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为什么还要种地?你觉得他们选择继续种地和儿女有关吗?

如题所述

我觉得老人种地跟儿女无关。很多老人一辈子都在种地,等到老了,儿女长大了,本该享清福的年龄,还有好多在种地。我觉得这种老人是在寻找一种精神寄托,种地就是他们的命,一辈子都在为这个而辛苦,离了种地他们反而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我家就是农民出身的,爷爷奶奶种了一辈子的地,现在快七十岁的人了,还是在种地,只是种的没有以前多了。我爸爸、叔叔和我姑姑都劝过他们不要种地了,一大把年纪了,是时候好好歇歇、享受生活了,但是爷爷奶奶从来不听,一直没有间断过种地,家里人都拿他们没办法。其实在我们老家,跟爷爷奶奶一样的老年人很多,他们也是种了一辈子地,年纪大了但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所以种地仍然是他们的选择。

后来我爷爷告诉我,他们种地不只是为了那一点点粮食,也是为了排除寂寞。人老了,孩子们却都在外地奋斗,逢年过节才回家,平时接他们去住,他们也不想离开家,也许这就是落叶归根的心理吧,人越老越不想离开养了他们的土地。在家不种地也不愁吃喝,但是那却是很无聊的日子,种地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农民的本性使他们对粮食有些本能的爱。

所以说呢,我们要多陪陪我们的父母,不论我们长多大,我们都是他们最牵挂的,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需要我们多些陪伴。老人种地也是想给孩子留个根,孩子们在外漂泊,但总有一个地方有孩子们的一席之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01
在农村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是辛苦劳作的泥腿子,也就是在农田里找饭吃的农民。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年纪大了,到了60岁以后仍然没有办法休息,还要继续种田。而在农村里面还有一些人,他们可能拥有工作,等他老了之后,退休了回到农村老家,一方面能拿到退休金,但是为什么还要种地呢。今天我就以我们当地农村的一个实际案例,给大家分析分析。在我老家是一个山区农村,村子里面有一个老师,他本来是我们当地小学的公办教师,有事业编制。我们村里大部分中青年都是在他的教育下成长起来。后来他年纪大了,退休之后回到了家中,虽然每个月都有不少的退休金,但是,却并没有闲下来,而是每天下地干活,继续劳作。我曾经问过他这个问题,老师给我的答案是两个方面。
第一,闲着也是闲着,找点事干不难受其实我们都知道,像他们那样教了一辈子书的老教师,退休之后每个月可以拿好几千块钱。在农村里面,这一笔钱足够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开销了。换句话说,哪怕是他每天不干活,在家里晒晒太阳,这样可以活得很好。但是,虽然他年轻时天天教书,但是家里的农活一样也没落下,所以到了年老之后,仍然舍不得自己的庄稼。本身身体健康状况不错,如果整天在家里闲着不找点事情做,反而会无所适从。用老师自己的话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种点地种点粮食,就当是打发时间。天下的父母,总是想着给子女提供更多的帮助。在农村里面,大部分农民家庭相对来说都比较贫困,没有办法满足子女的一些要求,但是作为父母来说,他们还是会拼尽全身力气想要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我老师也不例外,他说自己每个月花不了多少钱。所有的退休工资还有其他的一些收入,都攒了起来,要给儿女。因为儿女在城市里面买了房子,买了车子,有房贷有车贷,还要供孙子外孙上幼儿园上学,压力很大。所以他就想着尽可能的多赚一点钱,给子女减轻一些压力。哪怕是等到自己年纪大了之后,手上有钱也不需要依靠儿女来养老送终。
这就是他为什么要种地的两个比较核心的原因。当然可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我也尝试着把它放到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
现在农村的经济条件也在不断的改善,农村的物价水平同样在不断的上涨。对于一个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来说,如果身体无病无灾的话,当然,依靠自己种地就能够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但是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等到70岁以后,甚至到了80岁,身体已经不允许再继续种地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手边没有一点钱,那么晚年的生活可能就会比较贫困,因为现在农村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农村里面,即使有一些人可以拿到一部分养老金或者是退休金,但由于整个农村的家庭的经济水平比较有限,单纯已经依靠一个人的退休金或者某一两个人的收入来弥补整个家庭的开销,仍然会比较吃力。所以很多人在60岁以后,他们还是会选择继续去种田种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一部分收入,或者说获得一部分劳动产出,以此来减少生活开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5
他们为了给儿女减轻负担啊,自己能干点就干点。
第3个回答  2019-07-25
我觉得老年人 种地只是想 要有粮食可以果腹。他们继续种地 和 儿女有关。
第4个回答  2019-07-25
他们已经习惯了种地忙碌,这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