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给我一些水资源受污染的资料吗

如题所述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水资源不足和污染构成的水源危机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992年1月联合国在冰岛举行了水和环境国际会议,呼吁寻找新的途径,对淡水资源作出评价、发展和管理。1993年,世界银行提出了有关水资源的新课题。粮农组织最近成立了一个关于水和持续农业发展的国际项目(LAP-WASAD),这些信息表明,水资源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一类是从水资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另一类是取用水能(水力发电)、发展水运、水产和水上游乐,维持生态平衡等,这种利用不需要从水源引走水量,但是需要河流、湖泊、河口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和水质。本节所讨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主要是第一类用水形式。
3、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1) 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2) 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 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并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是生物体内外生物化学发生的介质。因此,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水与生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

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但是,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加剧,全球的水循环已大大偏离了它的自然状态,水的流动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工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污染了水体,森林破坏改变了蒸发和径流方向等,这些人类活动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使世界面临着水危机。
1、世界水资源概况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不同,降水和径流相差也很大。年降水量以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的诸岛最多;其次是南美洲,那里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气候区内,水循环十分活跃,降水量和径流量均为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以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接近,而非洲大陆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地区之一,虽然其降水量与世界平均值相接近,但由于沙漠面积大,蒸发强烈,径流量仅为151mm。相比之下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最为干燥,与降水量761mm相对其径流量仅为39mm,这是由于澳大利亚的有2/3地区为荒漠、半荒漠所致
2、世界水资源的供给与利用

通常人们将全球陆地入海径流总量作为理论上的水资源总量,即全球水资源总量为47000km3,而这一水资源数量在全球分布又是不均匀的,各国水资源丰缺程度相差很大。人类在早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在农业、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而用于工业和城市生活的水量很少,直到本世纪初,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仍只占总用水量的12%左右。随着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世界用水量逐年增长,1900~1975年间,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即每20年左右增长一倍。到2000年,世界总用水量将达到6000亿m3,占世界总径流量的15%。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水资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大,1985年用水量为1950年的3.5倍。其中农业用水占总水量的比例由1950年的78.2%下降到1985年的61. %5;而工业用水与城市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由1950年的22.7%,增加到1985年的34.6%。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却不会增加;甚至会因人为的污染等因素而使其质量变差,可利用数量减少。加之,世界淡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人们居住的地理位置与水的分布又不相称,使水资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很大,尤其是在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城市,这个矛盾更加突出。据统计,近40年来,全世界农业用水量仅增加了2倍、工业用水增加了7倍,而生活用水增加的更多。

3、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从总的水储量和循环量来看,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丰富的,如能妥善保护与利用,可以供应200亿人的使用。但由于消耗量不断的增长和可利用水域的污染等原因,造成可利用水资源的短缺和危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自然条件影响:地球上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极不均匀分布,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致使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可用水量甚缺。例如我国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总水量的81.0%,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的35.9%;而华北和西北地处于干早或半干旱气候区,其降雨和径流都很少,季节性缺水很严重。北非和南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伊朗南部、巴基斯坦和西印度是年降雨长期平均变化最大的区域,其变化幅度超过40%。美国西南部、墨西哥西北部、非洲西南部、巴西最东端以及智利部分地区也是如此。因此,世界许多地区会出现区域性的供水危机。
1、概况:我国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1000km2以上的约有1500多条。但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河流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河流分布在我国东部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河流很少。

我国有1 km2以上的湖泊2300多个,总面积7187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0.8%;湖水总储量约为7088亿m3,其中淡水量占32%。

我国还有丰富的冰川资源,共有冰川43000余条,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总面积58700km2,占亚洲冰川总量的一半以上,总贮量约52000亿m3。

我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1889亿m3,平均降水深648.4mm,年均河川径流量27115亿m3,合径流深284.1mm。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由冰川补给的只有500亿m3左右。我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为8287.6亿m3。

