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喝酒的时候喜欢玩点花样来助酒兴,古代文人会猜枚、作诗、飞花令,有文化的人喝了酒后会吟诗作赋,就如李白那样“一斗酒诗百篇”。
这些都是有文化的人文雅的桌上助酒方式,而没文化的,如贩夫走卒等,他们在喝酒时可不会吟诗作赋。那么如何带动酒桌上的激情扥?
划拳,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时候,连吆喝带比划,“五魁首,六六六,七个巧,八匹马”吼的面红耳赤,顿时酒桌热闹非凡。
中国的“划拳”是一种斗数游戏,用手指技术,以谁的数字大为赢家。后来在数字的前面加上了修饰语,就成今天酒桌上划拳的样子。而“五魁首,八匹马”等都是有历史依据或带有祝福的意思,每一个划拳口令都有其自己的意思。
中国人在吃饭时喜欢“食不言,寝不语”,尤其在跟长辈吃饭时,更是要有规矩,这样的气氛难免压抑。而一旦朋友来了,酒桌上的情况又不一样了。
喝酒就是图个气氛,特别是中国人,把朋友喝高、灌醉是一种尊敬,如果不会劝酒,就担心朋友喝的不尽兴。为此,如何让大家喝多,喝开心,就要找一个理由了。
在酒局开始前,自然是双方寒暄热闹,然后送上祝福语,而一旦这些话用尽,就开始沉默了。这时候如果开始斗酒、猜枚和划拳,整个桌上的气氛就开始热闹起来了。“飞花令”、“斗诗”是文人雅士比较喜欢的助酒方式,他们喜欢用文化上的交流。
但这对普通人就感到困难,毕竟在古代文化普及度不高,因此民间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助酒,如猜枚、划拳。
划拳最早起源于唐朝,唐末时称“手势令”。意思就是通过手指比划,代表一至十位数,酒客两两作对,一边大声吆喝,一边比划出手势,再以数字大小来分输赢,输的人就要被罚酒。这样的气氛会让划拳者情绪高涨,也会带动旁人的兴致。
清代《汉江师承记》中说:“拇指分曹,杂以谐笑。”
划拳流行到后来,整个唐朝从宦官达人到贩夫走卒,都用以此助酒兴。除了朋友聚会,自家逢年过节也会吆五喝六比划起来,完全不顾祖宗定下“食不言”的规矩了。
划拳的代表的含义划拳,看起来有点粗俗,但深入了解会发现这其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含义。比如川渝地区人划拳,出口第一句必然是“哥俩二号”。就是说,划拳是以二开头,第一回合不是争输赢,而是相互打招呼,体现输赢第二,友谊第一,“以和为贵”的中国人传统思想。
划拳最早兴起时可不是现在这么简单,唐朝时候划拳把手指按金、木、水、火、土,以五行相生相克来进行斗拳,这叫“五行拳”。此外,还有“满蒙汗拳”、“五毒拳”、“一字不倒拳”等规则更为复杂。
其中“一字不倒拳”更是要求划拳者出拳是,手肘不能离开桌面,划拳时去掉“一”跟“十”,许多人因为太过激动忘记规则,而被罚酒。
因为这些划拳规则太过复杂,时间久后逐渐被舍弃一些繁琐的规则,到最后演变成我们现在简单明了的划拳。
总的来说,划拳令最早还是从高雅的“飞花令”演变而来,唐朝人称“飞花令”、“作诗”等为“文酒戏”,而划拳称为“武酒戏”中的“手势戏”。武酒戏还包括:投壶、射箭、曲水流觞等。
结语“五魁首”中的“魁”说的是“北斗第一星”,有第一和高大的意思。一人夺得无愧,那是极为光宗耀祖之事。这也是古代士子之间相互的祝福,寓意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的意思。
“八匹马”是周文王的八骏。周文王乃是西周的开创者,古代贤德君王,他的车骑就是由八匹骏马拉着,这是有功有德之人才能有的配置。吆喝八匹马,就是吆喝早日平步青云,当人上人。
曾经在饭店,大排档等地方总能见到许多人吆喝划拳助酒兴,但随着现在人吃饭喜欢安静文雅后,这样在大庭广众下吆喝的划拳方式逐渐变少。更多的人喜欢文雅的“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
这样的划拳令虽然失去了以往那样大气豪迈的气氛,但也有更多的女生参与其中,毕竟不用像以前那样大声吼叫,有损淑女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