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指,心之所至,谓之心如所愿,心想事成。”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心之所指,心之所至,谓之心如所愿,心想事成”的意思是:“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这句话其实是《王阳明心学》的体现,正所谓“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扩展资料

“阳明心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王阳明)发展的儒家学说。

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

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   孟子,而北宋   程颢开其端,南宋   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   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至明朝,由   王守仁(号阳明,下文   王阳明即此人)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   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其中心学最著名者六人,据黄宗羲《明儒学案》载:“南中之名王氏学者,阳明在时,王心齐、黄五岳、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冯江南,其著也。” 

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的过程,中国的圣人 学问开始“哲学化”,而有新儒家的诞生。不过回归成圣的本来面目,这才是儒家能对混乱的世局与世人能展开的贡献。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6

这句话其实是阳明心学的体现,正所谓“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   孟子,而北宋   程颢开其端,南宋   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   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   王守仁(号阳明,下文   王阳明即此人)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   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其中心学最著名者六人,据黄宗羲《明儒学案》载:“南中之名王氏学者,阳明在时,王心齐、黄五岳、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冯江南,其著也。” 

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的过程,中国的圣人 学问开始“哲学化”,而有新儒家的诞生。不过回归成圣的本来面目,这才是儒家能对混乱的世局与世人能展开的贡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17

“心之所指,心之所至,谓之心如所愿,心想事成”这句话其实是《王阳明心学》的体现,正所谓“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意思是: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王阳明心学》是201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觉仁 。该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阳明心学的传世典籍《传习录》,深入浅出地阐释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旨在让今天的读者轻松领悟阳明心学的神奇智慧精髓,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获得幸福完美的人生。

    内容简介:

    《王阳明心学: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一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阳明心学的传世典籍《传习录》,深入浅出地阐释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旨在让今天的读者轻松领悟阳明心学的神奇智慧精髓,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

    作者简介:

    王觉仁,本名王林,福建漳州人。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研究者,行文流畅优美,分析独到深刻,说理通俗易懂,深受读者喜爱。18岁开始参究心性、修学儒佛,对阳明心学和佛教禅宗尤有深切体悟,深知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可以修炼强大内心,解决一切问题。继畅销作品《血腥的盛唐》之后,潜心创作出最新力作《王阳明心学: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

第3个回答  2018-12-26

心想事成

如果一个人想 做而做不成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是他的根基不深。在人间心想事成,这个根基是怎么样来的呢? 很简单是你平时的功德所为,你拼命的做功德,你这个根基就越扎越深,这时你求什么就灵什么,记住功德越多所求就越灵。如果遇到问题化解不了,就是说明你们的功 力不够,功德不够。

人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为什么叫天地人?为什么改名字要升文后才能有效? 名字不要多改,改的过多,到了晚年都不是太好,会魂魄不全,很容易得老年痴 呆症,很容易得忧郁症,因为魂魄容易散。在人间这个名字是假的,尤如常说,人生如谁行,只有在天上和地府这个名字是真的,人要自爱,用本性思维,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头顶着天,脚踩着地,而动物是背朝天,只有人是头顶着天,所以佛法说:人生难得。

师父教你们几个特别情况下念经的窍门。

1). 观想空性时,不要去想任何一个人和事情,而且要让心平静,心态一定要平静,心态不好是暂时的,但是心必须要平静。比如现在你很恨一个人,但是要对自己说我要平静,不要去想,集中精力念经这样心就静下来。

2). 当你火气大的时候,这时念经也有一个窍门,真的火气大压不下来的时候,师父教你们方法,这时念经可以念给菩萨听。比如小学里的老 师,上课时让学 生念书,老 师要不要听他们念?菩萨教我们这些经 文,让我们念,菩萨是不是也想听呀?当你想到菩萨在听我念经,你就会认真没火气,尤如当我们做事时,有人看我们,我们会做的更好,师父每次听到有人念经就很开心。念经可以相互接气,你念经时的气场和观世音菩萨的气场可以接在一起,所以真的生气的时候,可以念给菩萨听,但是念经时不能带有任何的憎恨心。如果一边念经一边在恨,你的意念不好,念经不好的,方法是你只能是念的很响,用声音来遮盖你的火气而已。

3). 生气的时候念经,如果不念出声音,会伤你的血,因为你的气血已经不顺了,火气大的时候就是气血不顺,这个时候最好是念出声音,声音可以响一点,就像很多人不开心时,讲话的声音就响,讲完了就没事了,也就是把气全部放出去了。师父为什么不让你们平时念的很响? 因为念经时要用气和血一起来转动,不是单单用气来转动,而血不动的。如果都闷在里面是动血不动气,所以气和血都要动。中医讲气血两亏,实际上是讲你的身心没有调节好,念经也一定要懂气血调和。

4). 生气时念经,要一边在忏悔,一边要在不发出声音的同时在心中说:观世音菩萨加持我,加持我。。。,这点很重要的。

佛菩萨的法 身,比如观世音菩萨的法 身称为千手千眼,就是你们现在所看到的菩萨,这虽然不是真正佛界的法 身,但菩萨的法 身同样可以到你们的灵魂中去。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佛的法 身,菩萨的法 身,师父的法 

身,是白天晚上都可以到你们梦里去的。菩萨的法 身可以到你的梦中救你,可以经常在你耳边讲话的,法 身是无色无味的,是超物质的分 子粒,组成的气场。法 身是经过一种非常干净,非常纯洁发出来的能量体,比如,练气 功,在发 功的时候身上可以冒出如云雾一样的东西出来,这个就叫能量。在开法 会时,你们看见师父头上发出的金光,这就是一种能量体,也叫佛之光。