根据分析计算,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量分别为27115和8288亿m3,扣除二者间的重复量7279亿m3后,则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

2、我国水资源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可通过降水、蒸发、径流等水平衡要素的分布反映如下:

1)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和地均拥有量少

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约占94%,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约占全球径流总量的5.8%,居世界第6位。平均径流深为284mm,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7位。可见,我国的水资源量还是比较丰富的。然而,我国人口众多,按12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河川径流量2260m3,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分别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的1/8,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我国地域辽阔,平均每公顷耕地的河川径流占有量约28320m3,为世界平均值的80%。所以,人我国水资源量与需要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占世界7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上22%的人口。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问题。在可供淡水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这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主要方法有:

1) 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降低工业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是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提高循环用水率。如炼钢厂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提高了钢的质量,而且用水量降低了86~90%。

现在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把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作为解决城市用水困难的主要手段。有的国家还辅设了专门供工业循环用水的管道,效果很好。我国近几年来,对水的重复利用也逐步开展起来。在一些水源特别紧张的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如大连市为79.5%,青岛为77.3%,太原为83.8%,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

如果把全国工业用水的平均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40%。每天可节水1300万t,相应地节省供水工程投资26亿元,节水量和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仅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而且减少了工业废水量,减轻了废水处理量和对水体的污染。

2) 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全世界用水的70%为农业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于作物生长,其余63%都被浪费掉了。因此,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潜力所在。

渠道渗漏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灌溉事业时遇到的共同问题。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的统计,灌溉水渗漏损失量一般为15~30%,高的甚至达到50~60%。我国渗漏损失一般为40~50%,高的甚至达到70~80%。由于大部分灌区的渠道没有防渗措施,我国南方长江、珠江、东南沿海等地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6,其它各片为0.5。估计全国渠道渗漏损失的水量可达到1700多亿m3。因此,防渗渠道和暗管输水等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明显的节水效果。

灌溉方式的改进,是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60年代在以色列发展起来的滴灌系统,可将水直接送到紧靠植物根部的地方,以使蒸发和渗漏水量减到最小。当前,国外灌溉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向是采用完整的灌溉排水管道系统,它具有能源消耗少,输水快,配水均匀、水量损失小,不影响机耕等优点。此外,一些国家还研究了新的灌溉技术,如涌流灌溉、水平畦田灌溉、采用自动升降竖管等。内布拉斯加农业和自然资源研究所设计了一种灌溉计算机程序,利用各小型气象站收集来的数据计算各地区生长的不同作物的蒸发蒸腾率,指导农民调整灌溉日期。自动灌溉技术,利用计算机控制流量、监测渗漏、调节不同风速和土壤湿度条件下的用水量,并使肥料用量最佳化。我国最新的研究表明,覆盖滴灌对水的利用效率更高,是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型灌溉技术。

3) 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回收和重新使用废水,使其变为可用的资源是另一种提高水使用效率的方法。在东京,城市水回收中心通过三级水处理厂慢沙过滤回收废水,氯化消毒后用于冲洗高层建筑的厕所。北京也曾修建过类似的“中水道”系统。

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前述水资源紧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水源流量、开发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决。

1) 建造水库: 建造水库调节流量,可以将丰水期多余水量储存在库内,补充枯水期的流量不足。不仅可以提高水源供水能力,还可以为防洪、发电、发展水产等多种用途服务。目前,各国在江河上建造的库容超过1亿m3的水库共有1350个,总蓄水量达到4100km3。

然而,在很多工业发达国家,随着建库地址的选择日益困难,增加新蓄水设施的成本迅速提高,水库发展的速度明显减慢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库建造仍处于全盛时期。在建库时,还必须研究对流域和水库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2) 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是一项耗资昂贵的增加供水工程,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调节。由于其耗资大、对环境破坏严重,许多国家已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流域间调水。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和澳大利亚的雪山河调水工程以及我国近年来相继完成的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和引滦入唐等工程都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供水的大工程,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已开始动工。

