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明朝打的时候,失败了能恢复,但被清朝打败就不行了呢?

如题所述

刘邦、朱元璋、李自成等是史上著名的三大农民运动首领,叱咤风云,在所处时代是英雄人物。刘邦、朱元璋自然没得说,他们分别建立了汉朝、明朝,且均是大一统的强盛帝国:两汉雄风威武、大明刚强硬气。如此,刘邦、朱元璋备受后世赞颂,成为楷模、榜样,堪称“世界级大帝”,影响相当深远。

一说到刘邦、朱元璋,李自成就“躺着也中枪”,总是被拿出来作对比,然后抨击一顿:缺乏长远战略目标,意志力弱,最终导致清军入关,华夏大地沉沦近300年。确实,李自成比不上刘邦、朱元璋,甚至连黄巢都不如,这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战大明时,李自成是“打不死的小强”,遇到清军后则成为“跑腿先生”,患上了“恐清症”,一蹶不振。李自成前后反差如此巨大,为何呢?


对决大明帝国: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最终杀入北京

李自成自称是西夏始祖李继迁之后代,血液中具有“党项人”之基因。起初,李自成可不想造反,他只想好好当驿站小兵,混口饭吃,养活一家老小。但是,老婆给他带绿帽子,公司又裁员,李自成一怒之下杀了奸夫,带着一帮兄弟起义,自己创业。与大明军队作战,只要遇到精锐部队,李自成几乎都是输;陈奇瑜、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曹文诏等都可以吊打李自成,将其一顿痛扁。失败不要紧,李自成每逢惨败之后很快就崛起,继续造反,继续与明军厮杀,堪称是“打不死的小强”。潼关一战,被打得只剩下十八骑,但两年不到则再次掀起大浪,最后攻入北京,灭了大明帝国。就此而言,李自成之意志力没得说:“打不死的小强”,非常顽强。


对决清军八旗:暴打一次后,一蹶不振,一路狂奔

杀入北京之后,李自成麾下大将刘宗敏被美色冲昏了头脑,直接霸占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导致吴三桂倒向了满清。1644年5月,李自成率6万精兵与吴三桂、多尔衮在山海关外决战,结果惨遭失败,一路狂奔回北京。此战,清军获胜之关键是:趁着闯军疲惫不堪时杀出,以多欺少、以众凌寡,算胜之不武。若是公平对决,满清未必能获胜,即使胜利也会元气大伤,丧失入主中原之资本。但是,李自成却吓破了胆子,直接放弃北京、河南、山东、山西,拒绝谋士李岩提出的“两道防线”构想,而是一路狂奔回西安。结果,清军追杀而来,李自成战败逃跑,没了继续抵抗之勇气,最终在湖北九宫山被老农一锄头给劈死。


从大战明军时“打不死的小强”到对战清军时“逃跑先生”,一蹶不振,李自成前后之反差太明显,俨然判若两人,这是为何呢?首先,明朝、清朝对农民军采取之策略不一样:李自成所处之环境改变了,局势使然也。纵观李自成与明军之战斗经过,之所以能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关键是明朝内部对镇压农民军之方针存在矛盾,在“招抚”与“剿灭”之间摇摆不定,从而让李自成具备了东山再起之机会。

明朝不仅仅要应付农民军,还要反击东南西方殖民者、东北关外的满清铁骑,压力非常大,难以集中精力来剿灭农民军。例如,潼关南原之战后,李自成被打得只剩下18骑兵,若不是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奉诏率兵进京勤王,抵御满清,李自成估计被团灭了。陈奇瑜督师时,李自成被围堵在山谷,也是因大明“招抚”政策而得以幸免,后又继续造反。


可以这么说,李自成能东山再起,不是自己有多牛,而是明朝政策使然,但清朝就不一样了。满清入关后,没说自己是来霸占中原,来抢劫财富,而是打着“为明复仇”之旗号,充当遮羞布,为扑灭农民军制造舆论。清军入关之目标非常明确——夺取中原,统一全国。要想统一全国,首先就要消灭农民军,干掉李自成与张献忠这两支武装,扫除攻杀南明政权之障碍。

