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说“必须跪着听的曲子”是指《二泉映月》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说“必须跪着听的曲子”是指《二泉映月》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为什么网络上两种说法都有?请高人解答,谢谢!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说“必须跪着听的曲子”是指《二泉映月》
关于这个说法的由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世界级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二次访问北京, 他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大获成功,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人们站起来长时间为他鼓掌。因为大家没想到《二泉映月》竟然还能这样演奏,并且演奏得那么动人。
可是,这位大师演出成功的好心情仅仅过了一晚就被彻底击碎了。小泽大师第二天到中央音乐学院访问,特意听听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原曲。当时,为他演奏的是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 17 岁的小女孩姜建华。她端庄典雅,神情凝重,一声长叹开头后,旋律渐起,时而如诉如泣,时而哀婉凄凉,时而缠缠绵绵,小泽征尔听着听着,情不自禁,掩面而泣。突然,他从坐椅上顺势跪了下去,在场的人无不大吃一惊,小姑娘也不知所措地停止了演奏。坐在他身旁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同样惊呆了,以为他的身体出了什么意外,赶紧拉着他的手想把他扶在座位上。可小泽征尔不肯,他以东方人特有的虔诚说:“这种音乐应当跪下去听。坐着或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其实,当时还有个小插曲,一个中方陪同人员说了一句:“这不过是一个流浪汉所作的曲子。”意思是要小泽大师不必跪着听。
但是,大师不为所动,他一直跪着,双膝并立,直到曲终。演奏完毕,小泽泪流满面地站起来,对小姑娘姜建华深情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的演奏,要是早一点听到你用二胡演奏它,我是根本不敢指挥乐队再演奏它的。”随后又喃喃自语地说,“这是真正的天籁,是世界级名曲。”
小泽征尔真诚地下跪了。因为他内心对音乐的共鸣和感动,还有灵魂深处对好音乐的敬畏。 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心灵史,它折射了人之所以要站立的原因。这种站立不只是生命活动的,也不只是生活经历的,更是人格的站立,小泽大师的跪着听,则更显得其形象的高大和人格的高尚。若干年后,已经成为二胡演奏家的 姜建华再次为小泽大师演奏过《二泉映月》,这次他没有跪下也没有流泪,但是,笔者相信,他一定是在内心跪着听并且流泪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9
  有官方报道的是《二泉映月》
  而《梁祝》的说法多是民间。
  再结合两首曲子表达的内涵来看,应该是《二泉映月》
  在曲子开端是一段引子,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仿佛在乐曲开始之前,作者已经在心中默默地说了好久了,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乐曲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他在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第四段到达了全曲的高潮,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而结束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作者仍在默默地倾诉着,倾诉着,倾诉着……
  可以说,这首曲子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演奏上,都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它不仅在国内深得人民喜爱,也在国际乐坛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它以它深沉、悠扬而又不失激昂的乐声,撼动着千百万人的心弦……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该曲的评价:“我应该跪下来听……”那是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和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改编),当时,小泽征尔并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小泽征尔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专门聆听了该院17岁女生姜建华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因此,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说着说着,真的要跪下来。他还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同年9月7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发自北京的专文《小泽先生感动的泪》。《二泉映月》自此漂洋过海,得到了世界乐坛的赞誉。

  希望上述资料对你有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17
[cp]#国学新青年#二泉映月是正一道士瞎子阿炳根据道教经典《清静经》改编而成。曲词大意为: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cp]
第3个回答  2013-02-14
是指华彦钧(阿炳)的《二泉映月》。
第4个回答  2011-05-09
指的是阿炳的《二泉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