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报考书上有的平行志愿录取人数没有

如题所述

这是你看到的不是报考指南一类完整的。

平行志愿录取时,各个志愿对于录取学校有同等的效率,都相当于第一志愿。如果不够第一志愿学校的提档线,就看第二志愿学校的提档线,直到找到一个志愿的提档线不高于你的分数,就把档案放到这个学校。

学校的提档线指这个学校录取的最低分,一般都要高于分数线。比如假定分数线是500分,那么北大、清华的提档线可能有600分,复旦、南大的提档线可能是550、560 分。

因此,在报考时,要拉开差距(各个学校的提档线,不要都报同样的学校),如报了北大,就不要报清华,但可以报北航、北工大;报了复旦就不要报交大和南大,但可以报同济、上海理工大学。

我不给你具体建议,因为这种建议不一定符合你的情况。只给你一般性建议,相信对你会有好处:

选择专业应做到六要六不要:(1)不要望文生义,而要了解专业目录及内涵。(2)不要只追热门,而要因人制宜分析就业前景。(3)不要一厢情愿,而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4)不要就专业论专业,而要分析学校的专业竞争力。(5)不要用选学校代替择专业,而要把握专业录取办法。(6)不要看到就是宝,而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思考。

选专业时要避免几个盲区,第一不要扎堆热门专业,第二要认清专业本身,要了解所选专业具体是做什么的,有些什么课程,也要了解其专业未来的发展,第三,不要忽略自己的潜能,自己没有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近日公布了最新的2011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统计结果显示,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2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规模最大,都在5万人以上,其中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会计学的毕业生规模超过10万人。

这12个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和会计学。

选对专业是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不论考生是否有明确的专业倾向,都需要从了解专业入手。而考生家长为了填报志愿了解专业,与专家学者搞教学科研、做行业研究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在此,提供几点建议,供大你参考:

了解专业的内涵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从这个专业目录里,考生和家长可以初步了解到,目前我国大学本科设有12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每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专业大类,专业大类下是各个专业,共469个。其实考生家长所要了解的本科专业都包含在这469个里。在了解某个专业的内涵前,首先要全面了解专业大类以及各大类中有哪些专业,把握专业的整体情况,才能对所选专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在了解专业大类的基础上,考生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也不能道听途说。所谓专业的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上关于专业的介绍。)

以往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因为不了解专业内涵、混淆专业名称而报错志愿的情况屡有发生。一些考生喜欢选择那些名称好听、时髦的专业,升入大学后,却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每个高校每年的招生专业从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不少专业的名称并不能反映出专业的实质和将来的职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但是一个是属于工学电气信息类,一个是属于理学数学类。不论是主修课程还是将来的就业领域都是大不一样。还有一些专业名称很难从字面上了解其专业性质的,比如,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属于化学与制药类,化学生物学属于化学类。另外,有的专业侧重于与就业挂钩,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有的专业则侧重基础理论,适合继续深造学习。这些都需要考生家长心理有数。

因此,了解专业内涵,可以避免或减少想当然、望文生义填报志愿所带来的后悔与无奈。

课程设置情况

通常某一个专业会有多所高校开设,比如计算机专业在我国有500多所高校开设,而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也不尽相同,但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这些高校中都会开设。考生家长在选择专业前,应该先了解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这样才能根据考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来确定专业。

因为不少专业的核心课程都是与中学各学科相对应,比如,擅长数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物理和数学成绩都不错的同学,可以选择机械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航空航天类里面的专业;喜欢化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材料科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等专业;对生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医学之中的专业;喜欢文学和外语的同学,可以选择文学、新闻学和外语教育等专业等等。

除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外,考生家长还要了解各专业的学习年限,虽然大部分本科专业都是四年制,但有少数专业的学习年限有所不同,比如,医学类专业一般需要学习5-8年,了解专业的学习年限,可以在报考时有充分的的心理准备。

专业的就业方向

我国的大学教育基本是专业教育,高考志愿时报考的的专业,可以说是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出了第一次选择。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对口工作,既可以将大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也可以更快的适应职场生活。如今出现不少大学生毕业“转行”的现象,往往是当初选择专业时了解不够。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和家长必须要认真的了解该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可以在哪些行业发展。

值得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职业工作内容往往与专业学习内容差别很大。喜欢学习专业内容,不意味着喜欢职业工作内容。比如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力学知识、数学知识,对几何绘图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一个男同学在高中阶段擅长这几项,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自然是很得心应手。但是,如果这位同学不喜欢经常到房屋建筑工地、道桥施工地跑现场的话,那么将来他未必喜欢从事土木工程师这个职业。

填报志愿时选择考生感兴趣的专业,并明确专业的就业方向,那么,在考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毕业生就业情况

面对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已经成了众多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导向。

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并不平衡,这些专业的供求状况,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表现不一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那么,考生和家长就要对某专业社会需求情况有一个前瞻性的了解,还要着重了解欲报考院校某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明白,表面看起来热门的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一项调查显示,2010届本科大学生签约率排名前十位的专业为:能源动力类、化学类、机械类、化工与制药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工程力学类、材料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这十类就业率高的专业,多为报考时的冷门专业,在一些专业中,90%以上为调剂生。而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却成为就业时却遭遇尴尬,比如,法学、医学、国际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十大类就业率高的专业,往往学习难度大、工作环境艰苦、成功感低,降低了进入这些专业的学生数量,就业率自然上升。

考生和家长要了解所选专业的就业情况,一般可以从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社会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专业所在高校的就业情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招聘网站的供求情况等几个方面着眼。

高校开设情况

选定了心仪的专业后,考生和家长还要了解哪些学校开设这个专业,是否在你省(市、区)招生等情况。另外即使是同一专业,由于各高校在培养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上也有很大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15
关于录取、平行志愿问题

  1、请老师解答一下,提档线、投档线、录取线,三者各是什么含义,有什么区别?