所以,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等满清实际统治者对农民军采取的是“全盘消灭”政策,一杀到底,绝对不留下活口,尤其是对首领人物。君不见,清军对李自成从未想过要“招抚”,而是不断追杀,将其赶入绝境。此外,南明政权目光短浅,奉行“联虏灭寇”政策,对清军抱有幻想。如此,满清可以专心攻打李自成,而不用考虑腹背受敌之危险。


最后,李自成前后政策不一,丧失人心,不再具备东山再起之民意基础。明朝为何灭亡,李自成为何逆袭成功?答案是:明朝没粮食,还剥削北方老农,失去了民心,从而失去了天下;李自成则是“均田免粮”、“闯王不纳粮”,得到中原贫困群众支持,最终杀入北京,过了一把皇帝瘾。但是,杀入北京后,李自成不再是“闯王不纳粮”,而是纵容将士烧、杀、掳、掠,京城官员、商户、百姓等深受其害。

如此,大伙又怀念起了明朝、怀念崇祯,对李自成不再抱有好感,不再支持大顺政权。此时,满清又采纳汉奸洪承畴、范文程等政策,不再对中原烧杀抢夺,而是宣传“兵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杀百姓也,今所诛者惟闯贼。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师律素严,必不汝害。”争取中原群众支持。可以说,李自成没了东山再起之民意基础,除了逃跑,还能怎样。


综上所述,李自成前期能屡败屡败,又屡战屡败,最终杀入北京,关键就在于明朝政策出现问题(摇摆不定),李自成有东山再起之机会、更有民心支持。清军入关时则不一样了,李自成本身已经堕落,失去了士大夫、地主、农民之支持与拥戴。此时,满清对失去民心的李自成不采取“招抚”政策,而是追杀到底,不彻底消灭则绝不罢休;李自成失去了民心、又失去了机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5

李自成属于农民起义,没有受过很好的思想教育,打下天京就不思进取了。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更何况一个国家呢,一个国家没有远的考虑,没有自己建国的蓝图,那不就就将灭亡。

闯王之前几次起义让卫所兵打的四处逃跑,战斗力根本不行,主要还是他能一呼百应,真的遇到能打八旗野战军,真是不行,农民军出现超过百分之十的伤亡就会逃跑,八旗没有命令百分之五十也不会这样,即使到了雍正时期对准格尔,两千八旗被准格尔包围也是死战到全军覆没!

满清的财政效率的确比明朝高。就算到了王朝末期,不论是老北洋还是新军,满清都有办法置办出装备上还不错的武装力量。尤其是北洋巅峰时期,部队的装备先进程度和各国横向对比,完爆民国和新中国初期。顶着老百姓的旗号,说煌煌之言,其实你口中的老百姓就是达官权贵,我觉得真正的老百姓(其实是路有冻死骨那些人)是愿意和你口中的老百姓(朱门酒肉臭这些老百姓)同归于尽的。

以中国人这种我过得不好,你也别想好的思想,要不大家都吃草,要不大家都做外族的臣民。

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看,明朝无限责任公司的倒闭被吞并,不能简单的用“衰落”一词来说明。崇祯担任董事长开始,大明公司从固定资产看,固定资产只是少量被侵占,大部分完好无损;从流动资金方面看,总公司流动资金严重匮乏,南方各个分公司流动资金充足且被少数人控制不愿意上缴。

从生产方面看,北直隶生产不好,河南、陕西生产瘫痪,山西生产不好,湖广地区生产良好,南直隶、浙江地区生产状况良好,四川地区生产良好,南方其他地区生产一般;从物流方面看整个大明公司物流严重不畅;从公司产品销售看,南方分公司产品销售极其优秀,产品出口全世界,大量现金回收及时。

从HR方面看,问题及其严重,所有高层、中层、底层主官,都是优秀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经营管理能力接近于白痴,总公司所有管理人员跟分公司管理人员相互勾结,层层贪污受贿、内斗不息,等等;从公司安保力量看,安保人员不缺,但领导全是外行,贪污腐败严重,完全无法保证安保人员的后勤;其他方面就不分析了,总之公司大体良好,组织机构严重腐化,要是董事长能力够的话,从新组织起来难度不是太大。