3) 地下蓄水: 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积极筹划人工补充地下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地方水利机构每年将25亿m3左右的水贮存地下。到1980年,该州已有3450万m3的水贮存在两个水利工程项目的示范区内;其单位成本平均至少比新建地表水水库低35~40%。美国国会于1984年秋通过立法,批准西部17个州兴建蓄水层回灌示范工程。在荷兰,实现人工补给地下水后,解决了枯水季节的供水问题,每年增加含水层储量200~300万m3。

4)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可解决海滨城市的淡水紧缺问题。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的总能力为2.7km3/a,不到全球用水量的1‰。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海水淡化设备能力占世界的60%,在沙特阿拉伯还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管道引水工程。

5) 拖移冰山: 此工程在近期内还不可能实现,仍处于计划阶段。据估计,南极的一小块浮冰就可获得10亿m3的淡水,可供400万人一年的用量。

6) 恢复河、湖水质: 采用综合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恢复河湖水质。即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水体自净、污水处理规模、污水处理效率与水质目标及其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水质模拟预测及评价技术,寻求优化治理方案,制订水污染控制规划。采用这种方法治理的河流,如美国的特拉华河、英国的泰晤士河、加拿大的圣约翰河等水质都得到恢复,增加了淡水供应。

7) 合理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是极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储量仅次于极地冰川,比河水、湖水和大气水分的总和还多。但由于其补给速度慢,过量开采将引起许多问题。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 加强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避免过量开采和滥用水源;

(2) 采取人工补给的方法,但必须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3) 立监测网,随时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水质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23
18.24. 基于《马德普拉塔行动计划》,这一方案领域已延续到90年代及以后,其总体目标是确保对水资源质和量的评价和预测,以便估算现有水资源的总量及其今后的供应潜力,确定其目前的质量状况,预测供需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以及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一个科学的数据库。

18.25. 为此已确定五项具体目标如下:

(a) 向所有国家提供水资源评价技术,这种技术适合它们的需要而不论其发展水平如何,包括气候变化对淡水的影响的评价方法;

(b) 使所有国家按其财力为水资源评价拨出与经济和社会对水资源数据的需要相一致的资金;

(c) 确保评价资料在制定水管理政策时得到充分利用;

(d) 使所有国家都作出必要的体制安排,以确保以一体方式有效地收集、处理、存储、检索和传播给用户关于集水处和地下蓄水层可利用水资源质和量方面的资料;

(e) 使水资源评价机构招聘足够的和留足胜任能干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成功地完成其任务所需的培训和进修。

18.26. 所有国家可按照其能力和现有资源,并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包括斟酌情况同联合国和其他有关组织合作设定下列指标:

(a) 到2000年,所有国家都已详尽地研究了设立水资源评价服务机构的可行性;

(b) 作为一个长期指标,利用一个高密度水文测定网提供全面运行的服务。

活 动

18.27. 所有国家可按照其能力和现有资源,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包括斟酌情况通过联合国和其他有关组织进行下列活动:

(a) 体制构架:

一 建立适当的政策构架和国家优先次序;

二 建立和加强各国的体制能力,包括立法和调控安排,因这些安排是确保充分评价它们的水资源和提供水旱预报服务所需要的;

三 主管水文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的各机构间在国家一级建立和保持有效的合作;

四 合作评价跨国界水资源,但要由每一有关沿岸国事先达成协议;

(b) 数据系统:

一 审查现有的数据收集网络并评价它们是否足够,其中包括那些为水旱灾预报提供实时数据的网络;

二 改进网络以达到为提供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的数据而制定的公认的准则;

三 应用标准和其他手段以确保数据的兼容性;

四 改进存储、处理和分析水文数据所用的设施和程序并向潜在用户提供这种数据和从中得出的预报;

五 建立有关在国家一级所有各类水文数据供应的数据库;

