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跟大臣们讲话是用普通话还是客家话,

如题所述

当然是用普通话。而且普通话说不好的,想当官不容易。尤其科举时代,讲究“身、言、书、判”,言就是言行,口齿清晰自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会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会说普通话,或者带有浓重的乡音,连考试的资格都有。更不有说讲一口谁都听不懂的客家话了。 汉语自古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但是也有一种凌驾于方言之上的语言——普通话,他是汉语的标准语。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古商周时期称为雅言,秦汉称为通语,自隋唐以后称为官话。而普通话一词作为汉语标准语的名称,到现在也就60来年。 不是时期的普通话,语音是不一样的。基本上划分为周朝至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宋元至今这三个大阶段,分别称之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这三个阶段,汉语语音差别之大,根本无法互相交流。如一个唐朝人穿越到孔子时代,他听不懂孔子所读的《诗经》,而一个明清时候的人穿越到唐代、秦汉或周朝,也听不懂他们所读的《诗经》。 我们现在所用的汉语基本上是从五代开始形成,到了宋元之交逐渐形成我们现在发音。到了明朝迁都北京后,逐渐以北京地区的洛阳音为正音,从而形成了现代普通话的发音。明朝中期以来,语音虽有些变化,但是总得来说变化不大。主要是一些韵母合并、[-m]韵尾消失。而且自明代开始,儿化音产生并在口语中常用,这些在元代杂剧中可以经常看到。 基本上来说,闽南语的一些次方言中保留了不少周秦时期古汉语的发音,而粤语则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发音。不过闽南语情形很复杂,他的发音相对粤语而言,受到不同时期普通语音侵蚀的相当厉害。并不是说所有闽南语都保留了周秦时代的语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16
用客家话,客家话不是客家人发明的,赣语不是江西人发明的,畲语不是畲族发明的,四邑话不是四邑人原创,都是中古汉语的变体

楼主你只看文字嘴皮没意思,建议去看看视屏更实际

古代的皇帝跟大臣们讲话用客家话的视屏:
推荐《中古汉语朗读将进酒》《河源龙城客家话朗读将进酒》
鲁国尧《客 赣 通泰淮语源于南朝通话说》
明代官话视屏(不像有入声南京话反而像客家话)
等等

《元大都话读静夜思》元大都话是一种客赣语和普通话的混合体,接近入声消失的长汀城关客家话等,城关话像土官话闽语的混合体

客赣语系:客家话,赣语。中古汉语(南北隋唐宋,元,明,标准语),畲客话(畲语),四邑话,沿海闽语文读

古文献记载,赣民,闽西汀民,语类中州,兴宁语同江南,可见,古代人认为五岭语言和中州,江南是一种语系,但有一点不理解,现代江南为啥不是说兴宁客家话?中州反而是说普通话,而是说吴语,淮语,徽语(被认为赣吴混合体,可能是赣吴过渡语)
第2个回答  2014-04-26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行车的轨道,但是并没有统一语言。这是因为各地口语交际并不广泛,对"语同音"的需求并不迫切。有"书同文"就可以保证"书面语"的统一,就足够江中交际的需要了。 到了元朝,主导性的方言区,由长安、洛阳一带,移到了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来自蒙古的统治者考虑到语言不通,很难维持朝政,于是就下令,学校教学要使用以大都语音为标准音的"天下通语"。 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也担心语言不通,上下之间不能确切地表达思想,于是命令编纂了《洪武韵》,颁发全国。使人们在写作时,有了一致的语音标准。 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在公元1728年9月9日,率先对官员使用了一种"官话"。他说,官员到异地任职,语言不通,老百姓就不明白你的意思,让下属官吏转达,很容易产生偏差,以致误事。所以要求各级官员,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官话。 雍正皇帝所说的官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今天的普通话了。他的命令下达后,在方言最难懂的福建、广东设立了"正音书院",让读书求仕的人学习官话,否则就不许参加考试。 据说,福建在这方面比广东认真一些。今天福建人说普通话的水平要比广东人略高一些,是否有这方面的原因呢?
第3个回答  2014-04-25
原来人讲话都用方言,解放后国家才推广普通话(北京话)的。
第4个回答  2014-04-26
用当时的语言 但一定不是客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