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喜功德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随喜功德有三个释义:

1、为普贤菩萨所发十大愿之一。即见他人累积功德,如同自己积德般欢喜。如对佛陀之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道、灭度等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之诸善功德,我皆随顺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

2、指随喜他人之功德,自己亦得莫大功德。法华经随喜功德品(大九·四六下):‘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

3、为法华经卷六第十八品之名称。内容阐扬佛陀灭度后,闻法华经而随喜者,其功德广大。略称随喜品。

扩展资料:

随喜的功德是佛家奉劝世人都应该效仿的功德,是世人为自己和信众建功行善的机缘。此类积德行善之举。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切众生本体中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所以叫做“性德”。虽本有性德,但以缠缚在妄想执着之中,性德无法显现,故须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来扫荡一切尘劳妄想。

修持的功德称为修德,譬如明镜,镜面上盖满了种种污垢,镜光不能显现。镜子竟同废物。但当我们努力去擦除尘垢,一旦功效圆满,尘垢全消,“镜净心明,本来是佛。”所以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行人应抓紧修德,才不辜负本有的性德。

参考资料:随喜功德-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2

随喜功德指的是见他人累积功德,如同自己积德般欢喜。如对佛陀之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道、灭度等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诸善功德,我皆随欢喜。

别人做善事,自己会因此而嫉妒甚至是诽谤,而是同样感到欢喜并且称赞这样的行为。这样得到的功德和真正做这件善事的人是一样的。

随喜的功德是佛家奉劝世人都应该效仿的功德,是世人为自己和信众建功行善的机缘。

扩展资料

随喜功德的多个释义

(一)为普贤菩萨所发十大愿之一。即见他人累积功德,如同自己积德般欢喜。如对佛陀之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道、灭度等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之诸善功德,我皆随顺欢喜。

(二)指随喜他人之功德,自己亦得莫大功德。法华经随喜功德品(大九·四六下):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

(三)为法华经卷六第十八品之名称。内容阐扬佛陀灭度后,闻法华经而随喜者,其功德广大。略称随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随喜功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03

随喜功德:

即见他人累积功德,如同自己积德般欢喜。

随喜的功德是佛家奉劝世人都应该效仿的功德,是世人为自己和信众建功行善的机缘。此类积德行善之举。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切众生本体中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所以叫做“性德”。

虽本有性德,但以缠缚在妄想执着之中,性德无法显现,故须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来扫荡一切尘劳妄想。

修持的功德称为修德,譬如明镜,镜面上盖满了种种污垢,镜光不能显现。镜子竟同废物。

但当我们努力去擦除尘垢,一旦功效圆满,尘垢全消,“镜净心明,本来是佛。”所以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扩展资料

随喜可获得的功德:

一 、如香遍满堂室

一个人靠化妆、洒香水得来的香气,仅是短暂的、局限的。经常养成随喜他人,所散发出来芬芳气质,就会充塞著所处的空间,让你周遭的人都能闻到,亦如你赞美别人地赞美你、欢喜你。

二 、如炬普照十方

愿意赞美别人、随喜别人,喜欢显扬他人的善美,你的人格道德就会像光亮的火炬。

肯随喜他人者,不障碍不为难他人的成就,不讽刺不打击他人的努力,这样的人格是世间的榜样,就如同太阳的光亮普照世间。

三、 如种一能收百

随喜他人,就像打回力球,你随喜他人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人回头来赞美你、随喜你的功德。就如同我们在山谷中大喊“你好”,四面八方都回声对你喊“你好”。

因此,愿意随喜他人功德者,所获得的善性循环,就如同种一而收百。

四 、如月映现千江

天上的月亮虽只一个,但在地上只要有水之处,不管是江、海、河、湖、溪、井,甚至仅是小小的盆、碗、杯盏,月亮都会映现在其中。

肯随喜他人,清净品格的映现也如同这清凉月,随处映现,就如千江有水千江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随喜功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3-20
1.随喜是看到别人行善积德,从内心中感到欢喜,跟“随”着欢“喜”,体现一种物我无间的情怀。随喜最能对治嫉妒心。开始随喜可能只是口头上的,内心不以为然,慢慢就会真的产生一种欢喜。

2.
方法应该不是绝对的

以下可以参考:

我们作完佛事之后,常会念道:「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但若我们在诵念类似的回向偈时,只是参照仪轨法本口头上念念罢了,这样回向的功德力是不圆满的。也就是说,当您拜佛、诵大乘经典、持咒密行后的功德回向,必须发自您的内心。因为当您焚香拜佛、作佛事的开始时,您的无形业障也会来到佛前,观察
如何用功修法,直到最后的回向。而圆满真心发露的回向给特定对象,他们才会得到利益。

「回向」的精神也是源自大乘佛法的,密宗白教刚波巴大师这样说道:「无论修持任何法门,在结尾一定要作回向,回向的真谛意义是无论我们积聚了什麼功德或善业,都不贪执或只想自己拥有,而愿以此功与一切众生分享。」对啦!当我们要回向前,就抱持著「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的心,这即是大乘思想的特质。

很多人因为自以为不去执着功德利益,而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回向。孰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势。不重视回向,会导致大量功德转化为人天福报,为将来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碍。所以每个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转向出世间的种种成佛利益。而且放生行为,因其是有为法中最为殊胜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若放生勤垦,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现报,所以放生者切要善于回向。免大量功德流于人天无意义消耗的福报也。