六 开展“数据挽救”业务,例如建立国家水资源档案;

七 实行经严格试验的处理水文数据的合适方法;

八 从点水文数据得出与地区有关的估算值;

九 消化遥感数据并视情况使用地理资料系统;

(c) 数据传播:

一 确定水资料数据用于各种规划目的的需要;

二 以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管理所要求的格式分析和提出关于水资源的数据和资料,用于环境保护战略和与水有关的具体项目的设计和运行;

三 向一般公众和民防单位提出水旱预报和警报。

(d) 研究与发展:

一 建立或加强国家、区域、次区域和国际各级的研究与发展方案,以支持水资源评价活动;

二 监测研究与发展活动以确保这些活动充分利用当地专门知识和其他当地资源,并确保它们适合有关国家或若干国家的需要。

实施手段

(a) 筹资和费用评价

18.28. 环发会议秘书处估计,实施这个方案的各项活动的每年(1993-2000年)平均费用总额约为3.55亿美元,其中约1.45亿美元是来自国际社会以赠款或减让条件方式提供的资金。这些都只是指示性和估计性数额,尚未经过各国政府审查。实际费用和融资条件,包括任何非减让性条件,除其他外,都将取决于各国政府为实施各项活动而决定采取的具体战略和方案。

(b) 科技手段

18.29. 重要的研究需要包括: (a)开发支持分析气候变化影响和宏观水资源评价的全球水文模型;(b)弥合陆地水文学和生态学在不同比例上的差距,其中包括因植被丧失和土地退化及其恢复而产生的与水肖关的紧要过程;(c)研究水质起源的关键过程,填补水文流量与生物地理化学过程之间的差距。研究模型应建立在水文平衡研究之上,并且还应包括消耗用水。这个方法适当时亦应适用于汇水区。

18.30. 水资源评价工作要求加强现有的技术转让、修改利用和传播系统,及开发用于实地条件下的新技术,以及发展本土能力。在开始进行上述活动前,必须对政府服务机构、私营部门、教育机构、咨询人员、地方用水组织和其他单位拥有的水资源信息编纂目录。

(c) 人力资源开发

18.31. 水资源评价要求建立和保留一批足以开展上述活动的训练有素和有积极性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地方、国家、次区域或区域一级设立或加强确保充分提供这些受过训练的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方案,以确保充分提供这些受过训练的人员。此外,应当鼓励为专业和技术人员提供有吸引力的就业条件和职业道路。应定期监测人力资源需要,包括所有层次的就业情况。应制定计划、通过教育和培训机会以及国际课程和会议方案来满足这类需要。

18.32. 由于训练有素的人员对水资源评价和水文预测特别重要,因此这方面的人事问题应受到特别重视。目的是吸引和留住水资源评价工作的人员。他们的数量和教育水平应足以保证有效地实施这些计划活动。在国家和国际两级都要进行教育工作,但提供适当的雇用条件是国家的责任。

18.33. 建议采取的行动包括:

(a) 按照各国的具体要求,确定教育和训练需求;

(b) 在环境与发展的范围内设立并加强与水有关的教育和训练方案,培训各类人员从事水资源评价活动,并视情况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要培训男女学员;

(c) 为国家和地方水利部门人员拟定健全的招聘、人事和工资政策。

(d) 能力建设

18.34. 在运行的国家水文测定网的基础上进行水资源评价要求所有各级都有一个有利的环境。下列国家支助行动对于提高国家能力是必要的:

(a) 审查水资源评价的立法和调控基础;

(b) 促进水事各部门机构之间,特别是资料生产者与用户之间的密切合作;

(c) 实施根据对水资源条件和趋势的现实评价而制订的水管理政策;

(d) 加强用水团体包括妇女、青年、原住民和当地社区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地方一级的用水效率。

