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蛎煎的由来

如题所述

公元1661年时,郑成功攻台之役时,荷兰人将台南附近所有的米粮全部藏起,以避免资助郑成功。郑军在缺粮之馀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演变成为“海蛎煎”。

蚵仔煎据传是一种在贫穷社会之下所发明的一种创意料理,是先民困苦,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象征。

扩展资料

名称

在中国的闽南地区、台湾以及东南亚的闽南人一般将“蚝”称为“蚵儿”,闽南地区和台湾称之为“蚵儿煎”。

中国大陆的其它地区常称为“牡蛎煎”或“牡蛎烙”,因为胶辽地区把牡蛎俗称为海蛎子,故也有少数人称之为“海蛎煎”,香港则称为“煎蠔饼”或“蠔饼”。

马来西亚一般被写作“蚝煎,普通话读为(háojiān),闽南语则读为(国际音标[o tsian])。新加坡潮州人虽然也把它写作“蚝煎”,可是把它读为“蚝烙”。

英语通常译作(Oyster Omelette),中文直译为“牡蛎蛋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蛎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蚵仔煎就是海蛎煎,因为闽南语称牡蛎为“蚵仔”。如今福建的做法是,在烧热的铁板上放上几个新鲜肥硕的海蛎做快速的煎炒,勾芡再加上些许小白菜、豆芽菜,打一个鸡蛋。而作为台南一带的传统点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浆包裹蚵仔、猪肉、香菇等食材煎成饼状物。两者大体相同又各有异趣。

在台湾,蚵仔煎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民间传说,公元1661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在缺粮时急中生智,索性将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

参考资料:百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04
传闻在公元1661年时,荷兰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同时,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吃法。对于蚵仔煎的缘起传闻则有不同说法。
第3个回答  2012-07-13
在台湾,蚵仔煎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民间传说,公元1661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在缺粮时急中生智,索性将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
第4个回答  2011-05-01
传闻在公元1661年时,荷兰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同时,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吃法。对于蚵仔煎的缘起传闻则有不同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