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我国城乡及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题所述

1、继续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生学杂费,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实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
2、继续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重要资源要素配置到农村,加快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引导重要资源要素(如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等)流向农村。积极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杠杆,引导更多资金投向“三农”。通过“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等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逐步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农业。
3、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快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合理规划小城镇,协调各方面有序以展,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平衡城乡教育水平,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成为既有文化、又懂技术、还会经营的新一代农民。
4、继续推动城市农村配套体制改革,坚持城市农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加快建立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力争在城市农村规划上、产业布局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上取得新突破,形成城市农村良性互动、协调统一发展的大好局面。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12-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8
推动全民养老及医疗保险的普及。加强公路网、铁路网建设,加强地区级城市的航线、机场建设;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发展县域工业、服务业,同时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
一,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当前,我国基本上已经仅买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有条件拿出更多的财力来支持农业农村的发展。因此,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制定重大决策时,必须优先向“三农”倾斜。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健全惠农强农政策体系,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紧饮水、公路、朝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其生活条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  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  
二,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加快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向农村聚集。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作用,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动员科技、医疗、文化、卫生人才下乡。
三,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动为战略着眼点。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农村劳力转移,逐步转变为市民。四,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城乡配套体系改革。一方面,要深化农地经营、集体林权、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挖掘农业自身潜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健全促进城乡互通、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推动城乡接轨、城乡融合。  
四,对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10年前已经做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体制,中间还不断加强像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还根据需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体制。而这些体制也发挥了极大地作用,取得显著地成效。然而,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必须立足长远,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1
如何解决我国城乡及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1、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发展县域工业、服务业,同时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
2、加强公路网、铁路网建设,加强地区级城市的航线、机场建设;
3、推动全民养老及医疗保险的普及.
4、加快城镇特别是县域住宅及配套设施的开发,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老旧房屋宅基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26
毛泽东当年搞“知青下乡”如果放到今天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肯定不会失败。如果现在要搞“下乡”必须把知识青年人换为待业青年人、插队换成自费(由国家预付,返城就业以后按揭还款),这样即可以解决这群年青人的就业问题,又可以给贫困乡村带去可以创造财富的劳动力,还可以因消费而带动当地的农牧业、零售业、租赁业、房产业、运输业等等发展起来,国家只需搞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架桥梁、修公路、修铁、农林水牧渔业的技术指导、招商引资等等)和提供一些公共服务。一个地方有了人、有了钱、还有政策支持 就会自然而然的富裕起来。扶贫款救济金都给国家节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