C. 水资源、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

行动依据

18.35. 淡水是单一的资源。全球淡水的长期开发要求对资源进行整体管理,并要认识与淡水和淡水水质有关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联性。现在世界上没有几个地区仍能逃脱淡水潜在供应来源丧失、水质下降和地表水与地下水源污染等问题 。产生影响河流和湖泊水质的主要问题有下列原因、其重要性因不同情况而异:生活污水处理不当对工业废水排放控制不严、汇水区域丧失和遭破坏、工厂选点考虑不周、滥伐森林、不加控制的轮作和农作习惯不良。这就造成营养物质和杀虫剂的渗失。水生生态系统被打乱,淡水生物资源遭威胁。在某些情况下,诸如水坝、河流改道、水利设施和灌溉计划等农业水资源开发项目也影响水生生态系统。侵蚀、沉积。滥伐森林和沙漠化已造成土地进一步退化,而在某些情况下建造水库则导致对生态系统有不利影响。其中许多问题产生于一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发展模式和公众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缺乏认识和教育。生态和人类健康所受的影响是可测定的后果,尽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监测手段十分缺乏,甚至不存在。人们对发展、管理、使用和处理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认识广泛不足。视情况采取预防办法对避免日后采取昂贵的恢复、处理和开发新用水供应的措施是具有关键重要性的。

目 标

18.36. 由于淡水系统的复杂的相互关联性质,淡水管理必须是全局整体的,(要采取汇水区管理法),而且要平衡考虑人民和环境的需要。《马德普拉塔行动计划》已认识到,水资源开发项目与其所造成的物理、化学、生物、健康及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已确定的环境保健总体目标是:评价各用水户对环境的影响,支持防治水传疾病的措施,以及保护生态系统”。1

18.37. 由于蓄水层相对来说不易接触,对蓄水系统又缺乏可靠的资料,因此长期低估了不饱和区和蓄水层受污染的范围和严重性。故此保护地下水是水资源管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8.38. 必须同时争取实现三个目标,将水质的各个因素纳入水资源管理。

(a) 根据流域盆地保护包括生物资源在内的水生生态系统,并有效地使其免受任何形式退化的管理原则,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b) 公共卫生保护:这项任务不仅要求提供安全饮用水,而且也要求控制水生环境中的传病媒介;

(c) 人力资源开发:这是能力建设的关键和实施水质管理的先决条件。

18.39. 所有国家可按照其能力和现有资源,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包括斟酌情况通过联合国及其他有关组织定立下列指标:

(a) 确定可以持续开发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以及其他可供开发的依赖于水的主要资源,同时,着手进行保护、养护和可持续地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计划。

(b) 查明了所有潜在的供水来源并且拟定出保护、养护和合理使用这种来源的大纲;

(c) 根据适当的在源头减少污染的战略组合、环境影响评价以及针对主要点源排放与具有高度危险的非点源的强制实施标准,开展与其社会-经济发展相称的、有效的水污染预防和控制方案;

(d) 尽量适当参加国际水质监测和管理方案,例如全球环境/水质监测方案(GEMS/WATER),环境规划署的内陆水域无害环境管理,粮农组织的区域内陆渔业机构,以及关于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湿地,特别是水禽生境的公约(拉姆萨尔公约)

(e) 与水有关的疾病流行应大大减少,到2000年,先消灭麦地那龙线虫(几内亚线虫)病和盘尾丝虫病(河盲症);

(f) 根据能力和需要,制订出全部水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生物、卫生、物理和化学质量标准,以不断改善水质;

(g) 采取对环境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综合办法,包括保护水生态系统和淡水生物资源;

(h) 制定淡水和有关沿岸生态系统的无害环境管理战略,包括研究渔业、水产养殖、动物放牧、农业活动和生物多样性。

参考资料:www.chinacitywater.org/rdzt/shjshr/11685. ... 125K 2007-3-23

第2个回答  2007-03-26
1、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贵”之时,我们再抓节水工作就悔之晚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