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种子萌发时,子叶是否出土?在播种深度方面,应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菜豆种子萌发时,子叶是出土的,其幼苗被称为“出土幼苗”。播种深度不要太深。依靠种子里知贮藏的养料,自己并不制造养料,因此不需要很多空气;

原来浇的水被塑料袋封住,又不易蒸发。于是就在袋里顺道利地生长、发芽。但长到7~8厘米高的时候,养料工厂要开工了,就需要更多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再不打开袋口,就将枯萎了。



扩展资料:

主要措施如下;

1、肥足墒饱,壮苗移栽,合理密植。无论是苗床育苗还是大田育苗,都要做到肥足墒饱,土壤无病虫害。要按农时播种,并要喷洒新高脂膜,以保墒保肥效,防病虫害侵袭,促壮幼苗。

移栽时选取根系发达、株体匀健的直立苗,合理密植。移栽后要喷洒新高脂膜,能够护叶面、保底商、防病虫、有效促进根系伤口愈合和迅速生长,并有效防寒越冬。

2、除草活土,肥墒并保,强体壮苔。入春返青后,要进行中耕除草,防土壤板结、保墒、排除水肥竞争,并喷洒新高脂膜,以增强上述功能效果。

在蕾薹期要喷洒壮穗灵,以增强植株体营养运输通畅、壮苗壮蒂、促进氮、磷、钾的吸收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利于蕾薹形成,促进果荚快速健壮地增长,为丰收奠定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7

菜豆种子萌发时,子叶是出土的,其幼苗被称为“出土幼苗”。播种深度不要太深,具体如下:

菜豆一般采用穴播法或条播法进行直播,但也可育苗移栽。菜豆栽植密度较大,保证足够的苗数是形成菜豆高产的基础。

因此,保证苗全苗壮是菜豆栽培的重要环节。豆类种子粒大,用种量也大,一般不间苗。为保证全苗,宜选用粒大、饱满、整齐、颜色一致而有光泽、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新鲜种子播种。大粒种子苗较高大,花芽分花较小粒种子早而好,产量也高。

菜豆露地播种多用干籽直播。尤其是在早春天气多变、土壤温度尚低、土壤湿度过大,或夏末秋初温度高、土壤干旱的情况下,浸种后播种反而容易发生烂种。

播种前用根瘤菌拌种,或用0.01%~0.03%的钼酸铵,或用0.1%~1%的硫酸铜浸种,可促进根瘤菌的生长发育,增加根瘤数目,提早成熟,增加前期产量;为防炭疽病,可用1%福尔马林浸种2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播种。

春播的菜豆,可采用直播或冷床育苗后移栽,由于春菜豆生育前期温度偏低,主蔓生长慢,有利于侧枝发育,宜适当稀播,一般蔓生种每畦播两行,行距50~60厘米,穴距30~40厘米,每穴播种3~4粒,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量2.5~3.0千克;

矮生种行距40厘米,穴距20~25厘米,每穴播种3~4粒,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量3.5~5.0千克。掌握适当的播种深度有利于壮苗,在保护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所需水分的条件下,尽可能浅播。

适宜的播种期在终霜前10天左右,即霜前播种,霜后出苗。为防蛆害,播种前每667平方米(1亩)可施用1~1.5千克敌百虫粉。

扩展资料:

菜豆整地施肥:

菜豆根系深,宜选择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种植;为争取矮生菜豆早熟,宜选择沙壤土种植。菜豆最忌重茬,连作时出苗不整齐,植株长势弱,易感染病害。韭菜、葱、蒜和菠菜蛆害严重,均不宜作菜豆的前茬。

秋季深翻和春季浅耕,有利于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育用根瘤菌活动。为获取高产,必须注意多施基肥和增施速效氮肥,否则将造成营养不良,引起落花落荚,导致减产。

但菜豆对有机肥要求比较严格,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易引起蛆在。春暖季节,种蝇在有机肥和潮湿的土壤中聚集产卵,此时正是菜豆播种季节,蛆虫遇到吸足水分的豆籽,集中为害,造成严重缺苗。因此,施用的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否则宁可播种前不施基肥,而等出苗后及时追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11
菜豆种子萌发时,子叶是出土的,其幼苗被称为“出土幼苗”。播种深度不要太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