佛的法 身是无处不在的,是突破时空的隔阂,想到那里就到那里。就像我想什么时候到你家,就可以到你家,但是真的要到你们家里去,也是需要有缘或原因的,这个原因在于你们自己有求于菩萨,因为菩萨是有求必应。谈谈佛菩萨的法音,什么叫法音?就是你的耳朵,经常能听见师父讲话,你的耳朵经常能听到菩萨给你讲话,这就叫法音。法音不会因为时光而流失,也不会因为这个时间没有法音而没有菩萨。

法 身不会因为时空有隔阂,法 身可以通 过时空进入另外一个空间。法 身,法音都是菩萨的,当你在弘扬佛法的时候,当你讲的很投入的时候,自己感觉讲的很认真,那时你会感觉不是自己了,自己感觉我怎么会讲出这么多道理,和理论来呢? 你去救 

度人家的时候,讲呀讲呀的,过后再想想,这些是我讲的吗? 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呢?我的语言怎么会有这么丰富?实际上这时是菩萨在你身上加持你。要记住多救 度人法音常住,少救 度人法音不住。经常救 度人的人,菩萨会经常在耳边给你讲话。不经常救 度人的人,耳边就没有菩萨的声音。经常修行修心的人,他的法相常住,即菩萨的法相常住,经常不念经,不拜佛的人到了最后,法相不住,就是连一点菩萨相都没了,一定要记住这些道理。

和道音 ,不论法音也好,法 身也好,会从中划出真如。真如就是完全都是真的。当你的法音和你的法 身划出一个真如,真的菩萨的形象就出来了。人要有无上的愿力,去慈悲众生,去救 度众生。无上的愿力,比如许愿,观世音菩萨我要成就众生,我一定要去救 度所有的有缘之人,哪怕我过世了,我也要去救 度众生,这就叫无上的愿力,你们有这种能力吗? 

没有,只能学佛菩萨的精神。只要有愿力就一定要尽量去做,愿力很重要,愿力可以促使你,是成全你在人间所有因缘的一个根基,其实就是你的能量,其实就是你的能量,如果一个人想 做而做不成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是他的根基不深。在人间心想事成,这个根基是怎么样来的呢? 很简单是你平时的功德所为,你拼命的做功德,你这个根基就越扎越深,这时你求什么就灵什么,记住功德越多所求就越灵。如果遇到问题化解不了,就是说明你们的功 力不够,功德不够。

人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为什么叫天地人?为什么改名字要升文后才能有效? 名字不要多改,改的过多,到了晚年都不是太好,会魂魄不全,很容易得老年痴 呆症,很容易得忧郁症,因为魂魄容易散。在人间这个名字是假的,尤如常说,人生如谁行,只有在天上和地府这个名字是真的,人要自爱,用本性思维,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头顶着天,脚踩着地,而动物是背朝天,只有人是头顶着天,所以佛法说:人生难得。

接下去给大家讲,相应法,学佛里面有很多法,很多法 门。而相应法,虽然不是一种法 门,但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来学佛的。什么叫相应法? 相应法就是我碰到这个事情了,我来对付

这个事情,我没有碰到这个事情,我就不对付。比如,做梦,要把梦境相应的化为真谛,就是把梦里的境界看成是真的。把梦境化为真谛,就是你做了这个梦,你就把它作为一个真的东西来实践。很多人很喜欢做梦,做梦真的能够让你开悟很多,师父曾经给你们讲过,世界上有很多的科学家,他们很多的发明都是靠梦境来实现的,就是做梦做到后,然后去实践,才成功的。梦想成真就是这个道理,把梦变成真的东西,然后去应用它。相应法就是把梦境化为真谛去应用它。一切相不可得,但是要记住,一切所有的相都不可得,在梦中的相也好,在人间的相也好,都不可得,不要去抓 住它不放,只能应用它(利 用它),而不能把它真正的抓起来,总是放在身边。比如,做了一个恶 梦,你要利 用它,可以告诉师父,师父我做了一个梦,是怎么怎么的?然后师父告诉你该如何如何去做。如果你做了恶 梦,总是想着梦境,抓 住不放,过几天你就变成恶 梦里的人了。

所以做梦要应用做梦,不是得到它,是要应用它。一切相不可得,幻中修真,做梦是不是幻觉?做梦是不是像真的一样?又像假的一样?而梦醒过来后什么都没有了,这不就是你的幻觉吗? 幻中修真,比如,做梦的时候吃肉了,醒过来后,哎呀我不能吃肉呀,我是吃素的,梦是幻的,但当你醒过来之后悟出一个道理, 我梦考没有通 过,这就是幻中修真了。又如梦中鬼来抓你,突然之间你开始念经,鬼都被你打败了,你这个时候已经是幻中修真了。你在梦中能够记住观世音菩萨,你在梦中能够想到观世音菩萨,能够念经 ,实际上你这就是在幻中修真。你在梦中都能够想到观世音菩萨,等你死的时候,也一定能够想到观世音菩萨。如果你的灵魂能想到观世音菩萨,你观世音菩萨一定会救你上天了。很多人在做恶 梦醒不过来时,突然想到观世音菩萨,以念经就醒过来了,这就是借幻来修真。

人 世 间也是幻影般的梦境,一切不常久,所以我们要借人间修自己的真性,下次继续给你们相应法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