锎的物理性质

如题所述

同位素:同位素有245Cf到254Cf。最稳定的同位素是251Cf,半衰期是898年。
发现:1950年3月17日,美国的汤普森(S.G.Thompson)、小斯特里特(K.Street Jr.)、乔索(A.Chiorso)和西博格(G.T.Seaporg)发现了锎。用回旋加速器加速的氦离子轰击242Cm,几乎和锫同时发现。
性质:熔点900℃。金属锎十分容易挥发,在1100~1200℃范围中能蒸馏出来。化学性质活泼,与其他+3价锕系元素相似。有水溶性的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和过氯酸盐;它的氟化物、草酸盐、氢氧化物在水溶液中沉淀。利用耙子同位素和轰击粒子的种种组合,已发现了几种锎的同位素:246Cf、249Cf、251Cf、252Cf、254Cf等。251Cf半衰期为900年;249Cf半衰期为360年;252Cf半衰期为2.64年;254Cf半衰期为64天。
锎(台湾、香港、澳门称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Cf,它的原子序数是98,属于锕系元素之一。
它最早是在1950年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通过人工方法制造出来。
锎的拼音名称是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命名。该地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所在州份。
由氦同位素轰击锔可得到微量的锎。锎的同位素有从237Cf到256Cf。锎-251是最稳定的同位素,它的半衰期有898年。
虽然锎-251是最稳定的同位素,但是最有商业价值的却是锎-252。锎-252大部分都是用来检测飞机行李内是否有爆裂物存在。
锎是一种银白色的锕系金属,熔点为900 ± 30 °C,估计的沸点为1745 °C。处于纯金属态时,锎是具延展性的,可以用刀片轻易切开。在真空状态下的锎金属到了300 °C以上时便会气化。在51K(三20 °C)以下的锎金属具铁磁性或亚铁磁性,在48至66 K时具反铁磁性,而在160 K(ㄢ10 °C)以上时具顺磁性。它与镧系元素能够形成合金,但人们对其所知甚少。
在一个大气压力下,锎有两种晶体结构:在900 °C以下为双层六方密排结构(称α型),此时密度为15.10 g/cm;而另一种面心立方结构(β型)则在900 °C以上出现,密度为8.74 g/cm。在48GPa的压力下,锎的晶体结构会由β型转变为第三种正交晶系结构。这是由于锎原子中的5f电子在此压力下会变成离域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够参与键结的形成。
物质的体积模量指的是该物质抗衡均匀压力的强度。锎的体积模量为50 ± 5 GPa,这与三价的镧系金属相似,但比一些常见的金属低(如铝:70 GPa)。
状态:人造放射性元素。
熔 点(℃):900
沸 点(℃):
密度(g/cc,300K):15.1
比 热/J/gK:
蒸发热/KJ/mol:
熔化热/KJ/mol:
导电率/106/cm:
导热系数/W/cmK:0.1
原子数据:
原子半径/Å:
原子体积/cm3/mol:
离子半径/Å:0.934
共价半径/Å:
氧化态:3
电子构型:1s2 2s2p6 3s23p63d10 4s24p64d104f14 5s25p65d105f10 6s26p6 7s2
同位素及放射线: Cf-245[44m] Cf-246[1.5d] Cf-247[3.1h] Cf-248[334d] Cf-249[351y] Cf-250[13y] Cf-251(放 α[900y]) Cf-252[2.6y] Cf-253[17.8d] Cf-254[60.5d]
外围电子层排布:5f10 7s2
晶体数据:
晶胞为六方晶胞。
晶胞参数:
a = 338 pm
b = 338 pm
c = 1102.5 pm
α = 90°
β = 90°
γ = 120°
地质数据:
滞留时间/年:
丰 度
太阳(相对于 H=1×1012): 未知
海水中/p.p.m.:零
地壳/p.p.m.: 零
大气/p.p.m.(体积):
大西洋表面:
太平洋表面:
大西洋深处:
太平洋深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