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如题所述

1、 正月正,万象新,贴春联,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去拜年,懂礼貌。尊老爱幼有人夸,压岁钱可别乱花。

2、 正月十五是小年,元宵节上庆团圆。赏花灯,猜灯谜,新年打算准备齐,一年之计在于春,过了小年气象新。

3、 二十五要打囤,新年不能瞎糊混。一年的计划定的对,确保粮食满囤钱满柜。捞干饭做羹汤,吃的满嘴喷喷香。

4、 二月二,龙抬头,行云布雨好兆头,预祝丰收好年景,风调雨顺有盼头。切葱花摊面片儿,蝎子尾巴剪一段儿,拍墙山扎旮旯,害虫毒虫全不怕。

5二月十二是花朝,百花生日在今宵,少女祈福求美貌,姿容更比百花俏。

6、三月三,暖风吹,漫天风筝翩翩飞。三月三,花开艳,风吹桃李更烂漫。

7、 四月里,清明后,踏青郊游乐不够。清明前,宜祭扫,落花飘絮添烦恼。有人伤感因伤春,寸金难买寸光阴。介之推披火志不移,清明节开始吃寒食

8、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9、 六月六,看谷秀,天贶节,吃鱼肉。

10、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

11、 七月十五是鬼节,心底无私不怕邪。超度水鬼放河灯,迷信说法不可听。

12、 八月里,是中秋,月圆之夜庆丰收。吃月饼,饮美酒,幸福生活更长久。明送月饼暗盟誓,相约十五杀鞑子。,

13、 九月九,是重阳,尊老敬老理应当。河北登高去赏菊,江南习俗插茱萸。

14、 十月一,送寒衣,秋风紧,寒霜欺,凄风苦雨天变凉,祭告先人痛断肠。

15、 十一月,天气寒,居家易,出门难。

16、 十二月,进年关,最是数九严寒天。大雪飘,冷风飕,节俭习俗腊八粥。二十三,祭灶王,要吃糖瓜麦芽糖。吃了糖瓜嘴儿甜,吉祥话儿说不完。二十四,家家忙,又扫屋子又扫房。

17、 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13
进入腊月,年味渐浓,吃过腊八粥,家家开始忙年,做新衣、办年货。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打黄酒;三十,吃扁食……人们有意无意的,都在盼着新年的到来。
现代,我国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同的。“年”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法。我国在四千多年以前,随着农业的逐步发展,开始使用“农历”,由于中原地区谷禾都是一年一熟,人们便把谷物成熟的一个周期称为“一年”,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传统历法多把一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把正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在这一天开展庆祝活动,并被国家确定为节日。但最早把正月初一叫做年的,是西周。《尔雅》中有“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的注解。汉武帝时,司马迁创造的《太初历》确定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
“春节”又另有一番来历。虽然民间对春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但实际上,从夏商时代到南北朝,民间虽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的“新年”并不叫春节。当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真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国民革命政府。为“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使用公历(格利高里历),这样就把格里历新年称为“元旦”,而把传统的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了。从那以后,人们把古代过年的各种习俗和过春节的各种习俗揉合在一起,除夕守岁、吃饺子、贴春联、闹花灯、赛龙舟、扭秧歌……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形成了现代丰富多彩的春节风俗,一直沿袭至今。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30

中国的传统节日非常多,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各地有异,你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有哪些?

第3个回答  2011-02-10
春节(Spring Festival)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第4个回答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