该如何回向和发愿呢?在每一次打坐、放生等善事结束之际,就应当将这些善业进行回向。普通的回向方法以前也讲过,即“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何回向”。如果要往生极乐世界,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加入“愿以此善根,往生极乐刹”的心愿,这是回向的方法。其次,每次发愿的时候,也要加入“愿我能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愿。发愿与回向的差别是:发愿时有无善业可以依托。比如说,在做完善事之后发心:“以作此事的善根,我想怎样……怎样……”,这叫作回向。其特点是,发愿之前作了善业,可以说依靠我们的善根而发愿,即是回向;那么什么是发愿呢?无论有没有行善,心里所发的一切愿望,都叫作发愿。其特点是,发愿之前不一定有善行。如果我们能时常发愿:“祝愿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那么死亡之后,就能立即往生,所以平时最好能常常这样发愿。今后,我们无论是回向或是发愿时,一定要在普通的发愿和回向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每次都要加,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三个要点,第一点,是为了自他一切众生而往生极乐世界,哪怕念一句玛尼,也要为此回向。往生还要具备发菩提心等其他因素,但这些要素在这个发愿回向当中已经包含了;第二点,是尽量受持自己所能守护的戒律,如果不能做到太多,也要受持不杀生这一条戒;第三点,是随时随地地发善心,善心既可以解释为信心和慈悲心,也可以解释为世人所说的好心。即使在平时,也要努力地行善。

**********************************************

放生仪轨

洗于佛前置杨枝、水盂,捻香、燃灯,种种供养。然后以慈悲心,视所放众生,念其沉沦,深生哀悯。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作是观已,默念想云:一心奉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降临道场,加持此水,其大功勋,沾洒所放众生,令彼身心清净,堪闻妙法。

◎一、香赞 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除愆、火焰化红莲。(唱、念皆可)

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 三称、三拜

◎二、持咒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三称

大悲咒 一...三遍 心经 一遍 自始至此、大众同念。此下至念弥陀圣号之前、皆为主法一人白念。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由于字数限制,此处省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由于字数限制,此处省略)

三、启请 香花迎 香花请(先捻香三炷、然后手持香花供碟迎请)

弟子○○、一心奉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宝。(三请、更执手炉仰白。无手炉则合掌)

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宝胜如来、观音菩萨、流水长者子、天台、永明、莲池诸大士等。惟愿慈悲证知护念、今有水中 陆上空飞诸众生等、为他网捕、将入死门、弟子○○等、发慈悲心、修菩萨行、赎其身命、行放生业、并为称扬宝胜如来十种通号、解说十二因缘法相、忏悔宿业。

(僧用)授与三皈 (俗用)代受三皈、发四弘誓愿、念弥陀圣号、仰乞三宝、威德冥加、哀怜摄受

四、称名 南无宝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说法 诸佛子、我今为说十二因缘生相灭相、令汝了知生灭之法、悟不生灭、同于诸佛、证大涅盘。

甲、生相 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乙、灭相 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五、忏悔 诸佛子、汝等多生障重、堕在畜生、今为汝等、对三宝前、发露罪愆、汝当随我、求哀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

◎六、皈依 诸佛子、汝等不闻三宝、不知皈依、所以轮回三有、堕畜生身、我今为汝、(僧用)授与三皈法 (俗用)代受三皈法、汝今谛听、诸佛子等。

皈依佛┌皈依佛两足尊┌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皈依法离欲尊∣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皈依僧众中尊┘皈依僧不堕畜生

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 三说

◎七、发愿 诸佛子、再为汝等、称四弘誓愿、令汝得闻、依法发愿、依愿修行、汝今谛听。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三遍

◎(此时打大磐一下、长跪合掌、然后压磐、接念)

◎八、求愿 南无常住十方佛法僧(一遍)

弟子○○一心求哀仰愿

十方三宝、慈悲加持、怜悯护念。

甲、愿所放众生、既放之后、永不遭遇网捕吞杀、获尽天年、速生净土。

乙、并愿捕生人等、回心向善、顿悟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无二之理、解冤解结、救世救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提,觉也。觉悟因果,不昧生佛一如也。)

丙、更愿放生弟子○○等、三障蠲除、福慧增长、三学增明、行愿宏固、自修定慧、为度众生、救护众生、常如己想、毕竟今生、得生安养、广度众生、共证真常(打大磐,拜下。起立后,压磐。举唱)

九、念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击楗槌,众随同念。)

◎十、洒水 南无阿弥陀佛(主法者持水盂,以杨枝净水,沾洒所放众生身上。)

◎十一、放生 阿弥陀佛(改念四字佛号,随即开笼放鸟,或持器出外放生。)

◎十二、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全)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随喜功德】

1.普贤菩萨,所发十大愿之一。即见他人累积功德,如同自己积德般欢喜!如对佛陀之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道、灭度等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诸善功德,我皆随欢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
2.指随喜他人功德,自己亦得莫大功德。‘法华经’随喜功德品(大正九·46C):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只,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

别人为善不可嫉妒 甚至毁谤 虽然事情不是自己的做的 但是也能欢喜称赞 所得功德与真正做这件事情的人是一样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