大清来了也纳粮,还一点儿不少纳(到了顺治十八年还重新摊派练饷,食言而肥);除了纳粮,圈地(北直隶)、占房(北京内城)、投充、逃人法也一样不少。区别则是,清廷入关之初对百姓的压迫,相比于明末丧心病狂式的掠夺,压迫程度还是大大减轻了。无论明、清,或者之前任何朝代,宗法专制社会(或称“封建社会”)都是天然带有反动属性的。明清易代,说穿了是“一个反动程度相对较低的政权,取代了一个反动到骨子里的腐朽政权。”无论明、清;或者宋、元。

崇祯十一年李自成被洪承畴孙传庭打的就剩十八人逃入商洛山区,十一年八月清军入关卢象升战死,等清军撤兵后洪承畴孙传庭部全部被调走北上勤王。孙传庭反对把秦军全部留在京畿,但是朝廷在十二年初调洪承畴为蓟辽总督,孙传庭洪承畴各部都由洪承畴统领驻防蓟镇山海关一线,并于十四年出关增援锦州,最终在十五年在松锦全军覆没。

李自成崇祯十二年从商洛山区进入河南平原地区时候人马很少,在河南大量招收流民兵力迅速扩大。而明军的孙传庭洪承畴部精锐这时候都在蓟镇防御清军以及最后在关外覆灭。李自成从十二年到十七年五年中迅速扩大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流民太多兵源充足,而且明军主力被清军消耗殆尽。实际的战斗力跟清军比差的很,所以后来真正遇到清军以后迅速崩溃。这跟有没有根据地没有直接关系。明朝整个国家作为根据地大不大?清军在崇祯朝多次入关最远打到苏北。所以最根本问题是双方战斗力差的太多。

既得利益阶层都是附骨之蛆般的血食者。《二十四史》以帝王将相视角的叙事方式,很容易在阅读时让读者代入权贵阶层(王侯将相,至少也是个门阀或者学阀),忽略了历朝历代、底层永远不被看到的芸芸百姓。真要是穿越回去,大概率还是百姓身份:终生困守土地,劳动所得大部分被地主掠夺;妻女被奸无处申诉(雍正朝以前“主奸奴妻”无罪),遇见打仗了,还得服役充壮丁。

历代史书中大书特书的“大捷”“军威复振”“却敌三百里”“犁庭扫穴”之类溢美之词,背后都是无数“埋骨千里之外,名字都留不下来的底层百姓”。二十五朝(算上清朝)甚至民国时期,这种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没有任何可以吹嘘的地方,朝代粉是最难理解的群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4
可能跟当时的政策有关,李自成的部队属于流寇性质,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打完再到下一个地方。明朝之所以后期会出现一堆问题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财政赤字,当时明朝的官员们东林党为了不交税把所有的税收都转到农业税,使得当时的农民要承受将近几倍的税收。种的田还不够交的税,在这种情况下大批的农民破产成为流民。李自成的流寇政策等于每到一个地方宣传一下就会让这些流民一下子变成起义军的部队,因为他们已经破产了跟随李自成造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但是清朝进关以后形式变了,第一个方面是李自成搞死了崇祯但是又没有建立起的新的朝廷,使得当时的乡绅地主根本无法从他那里得到好处,这就是李自成战败以后到每处乡绅地方派根本就不支持他们。而满清入关以后为了拉拢这些人采取的是安抚政策,他每到一个地方都想方设法和当地的豪族士绅拉拢关系,同样在北方大量的减税,让大批破产的流民看到希望重新当农民,这个减税政策让李自成失去他最重要的兵源。他和明朝对战的时候其实曾经几次被打败过,可是每次都因为明朝坑爹的财政税收让他能重新找到一堆兵马。但是清朝的减税政策让他一下子失去了这个优势
第3个回答  2020-11-15
因为清朝作战部队是以骑兵为主,而李自成作战以步兵为主。所以清朝根本就不给李自成恢复的机会,直接对其赶尽杀绝。
第4个回答  2020-11-25
因为天下的“势”改变了。李自成败给大明朝廷好几次,都能东山再起,原因在于天下苦明者久矣!老百姓都想改朝换代,横竖都是死,所以一呼百应。而败给大清时,明朝已经亡了,老百姓看到了新希望,想过新朝代的安稳太平的日子,不再想冒杀头的风险闹革命,所以不再能一呼百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