谈。西晋官员们终日谈论玄远、喝酒放纵,不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风气必然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西晋灭亡时,大臣王衍被杀前,叹息道:“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后来人称清谈误国。

不过,清谈只是表象,士人清谈往往谈哲理、概念,有些命题很有价值,这不能说误国,而官员不工作,净瞎扯,影响工作效率,但还不至于误国。西晋亡国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腐败导致的社会动乱,官员清谈是政治腐败的表现,是表而不是本。

扩展资料: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

魏晋中“魏”指的是三国北方政权曹魏,而“晋”指的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 此时北方正是五胡十六国时期。

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思想自由开放。文化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文学、思想、美术、书法、音乐都诞生了影响后世的大家。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文化史上称之为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

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深远。当今的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而现在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的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关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魏晋-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8

1、司马氏政权的灭亡可以概括地归结为“统治集团内部倾轧”、“政治腐败”、“少数民族叛乱”三个原因。

2、在统治集团内部,西晋诸王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这场大恶斗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生产遭到破坏,数十万人民丧失了生命,许多城市被洗劫和焚毁。不少人饥饿而死。人民又重新陷于苦难的深渊,掀起了大规模的流亡的浪潮。尤其是诸王利用少数民族的贵族参加这场混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晋室内部腐败至极,地方防务不修,连年天灾人祸,西晋王朝摇摇欲坠,遇上强悍的胡人遂一推即倒。

3、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反晋,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兵攻陷西晋京师洛阳,俘虏了晋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

4、永嘉之乱后不久,怀帝被匈奴人所杀,其侄愍帝被拥立于长安。但这时皇室、世族已纷纷迁至江南,西晋王朝名存实亡。到了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入长安,俘虏了愍帝,西晋至此宣告灭亡。


扩展资料: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刘汉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1] 因该事件主要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年),故名。

西晋在惠帝时爆发了八王之乱,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内迁各族趁机起兵反晋。永兴元年(304),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国号为汉。永嘉四年(310),刘渊之子刘聪继位,次年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十万晋军[2] ,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即攻破晋都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建兴四年(316), 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永嘉之乱”是使中国在短暂的统一后再次由统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嘉之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2

司马氏政权的灭亡可以概括地归结为“统治集团内部倾轧”、“政治腐败”、“少数民族叛乱”三个原因。

在统治集团内部,西晋诸王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

这场大恶斗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生产遭到破坏,数十万人民丧失了生命,许多城市被洗劫和焚毁。不少人饥饿而死。人民又重新陷于苦难的深渊,掀起了大规模的流亡的浪潮。

尤其是诸王利用少数民族的贵族参加这场混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晋室内部腐败至极,地方防务不修,连年天灾人祸,西晋王朝摇摇欲坠,遇上强悍的胡人遂一推即倒。

扩展资料:

司马家族以魏之文臣起家,远不若诸侯军阀起家的曹操,权力来源于人际关系网络以及各种阴谋诡计,所以对同为魏臣的其他人控制力远没有想象的强大。

司马家族经过三代的努力,才最终完成魏晋易代,到司马炎这里,他并非司马家族的最老的长辈,也非魏国最有军功的将领,统治的根基仅仅在魏国政治中枢,统治力并不强。

所以在魏晋易代前后,先后有邓艾钟会反乱,淮南三叛的事故,这些军事长官一一被杀,从中体现出司马氏并未牢固控制住边境功勋卓著的将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晋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7

司马家族灭亡的原因有:

1.统治基础薄弱。司马家族以魏之文臣起家,远不若诸侯军阀起家的曹操,权力来源于人际关系网络以及各种阴谋诡计,所以对同为魏臣的其他人控制力远没有想象的强大。司马家族经过三代的努力,才最终完成魏晋易代,司马氏并未牢固控制住边境功勋卓著的将领,未达到军事集权。

2.选用接班人的失误。司马炎称帝后,执意让自己的白痴儿子司马衷为太子,拒绝让自己的贤能弟弟继位,由此导致他与满朝文武的对立。司马炎不得不贬黜众多大臣,将自己夫人司马衷的母亲,外戚杨氏家族的人引入权力中枢,这进一步激化了满朝文武。

3.司马家族的腐朽及他们已成为独立的军阀。晋朝建立一开始,对司马家族的放纵和疏于管理,导致腐朽。在司马攸死后杨氏家族已坐大,这时司马炎又担心外戚干政自己的白痴儿子重演曹魏的故事,所以他广布司马家族的众王为诸侯,增加领地并且可以实际领兵,同时又罢州郡武装,于是司马家的众王几乎成为可拥兵自重的诸侯了。

4.皇帝无能,皇后篡权。司马炎死后,显然白痴的司马衷无法掌控这个局面,外戚杨氏家族马上就被司马衷的皇后贾氏设计杀害,开启皇后垂帘听政的局面,再之后皇后杀非自己亲生的太子司马遹,引来众多司马家的诸侯王反叛,杀皇后贾氏,由此开启了著名的八王之乱

5.贾氏胡乱执征政,爆发内乱。白痴的司马衷在司马炎死后,是无法掌控这一切的。司马炎死后,司马衷的皇后贾氏发动政变,杀死司马亮和杨骏,司马炎为司马衷建立的权利基础瞬间坍塌。贾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国政全面赋予权臣张华,有了几年政局稳定的时间。而后却因为贾后废杀太子司马遹,由此引来赵王司马伦的反叛,杀贾后与张华,从此开启了八王之乱乃至五胡乱华的百年乱局。

扩展资料:

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 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  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参考链接:

晋朝(中国历史朝代)-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司马懿死后,司马懿之次子司马昭控制朝廷,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五胡乱华,内乱纷争,导致西晋灭亡,“永嘉之祸”后,313年晋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帝位,刘聪派刘曜持续攻打。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末年,朋党之乱,桓玄称帝,恒玄兵败被杀,刘裕篡位称帝,至此晋朝灭亡,司马家族灭亡。开始了南北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