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如题所述

人的挫折、蒙屈辱或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长期不能消除时,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我国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认识到情感波动过于激烈,可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正气耗损,易受外邪侵入而导致各种疾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等。

当然,偶尔遇到严重挫折或是亲人突然死亡等事件后,情绪与生理上的负担会逐渐消除,身体也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并不一定造成心理疾病。因为恐惧、担忧、悲伤、喜悦等情绪的波动是短暂的,生理上产生的反应也是短暂的,身体内有惊人的稳定性,能应付各种复杂、紧张的生活环境。

在高度紧张之后,最好有一段相应的舒缓状态,休息几天就会安然无事的。否则,使应激紧张状态持续下去,就比较容易引起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一旦发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应如何正确对待呢?在人们的心目中,对心理疾病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个是对心理疾病过分地害怕和恐惧。另一个是认为心理疾病“可耻”,让人厌恶。正是这两种认识使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因此,要治愈心理疾病,必须克服这两种错误的心理。

(1)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治好的,不必害怕和恐惧尽管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疗程比较长,效果比较缓慢,但在有些方面,治疗心理疾病比治疗生理疾病有利。如心理疾病通常不容易危害人们的生命,而且大部分都可以不用吃药、不用打针就能治好。得了心理疾病,只要善于了解自己,增强治愈的信心,懂得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那么迟早会治好的。

(2)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在生活当中,一些不良的适应成了习惯所造成的,而先天遗传的心理疾病则非常少。因此,当我们掌握了足够的有关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后,完全可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增进心理健康。

(3)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可能患心理疾病。任何人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都可能会有某种程度的失常的表现,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只是在某些行为偏差上,有程度不同的分别罢了。况且所谓“失常”,还有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别。因此,任何人都不必为自己“幸免”心理疾病而庆幸。

(4)患有心理疾病并不可耻,不能歧视或鄙视心理疾病患者。心理正常的人,对心理失常的人不应讥笑、讽刺、厌恶、疏远。否则,心理失常的人就会形成自卑、讳疾忌医,怕人家说他有病的心态,不愿向别人倾诉他们心中的积郁、烦恼、苦闷,而且对人戒备怀疑、恐惧,这就会使病态加重。每个心理健康的人除了要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发生心理疾病以外还有义务帮助已经心理失常的人,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03

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

    建立尊重和理解:了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真实存在的,并将其视为一种医学和心理健康问题,而不是个人的缺陷或弱点。避免对患者进行指责、歧视或刻板印象。

    接纳和支持:表达对患者的接纳和支持,让他们感到安全和受尊重。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并提供积极的支持和理解。

    促进开放的对话:鼓励开放、坦诚的对话,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愿意分享他们的感受和困扰。尊重他们的隐私权,不要强迫他们透露他们不愿意分享的信息。

    提供支持资源:了解心理健康资源和服务,并提供给需要帮助的人。这可以包括提供有关专业治疗师、支持组织、热线电话等的信息。

    建立积极的环境:创造一个支持心理健康的环境,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减少压力和冲突,鼓励平衡的生活方式,并促进社交联系和支持。

    教育和宣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减少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和偏见。

    自我关怀和预防:倡导自我关怀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包括积极应对压力、寻求平衡、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加强心理健康的预防工作。

    请记住,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需求是独特的,如果你或他人遇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最好寻求专业心理健康专家的建议和治疗。他们可以为你提供个体化的支持和治疗方案。

第2个回答  2021-03-02
我觉得首先要正视它们,不要老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因为只有真正的承认,才能够全身心的突破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正常人。
第3个回答  2021-03-02
对待心理精神有问题的人一定要有平等态度,在不影响其自尊的情况下给予帮助,如果是自己,也要大胆的无人沟通,要相信现在社会比较正能量的。
第4个回答  2021-03-02
我们要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就一定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