  请仔细阅读《阳光高考·考生与家长电子读本》第二部分第一节高考常识。该电子读本可以免费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下载。

  2、什么是“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是指考生填报的同一录取批次同一投档时间段中的多个院校志愿。它体现了志愿之间的并列结构关系。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实施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改革试点。

  各省市自治区实行的平行志愿方式并不一致,有的省市是在所有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有的省市则只在某一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有的省市只在每批次的第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因此有所谓的“大平行”、“小平行”之说。但无论是哪种平行志愿,其所依据的方法和原则是一致的,考生只需按照平行志愿的规则,结合自身实际填报志愿即可。

  各平行院校志愿之间没有分数级差。录取时,依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首先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对考生按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从第一个平行志愿到最后一个平行志愿的顺序检索,被检索的志愿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

  如果只是第二志愿属于平行志愿,则在在第一志愿投档结束后,首先将同一批次线上的“自由可投"的考生按照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依次检索每个考生的志愿,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对单个考生而言,根据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中的院校志愿顺序,投档到有计划余额且排序相对在前的院校。

  平行志愿如何填报请阅读《阳光高考·考生与家长电子读本》第三部分内容。该电子读本可以免费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下载。

  3、假设某考生高考分数达了所报A、B、C、D、E校的提档线,但是却达不到A校所报专业的录取线,本人不服从调剂,为什么就不能进入B、C、D、E各校录取?也就是说,如果考生不服从调剂,平行志愿就形同虚设,成为陷阱,为什么在平行志愿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体现保护高分考生利益,但不是没有风险。考生应尽量将专业选报得宽泛些,并且拉开档次,热门与冷门相结合,录取更有把握。对于招生部门来说,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研究,更加科学的选拔人才。

  4、什么是分数级差?

  分数级差一般可以分为学校志愿分级差和专业志愿分级差。

  学校志愿分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院校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的志愿级差为20分,第一志愿调档分数线为600分,那么,第二志愿的调档分数线就为620分。第一志愿生源充足而且规定了志愿级差的院校,省招办按投档比例投完第一志愿考生档案,再按院校提出的志愿级差将第二志愿且分数在级差之上的考生档案投放给学校,由学校审核录取。

  部分高校在分配专业时规定了专业级差,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一学校规定专业级差为4分,学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成绩减去4分后,和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确定专业。部分没有规定专业级差的学校,在分配专业时,有的采取志愿优先的原则,即首先满足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有的采用分数优先的原则,优先录取分数高的考生。

  5、今年那些专业比较热门?

  所谓热门专业,是指高分段考生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热门专业录取分数较高。热门专业与国家建设、行业、就业紧密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各高校热门专业分数要求也有所不同。考生应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志向参考近三年本省(市)各高校、专业录取的分数情况进行理性分析选报志愿。

  6、“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同校中应先报应用学科,后报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是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社会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实践岗位性的属于应用学科,例如:工程类,管理类,设计类,技术方面的(工商管理、行政管理、财会,金融、贸易、旅游、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技术、工业工程、农学、临床医学、空腔医学等专业);

  基础学科:以学科知识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偏学术性的属于基础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化学、哲学、历史等专业。

  在同一学校中报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先后顺序没有硬性规定,考生如何报专业,应根据本人具备的条件、实际能力、志向、将来就业等方面考虑。

  7、什么是专业调剂?什么是专业服从?所谓“专业调剂(专业服从)”的范围有多大?假如外地某高校在本地同时招收A专业和B专业。咱填报了A专业同时又选了专业调剂(或专业服从),那么,是只会调剂到某高校在本地招生的B专业?还是有可能调剂到某高校不在本地招生的其它专业?

  专业调剂:是指招生学校在录取时对某些专业录取满额,将剩余考生向有空额的专业调拨。对于考生而言,是否在所报专业已录满额情况下,愿意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专业调剂和专业服从是一个意思。

  专业服从的范围是当年招生学校在某省市投放计划录取未满额的专业。因此您的举例只能被调整到B。

  8、征集志愿是不是就是补录的意思?

  一般说来,征集志愿指省招办组织符合条件考生填报院校剩余计划志愿。补录是指院校对不报到空额的再次录取。许多省采用征集志愿的办法组织考生填报有剩余计划院校的志愿。
第2个回答  2015-11-11
可能是分数没有达到,或者报志愿的 人数没有达到既定目标
第3个回答  2016-03-08
学校的招生情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