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总结怎么写教教我怎么写啊

宏观调控总结怎么写教教我怎么写啊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1.政府的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作用的一般原则:在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就应当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才需要发挥政府的经济作用 2.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两种方式: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
  直接调控实质上是一种限制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控方式,并具有强制性特点;间接调控是以承认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为前提的,也是以存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为条件的,是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参数调节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应采取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
  4种主要调控手段:国家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国家计划
  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计划指标大都是预期性或预测性的。 运用国家计划进行宏观调控,首先要制定全局性的经济发展战略,然后编制符合发展战略的经济发展计划,保证社会总的供需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经济手段
  含义:用来调控经济运行的经济政策的总称。
  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外贸政策。
  调节对象:市场体系或总体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利益诱导。 特点:弹性调节而非刚性调节,不具有强制性。 法律手段
  内容: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体现: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节;为市场机制的有序运行提供法律保障;用法律手段规范和保证其他调控手段。 特点: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 行政手段
  特点:直接性、强制性和速效性 例题:单选
  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直接调控实质上是一种 ( )的调控方式。

  A. 限制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 B.承认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 C.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参数调节经济运行 D. 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参数调节 答案:A
  (二)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宏观调控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1)提高经济效率2)实现社会公平 宏观调控最终目标具体表现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实现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失业类型:季节性 摩擦性 结构性 周期性
  价格指数:用基期平均物价水平的百分比来衡量某一时期的物价水平。(消费物价、批发物价国民生产总值折算)
  平衡国际收支:不发生逆差也不发生较大幅度顺差。
  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高度相关关系用奥肯定律。揭示由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存在互补关系。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之间的矛盾关系或替换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
  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消除或减少逆差,采取贬值本国货币方法刺激出口,会影响国内价格水平的稳定。
  政府选择宏观调控目标原则:不能追求单一目标。遵循适度原则。把握时机。 1.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四个方面: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调控要使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上,防止大起大落。 目标是要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增长。 (2)增加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4种类型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由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变换而引起;结构性失业,特点是经济中既有失业人口又有职位空缺,但而者不匹配;周期性失业,经济处于衰退或萧条阶段而引起的失业。
  充分就业: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就业状况,并不排除诸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存在,但此时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一般认为是4%--6%。 我国:目前就业问题严重,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最重要的调控目标。 (3)稳定物价
  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既要避免通货膨胀,也要避免通货紧缩。价格总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表示。 (4)平衡国际收支

  平衡国际收支,是指既不发生较大幅度的逆差,又不发生较大幅度的顺差。 2.宏观经济的目标冲突及政策目标选择
  宏观政策目标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冲突。例如:经济增长目标与增加就业目标之间的互补关系;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价格稳定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等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矛盾性。 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其次,要考虑世界经济形势对本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3.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西方国家:基本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家计划或规划。 (1)国家计划或规划
  作用:提出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为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依据。
  (2)财政政策
  包括: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类型: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时:在收入方面增税,在支出方面紧缩财政支出; 扩张时:在收入方面减税,在支出方面扩大财政支出。 (3)货币政策
  功能: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
  主要工具: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窗口指导。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
  (4)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协调
  四种搭配方式:双松、双紧、一松一紧和均为中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8
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 Control)
定义: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1)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第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第三,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⒈含义: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⒉调控的主体: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⒊特点: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
⒋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
(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2、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
(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5宏观调控的原因
首先,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也有缺点: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